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金兼斌  李晨晖 《编辑之友》2018,(1):69-74,80
基于对“公民编辑”概念的梳理,我们认为在当今社会化媒体时代,“公民编辑”主要表现在自媒体平台、互联网知识社区以及个人日常知识和内容管理这三种形态上.作为自媒体平台的责任人和把关者,“公民编辑”兼具内容生产和运营者角色,并需要有自我把关意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社区中,扮演编辑角色的媒介参与者要善用认知盈余进行协作式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而在个人知识管理层面,“公民编辑”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云服务等新技术工具进行知识和内容的有效整合和组织管理.针对“公民编辑”的概念和形态,文章还探讨了“公民编辑”素养的核心要素,以及“公民编辑”兴起对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记者和公民编辑兴起的意义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专门从事记者、编辑职业。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博客、维客和播客等个人传播工具的诞生和普及,以及“公民新闻”的兴起,普通人凭借自身的爱好和技能也可以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微传播对转型期社会的言论生态及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其在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凝聚公民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高效性,都促使我们对微传播视域下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助力进行研究。本文从公民社会形成的媒介场域特性;公民社会微传播的媒介内容特质;微传播语境下公民社会塑造的思路与路径三方面,论述了公民社会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微传播媒介特性。在微媒介赋权的过程中,媒介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发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一个介于公民和国家之间,公民积极参加的社会活动领域正日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论受众对编辑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敏 《编辑学报》2003,15(1):4-6
受众对编辑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影响编辑方针的制定、传播内容的选择、传播风格的形成、传播策略的使用等。受众对编辑传播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有显在与潜在之别。受众这种影响的形成受社会文化及个人心理2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是中国编辑的典型代表,他在70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编辑思想。文章从叶圣陶编辑思想的形成过程、背景、具体实践及内涵等方面,对叶圣陶编辑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新时代编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公布实施以后,侵害隐私权的纠纷日渐增多,其中涉及报刊、记者、作者的案件更是层出不穷,出现了“告媒体热”、“告作者热”。因此,报刊编辑加强隐私权保护的意识,熟悉、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做好本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稳私呢 ?笔者认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公民个人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这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秘密的权利。具体到报刊容易侵扰的隐私权,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保密的个人生活情报资料。即公民姓名、肖像、…  相似文献   

7.
本期《出版工作》刊登了上海人民、少年儿童、上海科技三家出版社的建议:“在编辑队伍中广泛开展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制定‘编辑守则’纠正编辑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这个倡议提得很正确,因为它符合党的十二大精神。胡耀邦同志在他的报告中讲到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号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公民义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8.
数十万志愿者四川集结:中国公民社会曙光初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导,医生、海外华人、律师、董事长、农民工、学生……他们都是志愿者。几十万人迅速集结到四川,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力量。志愿者人数的大规模增加,是公民社会逐渐形成的标志之一。如果某些地方政府仅仅是简单表示“不欢迎”,公民社会中“合作管理社会”的标准就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9.
范军 《编辑之友》2004,(4):16-18
张静庐(1898-1969),中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他从1915年任天津<公民日报>副刊编辑开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一直从事编辑出版及新闻工作.1920年任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出版部主任.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任经理.  相似文献   

10.
戴明质量体系中的组织视图、人的成长、十四条建议、渊博知识体系等与图书编辑工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助推图书编辑能力提升。本文构建图书编辑的组织视图,用系统的视角反观组织自身,发现部门之间的关联和密切配合的重要意义。而在人的成长方面,本文对信任和尊重与严苛的绩效激励两条路径进行比对,构建理想化的编辑成长体系。戴明十四条建议在图书编辑工作中可以启发形成七种方法,为编辑工作提供新思路。而建构渊博知识体系的四个主要支柱,即了解系统、了解变异、理解知识理论、理解心理学,为图书编辑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广播电台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与广大民众的需要,广播电台编辑必须结合广播电台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意策划。首先,广播电台编辑作为我国公民,有义务履行公民的职责,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并引导民众偏离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广播电台本身为了适应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创新,具体在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在电台活跃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在节目品位上进行创新。本文将主要对广播电台编辑的责任以及创意策划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今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出版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出版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流程和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因而,对编辑的各种素养必然会有新的要求。其中,数字时代编辑的政治素养除了传统所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政治理论素质等方面外,还应具备与现代法制社会、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意识、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以及尊重社会公众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周振甫与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问题,曾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编辑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见仁见智,很是议论了一番。因不是指令性政策问题,自然没有结果。我是比较倾向于编辑学者化的。专家学者的书稿、文章,要经过我们编辑的鉴别选择、编辑加工才能形成有形的精神产品。若编辑没有学者的眼光、专家的水准,能做到沙里淘金、破璞识玉,编出传之久远的文化精品么 ?五四时期的文坛之所以好刊叠现,名作如云,与当时的编辑阵营皆由名流学者组成应是不无关系的。所以,编辑应该学者化,这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必然要求,是编辑专业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我们编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版事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编辑队伍。编辑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出版质量。编辑的外语素质是编辑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钟恩洪 《新闻窗》2007,(3):95-96
2006年12月份,雅虎网站与路透社合作推出了一个栏目叫作YouWitnessNews(你目击的新闻),可以让新闻目击者上传照片或者视频短片,由路透社负责对公众提交的新闻进行选择、编辑,并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以这个事件为标志,网络巨头与老牌传统媒体开始携手涉足“公民新闻”这个全新领域。说“公民新闻”新,是因  相似文献   

16.
张云 《国际新闻界》2013,(6):123-136
美国殖民地报业兴起的过程也是美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报业是形成一个公共领域的纽带,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推动了"公民社会"团体的成长。同时,报业的发展孕育了美国"公民社会"思想,形成了北美大陆想象的"公民共同体",并在实践中推动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向现实的"公民社会"过渡,并最终形成了美国"国家——公民社会"的社会结构。本文从殖民地报业的视角,用"公民社会"理论的两分法来分析美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辉煌的杂志出版生涯中,亨利·卢斯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成熟的编辑思想与追求。本文着重从渊源、理念、创新和特点等方面,对亨利·卢斯的编辑思想与编辑活动进行了梳理与评述。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文献编辑与人类文化缔构唐建设一、档案文献编辑与文化档案文献编辑,是指编辑者以档案文献为文化客体,进行通览全局,估量价值,审核内容,清理纲目,权衡比例,排列次序,校正讹误,前序后跋,辅文说明,使之形成文化创造品走进社会,纳入公众的文化传播网络,成为...  相似文献   

19.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一、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力是编辑过程美的发现,鉴赏和创造的主体条件。编辑鉴赏同一作品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美学价值,这是由于编辑的个体差异和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所形成的。编辑审美价值不仅与具体的编辑对象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个人编辑素质及修养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编辑情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进 《编辑之友》1999,(5):52-53
编辑情感是编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形成的编辑活动的关系上是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伴随着情感,情感升华着认知。所以,列宁曾精辟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lO月版,第255页)。审视编辑和编辑活动,首先应深刻认识编辑情感问题。进而秉要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