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各种原因.如这种现象不及时加以解决,许多中职学校将无法完成预定的教育目标.尝试从学生自身、学校教学和教师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个重小轻老的家庭是不和谐的家庭,这种人伦关系的颠倒,将使家庭陷入无序和不稳的状态,是对社会和谐的威胁.针对这种突出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对"孝文化"内涵的诠释,认真分析并指出了孔子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单亲、离异家庭给子女的心理、品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心理自卑、行为孤独、情绪郁闷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亲、离异家庭爱的缺失,社会的世俗观念和学校工作的忽略。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幼儿存在着关爱行为缺失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家庭、幼儿园还是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关爱行为,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需要协调统一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关爱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给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的、学校的、也有家庭的、社会及其它方面的。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并进行了一些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方面入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大学生寒假回家参加同学聚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大学生渡过寒假的重要活动项目。这种聚会主要特征是:每次花费在100元以内、聚会时间在一天以内、参加聚会人数在10人以下。而且这种聚会行为存在一定性别差异和城乡家庭背景差异,但趋同趋势较为明显。农村大学生的花费要比城镇学生的低,但农村家庭背景的女生花费要略高于城镇家庭背景的女生。  相似文献   

7.
教育责任失衡,是指学生家庭和社会把本应由各自予以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进而导致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责任“此消彼长”的不合理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就未成年(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言。在我国的不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呈渐趋上升的态势。由此引发了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1]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突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过于依赖等诸方面的问题。因“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碍教育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危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及民族的兴衰…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特殊家庭应分两类,即特殊形式的家庭和特殊现象的家庭。特殊形式指父母离异后重新组合的,父母间出现第三者的,单亲的等等形式。特殊现象指父(母)有吸毒的,赌博的,偷盗抢劫的,斗殴致伤致死的等犯罪现象。这种形式和现象的家庭目前已占相当的比例。在对我校的一次综合性调查中发现,在406例调查对象中,对家庭正常、和谐情况表示不满意的就有39例:  相似文献   

9.
家庭学校教育是美国一个重要教育运动,目前正方兴未艾。所谓家庭学校教育,就是家长不将孩子送到学校里去,而将他留在家里,自任教师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的一种形式。这种现象在十五年前的美国还是颇为罕见的。然而最近一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人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兴趣日增,支持率也在不断增长。据一位在美国教育部供职的政策分析家林奈斯估计,1986年全美大约有120,000到260,000个接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儿童。这种现象和趋势引起了美国公立学校官员、州立法人员和专业教育人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责任失衡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责任失衡,是指学生家庭和社会把本应由各自予以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转移到学校和教师身上进而导致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责任"此消彼长"的不合理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就未成年(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而言.在我国的不少地区特别是落后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滞后的不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呈渐趋上升的态势.由此引发了教师社会责任的功能性扩展、[1]发生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各类问题突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过于依赖等诸方面的问题.因"问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碍教育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危及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危及民族的兴衰与命运,尤其值得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转型导致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农民工家庭代沟"现象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方方面面,其给农民工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民工家庭代沟"主要是由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生活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的差异引起的,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子女、父母、社会三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不少初中学生存在着品德不良现象,这种现象轻则导致道德上的过错行为,重则构成违法犯罪。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又有内在的心理因素。对品德不良学生的矫正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积极配合,采取协同一致的教育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及社会不负责任。该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重视对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加强生命、感恩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婚姻和家庭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生产单位的逐渐解体、家庭成员间思想交流的减少、夫妻双方互不信任和对婚姻家庭观念的淡薄、"婚外恋"的冲击及基层组织对婚姻和家庭矛盾处理的不力等。  相似文献   

15.
奉子成婚是在社会舆论、大众媒体、同辈群体的宽容与支持下,为了下一代的法律身份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产生的婚姻形式,是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青年家庭组建模式。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传统与现代婚姻中婚姻与性、家庭本位与自我本位的博弈及中西方婚姻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朱俊婉 《考试周刊》2008,(47):191-192
本文尝试分析离异家庭中"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生存而依赖于群体生活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对我们来说,家庭应该是这种人类群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体系的核心.世界上的一切文化都拥有可归入家庭生活领域的活动和思想.人类社会中亲属称谓现象的出现亦正是缘于家庭血缘关系的存在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孤儿的出现是一种不健全现象,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些不和谐家庭给子女带来了心理障碍,父母与子女缺乏沟通,孩子们缺少伙伴,要加强父母的家庭责任感,要多和孩子沟通,家长要和孩子做真诚的朋友。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辅导课,进一步改进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召开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城市,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也司空见惯,但在农村学校却不很乐观,有的学校一学期开一次,有的学校根本从来没开过学生家长会,这种现象造成家庭与学校不和谐的现象日益凸现出来,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是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上演着许多"鹬蚌相争"的故事。由于孩子少,管的人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部分家庭甚至升级为家庭战争,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威胁。这种现象在重组家庭中尤为突出。在重组家庭中,继子女与继父母的情感关系敏感而脆弱,加之家庭成员间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管教方式等存在差别,常常会带来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