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有位资深记者,也是一家新闻单位的领导.我几次听他发言,每每谈及创业政绩,总结奋斗经历,他都会豁达大度、真挚诚恳地讲上一句: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努力…… 这种善于加一个"们"的说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  相似文献   

2.
文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3.
用字要恰当     
从前有位老夫子,写文章好用‘而’字,他的徒弟专爱模仿他,可又用得很不恰当。老夫子便在卷子后面批道:‘应而而不而,不应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后来有个人看了,笑道:‘而字好比钉耙,用得恰当可以松土插秧,用得不  相似文献   

4.
彭梅魁,彭帅的大侄女,2002年73岁。曾患过脑血栓,还有哮喘等多种疾病。她和丈夫张春一相依相伴,在北京东郊一片拥挤的职工住宅搂中,过着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凡是认识彭梅魁、知道她在彭老总最困难自)时候做过许多有益工作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每当人问起:“您为伯伯做了许多,而您现在……”彭大姐总是爽一起地回答说:“因为他是我伯伯。他没儿没女。我帮他做些事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5.
节约"这"吧!     
先抄几个句子: 一、……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回来,这确实是个很困扰的问题。(2000年4月28日南方周末) 二、酷爱研究问题的列可立太明白这其中的猫腻了。(200年第4期 中华文学选刊) 三、莎士比亚当时就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这其中的秘密又在哪里呢?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20页) 四、实际上,这其中有不少的优秀作品。(2000年6月2日文艺报) 五、他转过身对我说:“这其中有的人是应该由我送的,人家给我帮了忙呀!”(2000年第7期人民文学〕 六、即使戈尔确实只是表达一种姿态,这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肃…  相似文献   

6.
《文史知识》2002年第8期第91页刊登了一篇题为《用错“家书”》的文章。该文开头云:“吴小如先生……是我的老师,我在北大时曾得亲炙受业的机会,成为他的入室弟子。”笔者以  相似文献   

7.
关于巴金的思想发展,历来众说纷纭。尽管人们都知道,他在青年时代曾经信奉过无政府主义,但还是有许多学者认为他最多不过是受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认为他的思想是属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 现在,我想探讨的是巴金的晚年思想,这就不得不先把他前期的思想稍  相似文献   

8.
《论语》本是一册记述孔门师徒言论的书。但内中也有一些记行记事的细节。孔予作为教书先生,在他学生眼里,要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要么是“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张》),是那样高大伟岸,又是那样飘渺抽象。一遍读过,合上书本想要默一默老夫子的面貌,虽然老先生的正面形象多是在谈仁说礼,但从一些细节里却彰显出他的侧影,将他还原成一个可亲可近的普通老头儿。  相似文献   

9.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10.
陈燕 《出版参考》2007,(6S):11-11
近日老夫子哈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与中文在线携手合作,计划将《老夫子》漫画故事带进小学校园。预计在2007年年底,将有上千所小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数字图书馆看到幽默逗趣的《老夫子》漫画。  相似文献   

11.
雷述科195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辍学,在生产队做过小工,由于身体瘦弱,每天只能挣少量的工分。后又修过自行车,雨伞,配过钥匙,烙过猪蹄……总之,生活中的一些脏活杂活他都干过,用别人的话说,他是个粗人。就是这些别人不常光顾的场所,雷述科却把它当成了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和从事新闻写作的第一课堂。 1976年,房县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房县城河堤决口,数千亩良田顷刻间变成汪洋大海,不少群众对这种脆弱的防洪工程暗自垂泪,又非常希望上级能够早日重视。看到此情此景,雷达科再也坐不住了,丢下配…  相似文献   

12.
他从日本来,欲刺蒋介石……蒋介石怒言:“他搞台湾独立,我搞他脑袋!”……女特工轻舒玉臂,就把男刺客推进了地狱……  相似文献   

13.
"我不念书了,我走了……" 这封遗书出自一名天资聪颖、年仅9岁的孩子之手.他的名字叫涛涛(化名),就读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门小学三年级.2007年9月1日下午家长让涛涛在家做作业时,年幼的他喝了农药"3911"而离开了这个世界,用鲜嫩的生命为代价,表明了对如今学校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沉重质颖.  相似文献   

14.
我躲过了迎在而来的攻击,来看跃起的势头释放了手中的大火球,随着火球撞击的轰鸣.我潇洒的一个后空翻落到了地上。完美的表演,我得意洋洋的想到。我的对手和旁观的人依然保持着惊讶的表情.很快,我就感到不对劲了,仿佛被定身了一般,他们都没有动。“喂……”我推了推我的对手.他只是朝我力道的方向退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吴军 《新闻记者》2006,(11):39-39
今年8月中旬,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桑美”袭击我国南部的消息。某日临近傍晚时分,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准备看看相关的新闻。这时,一个画面紧紧抓住我的眼球,至今仍记忆犹新:在狂风暴雨中,一个年轻小伙拼命抓着一根电线杆,正在声嘶力竭地叫喊.他那瘦弱的身躯似乎马上就要被狂风卷走。因为是刚刚打开电视,笔者起初还以为是某一个不幸的人在回家的途中遇上了这场灾难,正在无助地呼救。最后还是呼喊者手中紧握的话筒提醒了人们:他是一个正在现场报道台风的央视记者!一些看过这条新闻的人对此大都表示反感。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孔老夫子曾经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论是编辑还是记者,不分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都离不开语词的运用。语言文字是新闻工作者手中的主要工具。如  相似文献   

17.
“蒙昧也人生!霎时间浮光掠影。晓凉颢露凝,初日熹微已如病。”“诗人病了——却怪他窗外天色/怎的这般阴沉!”“我吐血的病,三年来时好时坏,但我不怕死,死了就完了。”……  相似文献   

18.
2016年,我在内部印了《师友飞鸿》书信集,设法送了一部给其信也被收录的陆本瑞同志,没有想到竟然很快就收到他的回音,他还特地赠我他的大作《出版往事》.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还夹有我20多年前给他的一封短信的复印件!以他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老同志,能够一直保留我的信,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并且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潘真 《图书馆》2002,(1):92-93
有位朋友在美国打拼多年之后 ,回上海探亲 ,顺带应邀讲课。某天 ,他嫌家里人来人往太吵 ,想躲进上海图书馆备课。一定是因为去国太久了点 ,此呆根本就忘记了家乡的“图书馆重地”向来是不得随意出入的 ,他进了大门就直奔阅览室。在阅览室门口 ,有人拦住他 ,喝道 :“阅览证 !”他如梦方醒 ,赶忙回说 :“我没有阅览证。”当然是不得入内。他还妄想人家可以通融 ,“我刚从国外回来 ,只要进去半天看看书……”可那头却是规章制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 ,不行就是不行 !偏偏图书馆内人气旺盛 ,阅览室外竟也座无虚席。无奈 ,他只好将就着在走廊席地而…  相似文献   

20.
有个故事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启发.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