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继论面向学习者特征,仍以中央电大教师教育类一门网络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的“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课程)的后续设计为例,分析讨论了开发设计网络课程必须适应的网络技术平台环境及其使用条件等因素,强调必须在真实学习需求的引导下,开发适宜运用的远程教育学习产品,重视教学系统现实条件的要求,以提高教师教育学习资源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网络教学设计为例,提出“导学与资源双支点,理论学习与案例研究双线并进”的“两双”课程教学模式,并在网络课程的网上教学整体设计中实践、应用、进一步探索、完善。这种模式在解决应用性人才培养中必要的理论学习与必须的实践案例研究相互结合的问题,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互动的问题,以及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和发展等问题方面都体现出比较鲜明的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3.
林鑫 《考试周刊》2010,(57):186-187
1.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式教学应用背景1.1新课程理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生物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理念明确要求:生物课程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要面对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同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4.
谈网络学习、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必须有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需要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要有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支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网上资源与其它媒体的配合。改革网络教学要做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正确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实践,注重“学”的研究、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板是一套可自动生成网络课程的原型件,为教师提供课程结构、教学设计、知识呈现等课程设计指引,并能够帮助非教育技术专业的老师在开发网络课程时,快速开发出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理念的优秀网络课程。该以学习对象理论和SCORM标准为基础,提出了教学设计模板的基本结构,阐述了基于模板的关键性学习对象的设计及技术实现等内容,引导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时运用各种教学设计策略与SCORM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自学和复习等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极大地促进教学。通过网络课程,可以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架起一座数字化桥梁;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教学内容、在线讨论、在线答疑、作业布置、在线测试等功能,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开放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开发与应用网络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环节。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析学习,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修改等,为学生设计、提供完整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使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间的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线性和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方式呈现信息,以与学生交互为其最大特点的一种学习资源。在开发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教学上必须注意网络课程内容的系统化和课件群的系统化,在技术上必须注意教师和学生多向互动型的交流、学习者在选择学习时空和学习方式上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合理的信息结构以及信息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9.
网络导学是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指导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一切教学活动。本文以课程学习为例,分析了提高网络环境下导学质量,必须研究导学的基本框架、内容、方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导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混合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的应用优势和趋势,混合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将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通过分析高校师范专业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学习设计需求,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设计了该课程的混合学习实施流程图,并从混合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该课程是如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实践。课程混合学习实施结果显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网络课程学习导航、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及时的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师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可度等因素对混合学习的有效实施有重要影响。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学习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网络教师培训;重视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化混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提供在线学习辅导与支持;明确学校激励措施与网络教学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学习支持服务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注重专业发展性和情境创设性;注重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的配套使用;灵活采用多种学习策略和评价方式;充分利用WEB2.0社会性软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来建设个性化、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协作性与反思性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2.
“对话、结构、自主学习”课程模式是成人学习课程设计的核心思想。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必须重视字教材的设计,在体现学科结构的基础上,要注意满足成人学习对话和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课程实施环节应该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促成学习的反思;课程评价要根据学习自主学习的特点,重视成人学习的个性发展,从多角度进行考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课程学习资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对课程学习资源的界定、分类和设计是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前提,课程学习资源分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课程学习素材性资源又分成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和泛化性资源。远程开放教育要注重课程学习素材性资源体系和专业学习素材性资源体系的建设,在课程学习素材性资源的设计中要遵循"一个目标、两面思考、三维分析、多元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面对面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经验,混合式学习作为二者的结合,成为当前富有前景的学习概念。但是混合式学习能否有效促进学习?哪些是影响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教学方面来讲,要使混合式学习发挥真正的效用,必须正确认识混合式学习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用课程理念来设计学习过程,根据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工具,综合考虑教学元素,帮助学生和教师做好新角色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从桥梁软件课程的教学需要出发,对桥梁软件+毕业设计关联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与实践。该教学模式基于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和知识迁移现象,学生将在软件课程中学到的软件应用技能用于毕业设计的结构计算体现了知识迁移,软件课程学习与完成毕业设计因所需知识有重叠而存在学习迁移。采用该模式,软件课程教学与毕业设计完成应有时间交叉,毕业设计选题应为一座桥梁设计,软件课程期末考核提交的计算书应作为毕业设计提交的计算说明书组成部分。实践表明,该模式调动了学生软件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运用能力,保证了毕业设计完成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针对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指出应从注重终结性考核逐渐走向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更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将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重点,只有采用合理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思政课生活化教学,是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因脱离生活而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佳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推行思政课生活化教学,以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突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设计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其与基本技能,通用技能和综合技能分别对应,并注重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能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入手,着重讨论了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探讨如何能够更好的促进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并提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