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海晨  张冬青 《情报科学》2007,25(3):415-418
政府决策支持系统是政府直接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一个平台,也是政府实现科学管理和整合业务流程的关键,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Petri网作为一种系统分析和建模工具,特别适合于描述并发和分布式系统。利用Petri网技术构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系统设计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特性,提高系统开发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Petri网技术的政府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模型,分析了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模型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2.
Petri网是一种有效的模型描述语言,不仅能描述系统的结构特性,同时还能描述其动态特性,尤其适用于描述含有并行成分的系统。本文在简要介绍了Petri网和工作流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替换规则用基本工作流模式构造了合理的Petri网模型,并对构造好的Petri网模型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优化方案。最后对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模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连续Petri网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采用层次化的建模方法,首先构建整个交通网络系统的大框架模型,然后对其构成的关键要素——交叉口给出细化模型。交叉口模型清晰地描述了各个方向的交通流在道路交叉口处的转向行为和转向延误信息。体现路段阻抗和节点阻抗的时延因素的引入,使得模型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交通网络的动态特性,为后续动态路径的诱导和交通控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肖景  郑秋华 《科技通报》2011,27(2):186-189,194
针对软件模型的时间约束能力不强以及形式化验证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etri网的形式化模型调度方法,从时间层次上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与分析.该方法通过构建系统领域模型到Petri网模型的转换规则,利用Petri网的分析验证技术,实现对软件模型的正确性验证,解决了系统建模时存在的问题.应用实例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  相似文献   

5.
应用Petri Net方法建模分析物流系统的实施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对物流系统的开发、计划、设计和应用。需要定量或定性地分析和掌握系统的功能与特性。不论系统中的事件是随机还是并发发生的,Petri Net理论都能给予这些事件较好的描述。基于Petri Net模型的仿真更真实地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6.
阮灵  李欣 《人天科学研究》2010,(10):158-160
介绍了工作流建模标准和Petri网的相关概念,给出了Petri网中顺序、并行、选择、循环4种基本结构;从实际出发,对一个复杂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层次化建模,在生产流程中采用Petri网工作流建模技术得到工作流网模型及其子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Petri网的协同工作流描述方法及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流技术作为实现企业协同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应用中的关键是建立适合企业过程的协同工作流模型.Petri网是一种适合于描述异步并发现象的系统模型,它既有严格的数学定义,又有直观的图形表示.文章主要介绍了Petri网和协同工作流模型的理论,以及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建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流程的调查、分析、研究及合理优化,设计出云Log管理系统。文章利用Petri网与已有算法实现系统建模及系统对应PEPA模型的构建,对系统的Petri网和PEPA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并基于OpenStack及JavaWeb技术开发云Log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一种业务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业务过程的特征和要求,总结当前建模技术的不足之处,在经典Petri网和对象Petri网建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展对象Petri网建模方法,以提高模型的可重用性,降低建模过程的复杂度,加强对动态流程的描述能力,解决临界资源的共享问题。通过一个具体实例阐述了如何建立扩展对象Petri网模型,通过设计时间映射机制,控制资源的有效调度和流程的正常运行;引入有色令牌思想,提高模型对动态过程的描述能力;利用死锁检测机制,验证模型对流程描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翟兴明  陈启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7(7):119-121,123
足球机器人具有离散事件系统(DES)的特征,而Petri网是一种很好的离散系统的建模工具,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因此本文针对多机器人对抗比赛中各个机器人如何分配角色的问题,给出了机器人角色转换的原理和基于计算机多线程编程的动态角色分配协议,并进一步建立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角色转换模型,通过仿真对该模型进行了可达性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实验较好地实现了多机器人之间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识别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把握光伏技术发展趋势,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获取我国1963年至2020年3月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数据,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我国光伏技术发展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各时期有价值的技术领域,并通过计算各技术领域间的交叉影响系数及其对整个技术系统的影响贡献率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最后建立交叉影响有向网络,分析核心技术领域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主要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逐步演变为光电转换技术、光伏照明、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呈现应用导向型多元化发展。最后,从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光伏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设备管理与优化决策提供参考性的数据,并对企业设备管理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在三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运用随机Petri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建立设备维修的SPN模型。利用矩姆函数的分析方法,对SPN建模进行化简、分析,成功的获得如时间性能指标、稳态概率性能指标等可靠性能指标信息,完成了对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技术集群因对属性相同的技术集聚进行研究,能够识别新技术,发现技术发展规律,提前感知市场技术变化,引起学者和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高的关注。[方法/过程]以文本挖掘和复杂网络技术方法对专利文本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动态专利有向网络,并从网络中基于Python程序提取巨片,通过巨片拓扑性质分析核心技术集群的演化历程。