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史学和文学著作,对处于衰亡期的春秋贵族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载和剖析,是一部春秋贵族的衰亡史和贵族末世的百科全书,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文学的最高成就。历来《左传》研究者都注重它的史料价值,如杜预《春秋释例》、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等书为研究《左传》提供了很大方便。张树国先生的《春秋贵族社会衰亡期的历史叙事——以(左传)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部结合西方理论从历史叙事角度研究《左传》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史传文学史上,《左传》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以其简练、独特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凸现了个人的心理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史学叙事模式草创之际,《左传》独特的心理描写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形成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同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的重要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从思想内容、编纂体例和文学成就三方面,对《左传》作了深入剖析,高度肯定了《左传》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史传文学史上,《左传》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以其简练、独特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凸现了个人的心理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史学叙事模式草创之际,《左传》独特的心理描写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先秦历史散文写人艺术的杰作──《战国策》文学成就之一邱永山《战国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由于其本身内容的复杂、叙写方式的特殊,造成后人对此书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歧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春秋”类内,地位在经籍类的“六艺”之中。...  相似文献   

7.
目下《史记》多被看作一部史学兼文学巨著,但史学、文学并不能涵盖《史记》的全部。从先秦以来的著述和司马迁创作的实际考察,《史记》实在史学、子学、经学和文学之间构筑一道互通互融的桥梁,并成就了"一家之言"的典范。《史记》具有史学的基础、子学的灵魂、经学的追求、文学的风神。《史记》是大历史与大文化、社会史与心灵史的高度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与元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集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司马迁,以毕生精力写成的伟大著作——《史记》,不仅开创了史学上的纪传体史学,而且也开辟了文学史上史传文学这一新的领域。它对后世叙事文学,特别是唐代以后的小说戏曲,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文学史上叙事文学发展演变的角度总结《史记》叙事与抒情的经验,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9.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司马迁本着"实录"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自身学识和生命体验,在设置历史事件场景,叙述历史事件细节,复原历史人物心理、语言等方面运用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而著成的一部史学巨作。借助想象和虚构化的艺术方式,使《史记》中历史事实的场景更加适宜,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此虚饰增益化的写作倾向亦使《史记》呈现了小说化叙事美感。《史记》史传文学的基质由此也得以奠定,并对后世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时长,探索了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兼顾了实录原则和文学修饰的优长,既填补了上古历史的空白,又开启了《史记》五种体例的范式,是司马迁个人才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神话历史化”的进一步尝试。以《史记》为例谈神话的历史化,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文学名著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神话的历史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题材,体裁、体例及语言风格不同的史学作品和半史学作品。本文对属于“瞽史之纪”的《左传》、《国语》,属于“巫史文化”的《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由于史官性质的转变,记注制度的废迟、诸侯史记的焚毁,权变及演说术故事的编辑,战国史学最终走向衰落,而代之以诸子之学。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史学体例的演进,最早多是神话和传说掺杂,虽真假难辨,却包含有一些历史的影子。接下去就是史诗,史诗是用诗歌形式记载历史的作品,也是一种历史文学,其中有许多不可信的成份,但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最后才出现了正规的历史著作。从史学体例的这种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史学和文学最早并无明确的界限,文学中最古老的神话、传说、诗歌、散文都可算是萌芽状态的史学作品,它们为以后真正的历史著作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国忠是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黑龙号失踪》,以历史事件作为表现题材,表达了高倡科学的现代思想,以及爱国主义的文学主题。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巧妙地采用侦探小说的方式,以及传统文学中习见的“寻宝”故事的叙事模式,并与儿童文学的因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小说在叙事上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5.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 ,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和小说、戏剧的始祖 ,而且它的写人艺术达到了超前的成熟。从《史记》产生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赶得上《史记》。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的叙事艺术如《左传》、《国语》、《国策》等 ,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甚至具有了某种典范的意义 ,为日后《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划时代著作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但是 ,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的艺术创作 ,在先秦还…  相似文献   

17.
上博简《成王既邦》是一篇久佚的先秦儒家文献。该篇简文在叙史方式上已经有了“书圆而神”的影子,表明战国时期的古史编纂已经脱离了早期史学那种简单记述的范式,历史文学开始进入史家的编纂意识中。简文作者对于古史的创作,正是采用“改铸历史”的方法来完成的。移今于古,以古喻今,将古今史影裁剪熔铸于一体,既是《成王既邦》篇的编纂特点,也是战国时期史学多样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续汉书·天文志》的天象记录是层累而成的结晶,西晋史家司马彪根据星占观念作出了具有神话思维性质的解释。它承继了纪录天变以存儆戒人君之义的史学传统,与汉晋之际天人感应的意识形态一脉相通。《续汉书·天文志》的星占叙事体现了天人交感的神话思维,展现了神话思维如何建构历史叙事的具体状况。  相似文献   

19.
从记言的《尚书》到记事的《春秋》,从所谓“春秋三传”、《国语》到《战国策》,在先秦,史官随时笔录的枯燥的政府档案经过几个杰出人物的如椽巨笔,终于定格为彪炳千秋的史册,这些史学著作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史的记录,而且是那个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的反映。其丰富的文化含量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典,从而成为历代学子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开创了心灵化叙事方式之路,他们的作品,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等,为心灵化叙事方式提供了经典。心灵化叙事方式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基本的叙事方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叙事方式主要有心灵化叙事方式、散文式叙事方式、意象式叙事方式、荒诞式叙事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