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青花 《考试周刊》2011,(59):55-56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进行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2.
冯红英 《教书育人》2012,(Z2):56-57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点经验,现总结如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论语》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阅读的内趋力不强,课外阅读更多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激发了小学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以读引读心理学认为,小学低段学生学习重感性认知。同样,他们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在低年段孩子的课外阅读上,帮助他们提高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各种阅读保障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马双红 《成才之路》2009,(18):33-33
一、培养学生兴趣以提高阅读自主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朱学振 《考试周刊》2012,(48):42-42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并以阅读为乐,才能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作用。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是开发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样,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不由自主捧起书本“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学生走进校门,置身于一个书香四溢的校园时,他们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怎样充当组织者和参谋者,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呢?我想,以下几个问题至关重要. 一、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大,他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想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同时,也开始有了人生的烦闷,他们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这些精神需求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0.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首要条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而现在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社会生活感悟非常贫乏。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目前,加强课外阅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兴趣,促其乐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是多么重要。只有让学生"好之""乐之",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今多数学生重理轻文、缺乏课外阅读自觉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孔子在《论语》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花香一样能吸引蜜蜂主动前来采蜜,兴趣也是孩子最好的动力,孩子本身愿意、感兴趣对于某件事情,不用其他人交代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或尝试。阅读是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补充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全面了解知识、认知知识的重要办法。这样,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努力寻求课外阅读的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知识,产生阅读的满足,这种满足又能重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种周而复始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小学适用,而且在初中、高中、以致于终身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论语》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花香一样能吸引蜜蜂主动前来采蜜,兴趣也是孩子最好的动力,孩子本身愿意、感兴趣对于某件事情,不用其他人交代就会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或尝试.阅读是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补充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全面了解知识、认知知识的重要办法.这样,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努力寻求课外阅读的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知识,产生阅读的满足,这种满足又能重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种周而复始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小学适用,而且在初中、高中、以致于终身都会受益.  相似文献   

14.
我们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教师要讲究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一、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文言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们平时应忽略讲读与自读、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一、激发兴趣,唤醒读书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一些学习活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不少学生是课外阅读兴趣勃勃、废寝忘食,而一上语文课兴味漠然。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心理学知识表明:兴趣来源于需要和新奇,因此我利用学生的需要和  相似文献   

19.
袁超 《成才之路》2010,(25):70-70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历史学习亦是如此,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使他们逐步学会阅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