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可以使人类趋于文明,它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美育教育关键在于发现与创造。比如,从日常生活、教材中发现美,注意美育的潜移默化性;从各个方面创造美,使语文教育同美育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帮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获得知识。具体说来,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掘美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美育是人类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要把美的对象运用到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方面。作为担负着  相似文献   

2.
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美育原理去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积极创造和利用语文教学中美的因素去开发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有着健康人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美育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一切美,对人类进行自身建设的教育。就目前学校教育现实来看,美育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就落在语文教学上。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所以,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开发美育资源,进行美育实践,发挥美育作用,通过美感、审美等教育来对学生人格整塑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众多美的因素。语文教育离不开审美,它对怡养性灵、优化生命质量有着润物无声的特殊功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视美育为人格完成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  相似文献   

7.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的心灵,使之向善,此之谓美育。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使它具备了实施美育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本文现从诗歌教学出发,就诗歌的美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简言之美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和明显的。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加强美育的渗透。本文如何渗透美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创造美的形象,以之美化人的心灵,使之向善,此之谓美育。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纲要》中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特点,使它具备了实施美育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思想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本文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地关系分析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人地关系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科书在理论认知上强调人与地的耦合发展,在环境伦理上呈现温和人类中心主义,在审美情感上对地理环境美育挖掘不足。后续教科书修订应多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演变的相互影响,加强地理环境内在价值教育,积极挖掘地理环境美育价值。从人地协调观培养看,应引导学生在理论认知上深入理解人地关系,在环境伦理上走向爱护环境的实践,在审美情感上投射道德情感于自然。  相似文献   

11.
姚碧玉 《考试周刊》2013,(45):42-42
<正>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的重要地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就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其本身就肩负着美育任务,它的作  相似文献   

12.
黄辉 《学苑教育》2012,(16):39-3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是教学目的之一,美育在语文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沉淀。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美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3.
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把美育放在了与其它几种教育平等的地位。如何实施美育,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每一个语文工作者应潜心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正确、进步、高尚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可以说,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离不开美育的,因为美育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有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一、美育与思想品德素质人的思想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美育有助于人的道德伦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美育的独特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美育纳入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确立了美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美育的功能在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它有利于人的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的建立,有利于科学道德的民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玉萍 《考试周刊》2014,(33):175-176
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在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学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美育有助于培育学困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机器伦理是解决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新方案,其倡导者主张,道德是可计算的,通过计算不仅可确保机器合乎道德地行动,而且可更好地探求道德的本质。但通过对机器伦理诸假设的分析发现,道德计算在方法论上面临着严峻挑战,不仅无法确保机器的道德行动,而且会动摇机器伦理的必要性基础。更重要的是,道德计算主义必然将人类导向一种旁观者立场,这或许是一个满足机器伦理要求的道德解释,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一个潜藏着系统性风险的道德陷阱。因此,基于道德计算主义的机器伦理并不是一个解决人工智能伦理困境的有效方案,我们仍需要将伦理规制的重心放在人类设计者身上。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是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领悟、理解,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十分强调美育的作用,他认为“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美育,让学生感到各科知识有美,社会生活处处有美,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十分强调美育的作用,他认为:“注意道德教育……更以美感完成其道德。”音乐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它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几乎涉及美的各个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音乐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昝庭根 《教师》2011,(33):70-70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尤其是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忽视甚至忽略了这一审美功能,导致了大量美育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重视和突出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