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在《传播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提出了5W模式,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效果如何。根据传播学的要素划分,我们可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总结政务微博的传播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微博问政"已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为民服务的新载体。然而微博传播系统中海量的干扰因素也正对政务传播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发起新一轮的挑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切入,基于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传者等层面,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噪音的成因和表现进行探讨,在剖析其表现机制的基础上,促进对政务微博传播噪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雪桦 《中国出版》2013,(15):51-53
自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在传播渠道层面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从而使得自媒体全民传播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因此通过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用户不但可以满足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角色的主动性转换,从而满足话语表达等权利需求。因此,我国微博等自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是通过接力的方式完成传播的,微博和短视频成为大多数新闻最初的传播者,而专业记者、其他内容生产者和内容分发平台再进行多级传播,不同方向的多级传播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新闻的了解期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任晖 《新闻世界》2013,(6):311-312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着重从受众的角度对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是基于个人心理和社会需要以期获得满足的选择性活动。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既有形态,也颠覆了过去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微博用户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受众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在分析微博爱众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诉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从电视节目设置的角度对电视的分众传播进行分析.分析了电视节目分众化设置的原因及其必然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正确运用"分众传播"使我国电视节目设置得以健康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朔 《东南传播》2010,(6):99-101
随着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播活动的一个必然趋势,基于web3.0技术的微博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自身跨媒介传播的特点使其传播阶段和模式呈现出多级化状态,从而使微博的传播形态从最初的分众传播逐渐升级为大众传播,进而形成一级传播、二级传播甚至更多级的传播,达到传播模式和渠道的多样化、丰富化,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多元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分众传播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信息的传播。档案信息资源丰富,受众需求不一,有必要进行分众传播。通过分析分众传播有关理念及这些理念在档案信息传播中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信息的分众传播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档案信息分众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的含义及优势,将档案信息受众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众化细分,提出了档案信息分众传播策略以及在进行档案信息分众化传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确定虚拟社区的范围归属和概念,并整理出虚拟社区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社区的传播特征。虚拟社区是一种人们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互动沟通为主要手段来建立关系、分享知识、享受乐趣或进行经济交易而形成的群体关系总和,分为博客社区、社交社区、游戏社区和论坛社区等四种类型。虚拟社区有四大传播特征:传播情景的虚拟性、传播者与受众的一体化和分众化、传播过程的立体化和多极化、信任的高风险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2):21-21
微博作为网络传播的新兴媒介,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因任何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任何事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与流行。在微博中,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几乎是在同时进行的,信息通过碎片式的转发,以点对面的进行传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承载者,提升了传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这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效果变得数据化、可视化,受传者对媒体内容的兴趣、态度和看法一目了然,由此推动了传播的载体、风格、工具发生巨大转变。传播方式从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传播渠道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传递的双向传播。本文以“账号化、人格化、个性化”的制作实操手法,试从主流媒体传播者角度,解析如何重塑对传播内容的认知、传播符号的定义、传播技巧的打造,以实现主流价值观内容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现阶段信息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身的特点,将分众传播中的有关理念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播实践中是分众传播时代的自然现象.较之传统的档案传播模式,分众传播视角下的档案传播模式中的因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以传播主体、受众和效果为落脚点,从分众传播的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档案传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为载体,以分众传播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期用分众传播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提供理论指导,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传播中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包臻隽 《出版广角》2018,(10):63-65
移动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堆积,传播媒介无处不在,信息对受众而言不再稀缺,因此,分众传播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游戏凭借可实现分众传播的先天优势,一举成为移动互联网经济中最大的广告细分领域.文章立足分众传播,阐述手游广告的传播特点,研究其传播策略,对广告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18.
董杨华 《青年记者》2012,(23):60-61
微博开创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它对于体育新闻媒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笔者从微博对于体育新闻传播者的影响、微博对于体育新闻受众的影响、微博对于体育明星的影响和微博给体育新闻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几个个方面,分析微博对于体育新闻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档案信息实行分众传播是适应档案信息受众分化、馆藏档案数量迅速增长及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的需要.档案信息分众传播有别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它以承认差异性为前提、以提高传播效率为目的,因此,需要制定适应分众传播理念的档案信息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0.
吴媛  谢逅 《新闻世界》2012,(9):138-139
在分众传播时代,受众的兴趣和口味出现多样化,iPad杂志应用崭新的媒介载体形式,与传统杂志图片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和优势。编辑可以利用其自身特点在图片的选择、使用、表现上取得更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iPad杂志图片编辑加强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有效地实现了交互式传播,为今后杂志图片编辑开拓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