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岭方言群岛”:方言学的新大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区域的方言,即“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和“广西平话”,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这种处在南岭山脉中的“土话”、“平话”,尤如一座“南岭方言群岛”,是方言学的新大陆。揭示这些方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方言分区讨论中,深受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广西的"平话"问题,其焦点在于"平话"要不要"独立"?要不要"升级"?"平话"作为一种散布桂北桂南许多地方的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结合土话的情况来考虑这些"平话"的问题.在各个"平话"点的归属基本明晰的前提下,再来进一步研究南北"平话"是否应该整合为广西自治区内一个汉语方言区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桂南"平话"跟桂南粤语(白话)关系密切,彼此的语言特征同多异少,可以考虑归入桂南粤语作为有特色的一支.从汉语方言分区的总体格局出发,联系汉语七大方言区来考虑,"平话"的情况还不足以提升为与现存七大方言并列为汉语方言分区中第一层次的方言区.  相似文献   

3.
方言词汇是方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选择桂北高尚土话和湘南东安土话进行词汇上的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高尚土话和东安土话一样应该划归湘语。  相似文献   

4.
方言词汇是方言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选择桂北高尚土话和湘南东安土话进行词汇上的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两者关系十分密切,高尚土话和东安土话一样应该划归湘语。  相似文献   

5.
绥宁关峡苗族“平话”长期以来被当地人视为“苗语”,从“平话”的音韵系统和特点来看,其仍是一种汉语方言,并与湘南土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湘西南苗族平话是一种具有苗瑶语底层的汉语方言,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语言接触与变异的理论,还可为"平话和土话"研究提供少数民族平话的语言事实,开阔当前平话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广西桂北平话及相关土话的持续标记划分为"出"、"餐"、"倒"、"紧"、"起"、"哦"、"咿"七大类型,说明各种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试论绥宁"关峡平话"的系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绥宁县境内关峡苗族乡流行一种“平话”。文章根据古全浊声母的今读,蟹假果摄元音高化链等语音特征以及部分特色词汇,联系湘南土话、湘语、吴语进行比较,认为关峡平话应划属湘南土话中东安型土话,并与湘语、吴语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湘南土话是分布在郴州、永州地区的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处于官话的包围中.湘南土话作为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与当地的民俗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研究湘南地区的民族源流和移民历史有重要价值.如今湘南土话濒危,建立湘南土话博物馆是一项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濒危语言和开发土话资源的重要实践,对研究该地区的民...  相似文献   

10.
土话不土     
在陕北方言里常见的一些单音词、双音词、口语成语和短语 ,都是有根有源的。它们的意思明确 ,且富有表现力 ,故曰“土话不土”。同时 ,文中还结合个别书刊上的某些用字 ,指出了方言词语的正确写法和学点方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南方方言中的"动叠+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 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成都话中的语气助词“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是成都话中重要的语气助词,近代汉语中也有一个语气助词“在”,二之间有 可分割的联系。应在研究中把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言言紧紧联系起来,追溯现代汉语语言现象的源流,这种溯源性研究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占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将新胜“长沙话”同湘语长益片长沙话和湘语娄邵片双峰话、新化话进行语音、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与后二者存在着相当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无论从历史来源还是从方言现状分析,新胜“长沙话”都应属于湘语而非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4.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歧路灯》和《儒林外史》三部小说同时创作于18世纪中叶,它们的语言分别代表了当时的北京话、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同一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发现和揭示当时的通语和方言成分及其演变轨迹。通过对予词也就是表示授予的"给"和"与"之前分布的动词的比较,揭示出这种格式中的通语和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闽语的“卜”和“挃”都是“要”的意思,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但是在各地闽语中,“卜”和“挃”不论是用字还是读音、意义或用法都有许多差异。通过对闽语的“卜”和“挃”的分析,研究认为,方言词汇的研究应着力于常用词,尤其是口语常用词。但是,常用词的比较研究,不能只取某一个词义作孤立比较,而必须从整个义位的系列并联系义素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才能认识单个常用词的完整含义和功能。而且,常用方言词的比较。应对内比较同区方言之间的异同,对外比较方言与古今通语的异同,如此才能准确提取归纳方言的特征词及其历史层次中的语言事实与演变规律。最后,对方言常用特征词的词源考证很重要,但必须经过音韵论证、字义分析和古籍用例引证等环节,这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西汉杨雄提出的“转语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运用转语理论可以解释众多音转现象,解决许多难题.转语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到语言学的众多分支,体现了不菲的价值.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转语说”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方言中特有的"治不得V"结构。究其来源是由于"治不得"结构中的动词"治"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治不得"结构的逐渐凝固,最终产生了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都近似于"不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粤北土话是一种归属未明的方言土语。文章介绍其分布和使用人口,并指出已有关于粤北土话分布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