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密芳 《新疆教育》2013,(10):109-110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适应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正> 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际上各个国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面向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一场教育质量的竞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且在未来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改革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素质化做起。 课堂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重视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研究。本文拟探讨素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的素质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最终落脚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向”。一、从面向少数儿童转向面向所有儿童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儿童。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全民性,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强调面向全体儿童。但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只关心少数能力强的孩子的现象并不少见。许多教师提问时总是找几个愿意发言的孩子回答,而性格内向、胆小怕羞或发展较慢的孩子常常  相似文献   

5.
张瑞芳 《学周刊C版》2010,(6):201-201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们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发掘其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在学校里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 .那么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1 在…  相似文献   

7.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1,(4):160-160
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一、素质教育与考试考核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工程,各学科教学都肩负着落实素质教育的重任。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要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体育精神转变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等素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劳动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增强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刘鹏 《成才之路》2009,(17):10-10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实施英才教育。更要实施大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适应社会发展。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  相似文献   

11.
杨顺兴 《考试周刊》2010,(43):11-11
要提高民族素质,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时代命题和必然选择,它是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中学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是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地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地理素质。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那么,何谓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国民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适应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这几年,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其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最终实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影响最广泛的教育思潮,是一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多方面素质的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依托、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旨归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也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对素质教育和考试存在的某些不当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界的热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型教学理念的重点,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更科学、更高层次的教育,也是和“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重视综合素质,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9.
确切地说,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可以就素质教育进行各项教育、教学实验,可以有多种方法和实施方式,但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形式,首先要把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这样,才能把握住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使改革不致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 ,是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冲破那种单一的封闭式的旧教育思想的束缚 ,建立起全新的现代的教育观念。(一 )注重面向过程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应只把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作为惟一的目的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体验该知识产生的基础及其与其它知识的关系。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取知识。(二 )注重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