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用学是20世纪70、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首先介绍了"语用学"这一术语的起源和理论来源;其次描述了中外学者关于语用学的定义;最后回顾了语用学研究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龙桃先 《科教文汇》2007,(9Z):186-187
语用学是20世纪70、80年代由西方学者们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首先介绍了“语用学”这一术语的起源和理论来源;其次描述了中外学者关于语用学的定义;最后回顾了语用学研究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是研究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比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中介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称呼、称赞、拒绝、感谢、埋怨、建议、不同意"等言语行为做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言语行为表达方式、语用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言语行为表达形式、语用意义的异同,以及引起语用意义差异的文化误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语用原则问题近些年来正成为跨文化交际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到利奇的礼貌原则,从斯波伯和威尔逊的关联原则到国内学者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方面,笔者意识到语用原则的确认对于语用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关系重大;另一方面,笔者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上属语用学原则,特别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际语用学是一门涵盖二语习得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本文论述了语际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内容,从语用语际学角度,分析了来赣留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际顾虑。  相似文献   

6.
郭静 《科教文汇》2009,(3):246-246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介入翻译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受许多学者的研究启发,本文阐释了语用学中的语境、会话含义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每个方面都用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避免了简单用抽象的理论说理的现象,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语用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发挥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研究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介入翻译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受许多学者的研究启发,本文阐释了语用学中的语境、会话含义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每个方面都用了相关的例子加以说明,避免了简单用抽象的理论说理的现象,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语用理论在指导翻译实践发挥的作用并为以后的研究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汇教学研究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如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对汉语词汇进行研究。文章试从概念整合理论探讨汉语词汇教学的模式,以使汉语词汇教学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响 《科教文汇》2014,(11):61-62
词汇语用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国内外学者对其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就词缀的语用问题的探讨还不是很深入。本文就以词缀的语用功能来展开讨论,从构词功能、构形功能、语言情感色彩以及语体色彩功能等方面对“头(儿)”这一后缀进行分析研究,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词缀的语用功能以及词汇语用学这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0.
经过许多国家学者们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许多语用学观点和理论,使人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语言和使用语言。尤其是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语境理论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教与学。以下论及语用学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卢云霞 《科教文汇》2014,(10):113-114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出现和发展,学者们注意到它和英语听力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解释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以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英语听力的试题特征。  相似文献   

12.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出现和发展,学者们注意到它和英语听力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中,作者试图解释会话含义理论对英语听力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以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英语听力的试题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语用学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问世以来,吸引了众多学者运用合作原则研究不同情境下的语言使用现象。本文将用合作原则从语用学角度对?成为简?奥斯汀?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电影人物的典型性格,并帮助观者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主题。  相似文献   

14.
周秀苗 《科教文汇》2007,(5S):179-179,182
言语行为是研究语用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比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和“中介语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学者先后对“称呼、称赞、拒绝、感谢、埋怨、建议、不同意”等言语行为做过专项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言语行为表达方式、雩用意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言语行为表达形式、语用意义的异同,以及引起语用意义差异的文化误因,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J顿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语用思维发展的角度 ,总结了德国哲学从康德的“语言学转向”到哈贝马斯的普通语用学以来的语用哲学思想 ,分析了语言使用、语境、言语行为和意向性等问题在德国的产生发展历程 ,指出德国哲学中语用思维的发展显示了一种与英美语用思维发展不同的主题和路向 ,特别地关注于主体间性和理解这两个语言使用的重要特征 ,成为现代语用学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对于认识和把握语用思想在德国哲学传统中的发展、表现和风格 ,从哲学渊源的角度认识现代语用学的发展轨迹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人们在"explanation"、"interpretation"与"Interpretation"的语义与语用上的分歧相关,西方科学解释研究出现了"句法学与语义学"、"语用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考察维度.合理的科学解释研究应实现科学解释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的辩证统一、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的辩证统一,在方法论上应坚持从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的关系中理解和解释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两部分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了德国当代著名社会批判理论家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思想。规范语用学在哈贝马斯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在对其进行建构中,哈贝马斯批判和继承了包括马克思、康德、霍克海默尔、马尔库塞、米德、阿佩尔、奥斯汀、乔姆斯基和达米特在内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并与他们进行了思想的直接对话,因此,具体地揭示他们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展示规范语用学的形成路径,对于整体把握哈贝马斯社会思想的本质,理清当代德国哲学的发展方向,进而洞察20世纪哲学方法论的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本部分(上)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规范语用学理论(1)交流理性的重建构成了规范语用学形成的内在动因,促使哈贝马斯从意识哲学转向到语言的分析哲学;(2)通过对传统语义分析途径的考察,哈贝马斯最终将现代语用学中发展了的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规范语用学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石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3,(20):297-297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本文将就这一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明确提出"编辑学者化"一词系指现任的编辑加强科技期刊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最终成为某一学科专家.目前科技期刊"学者编辑化"存在诸多困难,而科技期刊的年轻编辑多为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生,笔者以为,"编辑学者化化"比"学者编辑化"的操作性更强.这些本身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年科技期刊编辑可继续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发表,具备学者化的潜力;同时可以以"学者编辑化"为辅,聘请愿意为期刊发展服务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把关,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言使用中的认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本文首先对认知语用学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讨论了信息处理的语用模块论,指出语用过程不是模块化过程;最后,对语用理解这一认知语用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语言交际的认知语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