[结果/结论]以美国电商数据处理技术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动态有向网络,并从网络中提取巨片分析技术演化,能够有效的识别出美国电商数据处理技术中"数据设备技术、数据信息技术、数据系统技术、数据应用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5个核心技术集群,并进一步发现核心技术集群之间很好的更新替换机制。实证研究证明了基于动态专利有向网络的核心技术集群演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背景下,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怎样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与理论难题。本文以三一集团为例,深入探讨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演进路径,并依据“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核心逻辑构建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制造业领军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产学研融合策略经历了“松散型→探索型→利用型→深度融合型”的路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遵循“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集成创新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整机自研与制造能力→关键核心产品数字化全面创新能力”逐阶提升路径,且存在逆向促进作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遵循“功能性突破→性能性突破→可靠性突破→前沿性突破”的路径。研究结论丰富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与能力相关研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郭亮  綦良群  于渤 《科研管理》2019,40(9):211-220
技术集成能力是衡量企业资源配置水平,影响企业集成创新效果的内生动力,其形成方式与成长过程一直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借鉴企业基因理论,从仿生学视角剖析技术集成能力基因本质,运用实证方法探究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碱基的具体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结构模型,揭示其成长“黑箱”。研究表明,技术集成能力基因是由技术链和管理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信息监测、组织柔性、系统整合和技术学习是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碱基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技术集成能力成长的驱动要素。技术集成能力基因通过复制、变异和重组的一系列进化过程,实现要素匹配和功能优化,完成能力的适应性演化,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旨在为基因结构模型研究由概念性构建向实证识别提供全新思路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为把握核心技术、精准高效研判技术机会,提出一种基于LDA-SNA和多维空间专利地图的核心技术主题及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采用LDA-SNA方法提取技术主题及要素并筛选核心技术主题;其次,依托多维空间专利地图对核心技术主题要素进行归维处理,并选取创新法则依据维法耦合原理生成基于核心技术主题的技术创新机会;最后,以钛白粉浆料制备技术为例,检索并搜集到1 962条专利为数据集。研究结果识别出6个核心技术主题的7个创新机会,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机会识别以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刚  邓宛如  王颂  郑杰 《科研管理》2022,43(7):85-95
近年来,我国芯片产业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突出的领域之一。本文基于奏效理论,对龙芯在CPU技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芯片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在突破芯片“功能性-可靠性-性能性-兼容性”关键核心技术过程中面临着更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外部不确定环境及自身资源存量将影响其网络构建和技术突破的决策逻辑。初期主要基于奏效逻辑进行决策,后期遵循“因果-奏效”间断平衡逻辑进行综合性决策。(2)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及演化依次采用 “撬动-带动-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构建及演化的机理模型,推进企业创新网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并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市场化改革角度研究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过程特征,需要把握中国产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市场竞争的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借鉴这些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结论,提出一个在产业演进中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过程的分析框架。在这种框架下,研究了中国产业演进中,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实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市场化改革条件下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演进特征,并从这种动态过程特征中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追赶效果的差别,进而对中国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提出新的战略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水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共性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外部性,使得其作为一种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有效研发的关键。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服务性和支撑性的功能,研发共性管理技术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美英等发达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共性管理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国情与管理体制不同,但都建立了以"过程、任务、角色、产品"为核心,以"任务指南、操作模板、风险案例"等为辅助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比较美、英两国参与和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成效,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组织管理现状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论述政府在共性管理技术的功能定位、研发组织、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等环节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我国全局发展与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徐工和潍柴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突破路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结果”的整合视角探讨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演进路径和核心要素。研究发现:第一,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多项技术集中突破、多类产品集体创新的特点,其技术突破路径是从技术引进到改进升级,再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技术与产品全球引领的过程; 第二,支撑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技术创新能力由资金与技术、关键人力、研发与产业布局能力构成,并不断演进,实现由内部管理到外部治理,再到全面协同。本文研究结论为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