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中山在梧州革命活动史事,相关旧址、文物,以及后人纪念孙中山的标志性建筑,是梧州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发这一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必须做好相关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梧州善后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4年5月15日,孙中山任命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6月14日改为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兼梧州善后处长,在梧州设立善后处,办理梧州及其上游各地善后事宜。1925年10月,李济深电告收束梧州善后处,将梧州事权交广西全省绥靖处接管。梧州善后处仅存在一年又五个月。在这期间,孙中山一方面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以实现以党建国治国;另一方面创建黄埔军校,建没革命军队,督师东征、北伐,以实现武力统一中  相似文献   

3.
梧州是岭南古代佛城,拥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梧州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应从深挖佛教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走区域联合发展之路、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特色化、系列化佛教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黄乃裳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他不但为沙捞越“新福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且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笔者认为,黄乃裳与孙中山革命友谊的建立是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这一友谊建立以后,孙中山的影响对黄乃裳开发“新福州”及参加辛亥革命均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集中表述。民族主义为历史之遗留,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为时代之进化。二者之间,孰为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的源点?三民主义之间,又为何等关系?笔者的研究表明,孙中山思考革命问题虽立足于中国之现实处境,但其视野已及于世界。从世界文明发展及时代进化角度思考中国革命问题,正是孙中山革命思想迥异于前人之处。民族主义或许为孙中山革命思想之源点,但绝非终点。  相似文献   

6.
梧州是广西最早的通商口岸,是广西工商业的发源地,最早接受粤港澳的文化经济辐射,接受西方文明与民主思想的影响。同时,梧州也是广西最早响应辛亥革命、通电宣布独立的城市。该文主要论述清末民初梧州工商业形成的历史,"桂商"在梧州形成、发源的历史,梧州的工商业文化氛围对民主革命活动在梧州活跃开展的影响与联系;"百年商埠"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对于辛亥革命活动在梧州开展的促进作用;论述梧州辛亥革命活动的经济文化条件,分析梧州成为两广"首义之城"的历史文化原因。以期挖掘梧州的商业文化积淀,为振兴百年商埠提供启迪与信心。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积极组织革命政党、进行武装斗争,长期坚持革命活动。革命活动需用浩繁。为此,孙中山努力从事革命经费的筹措工作。可以说,筹措革命经费是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前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许舰 《广西教育》2011,(2):28-29
在中考复习阶段给学生复习时,碰到这样一道习题:“2008年奥运会期间,如果有外国朋友来到梧州旅游,你可以向他介绍哪些中国近代史上和梧州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至少2个)”结果每个班都只有寥寥可数的学生说出其中一个答案,甚至当我说出答案之一的“孙中山到过梧州”时,很多学生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邓学文 《文教资料》2008,1(15):93-96
孙中山基于民国成立以后民主共和屡遭破坏的教训,指出革命除了破坏外,还包括建设,并提出了革命建设的概念,认为革命建设是训政工作的重心,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地方自治自下而上地建设民国.不过,孙中山革命建设思想的内在逻辑存在矛盾,特别是以民治为基础的地方自治和以党治为目标的训政之间天然对立,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实践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相似文献   

10.
试析孙中山1911年的筹款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对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来说极为重要,分析研究1911年孙中山的筹款活动,对于我们了解辛亥革命领导权的丧失以及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或“革命者”,本文认为构成孙犁精神最本质部分的是乡村文化。他始终保持对乡村的浓厚依恋,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观上也有清晰的乡村文化色彩。当然,孙犁的文化资源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乡村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他对乡村文化也有所超越和批判。但是,总体而言,孙犁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无声浸润,是乡村文化孕育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近代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未经过系统的国学训练,但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却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并初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希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源上找到中国社会革新的理论依据与精神动力,因此辛亥革命前的孙中山是一位托古革新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3.
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品种丰富。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安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安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整合为古皖文化资源、佛教禅宗文化资源、戏剧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对安庆的历史文化进行解读,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一要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与旅游人才的培训;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三要以文化为导向,开发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史研究应注重与社会现实接轨,适应现实需要,要与中国近现代史其它分支学科相结合,探寻辛亥革命史研究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契合点,恰当地凸现研究的实用性,开展辛亥革命史学中的研究,为全新奠定坚持的基础,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在与其它史学分支及人文学科的交叉地带、边缘地带开避新的学术园地。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红色旅游异军突起,不仅成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对提升区域形象,提高当地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化为市场竞争的胜势.至关重要。本文对河南省开发红色旅游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开发红色旅游的战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也是中外友好的使者。为促进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奔波域外,寻求外援,成为其革命生涯的重要特征。外援思想是孙中山思想中重要而又特殊的部分。孙中山寻求外援目的地由欧美——日芩——苏俄的历史演变,孕育着深刻的历史内涵,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文化高速公路"旨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现代旅游资源,实现文化站点的连接和站点文化的高速传播,探索开放大学背景下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从学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切入,挖掘西柏坡至北京沿线的历史文化,力图还原历史。学术层面旨在挖掘西柏坡及沿途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提升学术品位。教学层面重在普及红色知识,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当年中共中央的实际行程设计选取"西柏坡—北京"路线图,途经五处红色基地,组织多种学习活动。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注重搜集口述史料、组织图片展等。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电大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虚拟路线图",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广度与时效。  相似文献   

18.
虽然新化运动与孙中山从事的革命活动都是为了反击封建复辟势力,拯救中国,但孙中山并不支持新化运动,其原因是:新化派与孙中山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同,双方选择了不同的革命方式:孙中山不赞同新化派对中国传统化的彻底否定,主张对其继承,改造。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支持,并不表明其支持学生的新思想,而是对学生的政治行动和爱国精神的同情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甘孜藏区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博大精深的康巴文化成为甘孜州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甘孜藏区人文旅游资源,根据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色与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为9类:历史文化遗址遗存类;民族风情与民俗节庆类;建筑文化类;名镇名村名寨;红色文化资源类;民间信仰类;服饰文化类;饮食文化类;地域特色文化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