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 ,培养人。所以教育活动应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而最具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就担负着以人性、人生、人格、人道为本位 ,培养学生的知识意向和价值取向的重任 ,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我深切感到中职生更需要在“成人”上多下功夫 ,亦即给予其人文关怀 ,培养其人文精神 ,使之在做人、处事上成为一个合格健全的人。这是因为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正处于“危险的年龄”,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人的一生起最大作用的价值观念、人格修养、人生态度、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而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人文学科教学形态之一,其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完成人格塑造与培养就要挖掘传统的教育素材,对中职生进行思想教育;深刻剖析人物形象,引导中职生感悟人生;创设审美情境,陶冶中职生的情操,以达到现代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以至于当代的中职生普遍出现就业稳定性差、创业的潜效性弱等缺点。本文着重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中职生应有的人文素养及其缺失表现"两方面论述了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赵惠娟 《文教资料》2012,(13):50-51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价值取向,实施人文关怀,塑造人文品格,培养"真"、"善"、"美"人格的教育活动。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修养。要通过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课外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得德"二字."得",就是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德",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对生活本身的科学态度,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众所周知,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思想光辉.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素质,教育和引导他们做好人、做能人、做贤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要求.由此看来,语文老师在责无旁贷地传授技能的同时,也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引导他们知美丑、识善恶、明是非,辨真假,铸就其完美的人格,使之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阔步前进,从而创造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中职生正值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中职生在品行和人格养成方面,经常会出现很多矛盾,既想独立又离不开依赖,有自觉性但却又盲目。中职语文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学科之一,并在学生健康人格培养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中职教育中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和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健康人格,是中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它能促进人和谐持续全面地发展。其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对于音乐类高校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应该是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的综合。音乐类高校不应该把学生培育成音乐上的匠人,而应使学生接受足够的人文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思想的目的指向或最终归宿,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观的最终归宿,其为教育规定了高远的目标和人性改造的发展方向。自从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出"成人"概念,对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加以描述以来,中国古代哲学家便开始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并对其最终实现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做出了种种尝试。作为我国古代哲学及教育关于人的培养的终极目标,理想人格的提出对于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而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以“人”为逻辑起点,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现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文章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出发点,阐述了培养中职生通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关注人生幸福和终身发展的高度,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人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生命价值,主张以人的发展需要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从人文的概念界定出发,中职校的旅游专业课无疑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从教学目标看,该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旅游服务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适当渗透情感,实施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使他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和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等途径,使其成为既拥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因而,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旅游专业课教学效果,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顾冬梅 《文教资料》2006,(6):100-100
“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把“以人为本”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并最终落实到学生人格设计上,这就要求教育者站得更高,能够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进而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去“唤醒”学生人格,努力使他们成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素质教育思潮的兴起,使健康人格的问题更富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已从被忽视的角落堂堂正正地走入了教育殿堂的中心.针对"应试教育"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思想,虽然就其提法本身还有许多争议,理论探讨也仍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素质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而有关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更是"英难所见略同",已基本取得了共识,即"素质教育是对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把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上,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向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而发展.也就是说,在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核心,而心理素质的培养又集中体现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目前对健康人格的深入探讨,其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已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就必须切实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课堂教育和德育教育来培养中职生的健康人格魅力。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关联分析为切入点,就中职语文教学在强化中职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必要性、优势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重在促成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两种核心价值的均衡发展.笔者认为:既要通过科学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要通过艺术审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即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确立语文教育的科学价值,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人文性"上发挥美育的功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构筑美好的人生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彰显语文教育的美学价值.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融合、均衡发展,应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王荣仙 《教师》2014,(33):10-10
众所周知,"关怀人"的根本要求就是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品德、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在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培养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文化底蕴亟须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例,具体阐述思想品德教育中所渗透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尽量让学生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育"培养、培育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高尚的情趣、独立思考习惯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深厚的人文关怀,引领学生过一种高尚的心智生活.本文认为,教育的本质乃是让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即"使人更是人"的活动.由此出发,本文从人的三重属性的新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即"大写的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教育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以情感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形成较稳定的道德情绪、情感和情操的过程,是直接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联系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良好德性.长期以来,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只注重知识性德育,而忽视了情感性德育,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以至于学生中出现了许道德行为缺失的现象.中职生情感道德教育是中职生真正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有利于中职生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和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中职生的情感体现着他们对当今社会现实的适应程度,良好的道德情感会促使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据调查了解,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自私、虚伪、逆反、冲动、没有同情心、不懂感恩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体现人的品德心理出现偏差,情感缺失.所以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当今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迫切需求.针对当前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情感现状,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当代中职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能容则易     
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是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核心,而素质培养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素质的培养.人格素质培养的首要品格是胸怀.一个教师若没有胸怀就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就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一个领导者若没有胸怀,就不能容纳人才,就不能把事业推向发达;一个行业的工作者若没有胸怀,就不能与同事相处共事,自然会影响到工作效益.由此可见,胸怀在人格素质中的重要地位,而胸怀的一个标志就是"容".很多人总是自叹人生不易,那么人生为什么不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