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社会服务功能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大的社会功能,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本文从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出发,研究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让高职院校更深一步融合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新时期,为促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探析了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的现实意义,最后探究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地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地市实际出发,强化政府统筹责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实施资源优化和共享,推动区域内校企合作,推进区域内校校合作,发挥高职院校引领作用,才能促进地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仅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可使自身实现价值,扩大影响,提高形象。因此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本土化特色优势产业,走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特色培训之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极大发挥了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升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意义、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有助于从根本上克服当前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缺失,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指与高职院校所处的特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相适应,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特点,着眼于处理政府、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高职院校内部各种关系的规则体系.具有举办与管理分开,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多元参与,治理结构完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地市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是地方政府,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经济落后,各类人才非常缺乏,需要培养大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其地市高职院校理应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承担起服务地方的责任和义务。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转型与地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相互统一,两者之间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2009年列入浙江省2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始终围绕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大力弘扬勤禾精神,积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一条发展主线。服务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有地市高职院校585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46.21%。基于对地市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地市高职院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服务城镇化尚未达成共识。由此,从国家层面构建职教体系,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地方层面突出职教地位统筹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学校层面实施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金雁在《中国高教研究》发表的《地市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全国585所地市高职院校的调查》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一条发展主线。服务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有地市高职院校585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46.21%。基于对地市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地市高职院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服务城镇化尚未达成共识。这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组织和分配现有的教育计划、中心和资源、使它们在未来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层面,应构建职教体系引领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出台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与基层结合最紧密的地市级高职院校,设立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改革实验区。在地方层面,突出职教地位,统筹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使职业教育与城镇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统筹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建设,注重发展民办地市高职教育。在学校层面,实施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办学模式向政校企合作转型,人才培养向服务地方转型,办学类型向多元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的本质是社会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双赢”举措,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职业培训面临着需求旺盛而供给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收益的特质来看,需要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加快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办好高职教育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只有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之间形成有效互动,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实现"与产业对接、与企业融合、与经济结合"的服务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熊能 《华章》2013,(3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地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息息相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提供了不同的空间和支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各种资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找到契合点,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发挥;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社会服务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匮乏,对此,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政策法规,从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微  陶文娟 《职教论坛》2020,(3):132-137
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作为职业教育大国的内在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进阶需要,其内在属性是以高水平院校群体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高水平教学体系为重点、高水平社会服务为标志、高水平治理体系为保障。当前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应然理路是要强化政策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决策引导职能;强化诊改把脉,提升院校的专业优化能力;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师资的结构优化和内生能力;强化评价保障,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又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即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现状的分析,着重从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探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提出多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镇的发展是破解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城镇化的发展都是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贵州省地市高职院校目前有19所,占据贵州省32所高职院校半壁江山以上,研究城镇化背景下地市高职院校发展的路径研究,对贵州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地市高职院校如何办出特色、保持发展活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以贵州省为例分析城镇化背景下地市高职院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既是高职院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为社会服务工作起到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的作用。本文试从意义认识和实施策略两大层面阐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责使命,也是高职图书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对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在服务观念转变、服务体制完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资源整合、服务队伍建设和用户培训拓展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