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语境主义是不同于普遍主义与约定主义的一种建构正义理论的方法。其基本观点是,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没有一种正义原则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所有语境,同时,正义原则也不是习俗的另一种表述。在戴维·米勒看来,"正义原则依赖于语境"的观点,使语境主义区别于普遍主义,"正义原则与语境的系统性关系",又使语境主义区别于约定主义。然而,既想强调正义原则的相对性,又想强调其客观性与普遍性,使米勒的语境主义正义理论进退维谷。文章试图以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的思想为分析案例,通过阐释正义理论语境主义建构的理论预设、基本方法与理论范型,揭示语境主义方法的两难境地,进而为思考正义理论提供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2.
沃尔泽对待正义的方式是非常独特的,它是社会历史情境化的而不是抽象分离的,强调对思想传统的叙事性诠释,这与罗尔斯等人个人主义的、极端抽象与非历史的正义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正是因为沃尔泽对共同体、情境与传统的关注以及对共同体自我定义式的共享理解的强调与倚重,被认为是相对主义的和缺乏批判力的.这些批评误读了他的正义思想.他运用对话式诠释的“深描”(deep interpretation)方法,发展并论证了两个原则与三种权利.沃尔泽的整个思想不仅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回应,而且也是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解放三种事物的整合,它是一种深刻的现代形式的活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沃尔泽主张任何事物的正确的规范原则都取决于那种事物的性质,分配正义预设了一个有边界的世界,不同的边界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作用,应该根据相关于不同情境的不同边界来讨论多重正义。这是对罗尔斯主义的一种适当终结。设定正义边界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合作实践、政治强制与普遍认同,都没有给出分配正义原则适用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正义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理想类型的民族国家是其最有效的整合者,可以实现这三种观点的有效整合,也是正义最强的边界形式;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这种整合作用正在受到挑战,新的正义边界形式正在形成,我们需要发展新的全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刘自美 《天中学刊》2011,26(3):54-56
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在城邦现实的语境中阐释的。城邦作为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需要正义作为主导原则。但是,理想正义却在现实的城邦政治中遭受困境,正义成为强者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这一现实将正义的价值推向超验领域,柏拉图的正义论不得不到神学中寻找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义”既是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一直是政治领域的热门话题,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背景对正义应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新时期正义概念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分配以及与保障分配结果相适宜的法律与道义品质,离不开平等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在城邦现实的语境中阐释的。城邦作为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需要正义作为主导原则。但是,理想正义却在现实的城邦政治中遭受困境,正义成为强者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这一现实将正义的价值推向超验领域,柏拉图的正义论不得不到神学中寻找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语境中的正义具有什么内涵,以及是否存在一种被证实的关于正义的教育概念。本文并不主张建立一种积极的教育正义概念,而是主张避免把教育当做服务于教育之外的正义规范的工具。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教育中的不正义,并将其在教育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归类,从而形成了一种有关教育语境中的不正义的教育现象学,这也就是教育现实得以改善的起点。文章最后指出了克服这些不正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德娄斯将敏感性原则作为语境主义的主导性原则,而这一原则却招致了诸多的异议。同德娄斯的语境主义一样,布莱克的反怀疑主义理论也是建立在敏感性原则基础上的。布莱克关注到了敏感性原则的异议及困境,但他并没有像一些知识论者那样就此抛弃敏感性原则,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布莱克的思路是对语境主义的敏感性原则所招致的异议加以修正,提出一种弱化的敏感性原则,并进一步揭示出在反怀疑主义理论中采纳敏感性原则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正健康的文学批评要求坚守批评正义。罗尔斯说,正义即公平。故而这里的批评正义首先是指批评的公平性。公平的文学批评,不是一通无关痛痒的平庸之论,也不是一篇不着边际的高蹈之论,更不是满纸情绪化的诛心之论,而是能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且让作者心悦诚服的客观之论。批评的责任不是为了谩骂、否定与遮蔽,而是为了褒扬、奖掖与发现,发现文学之美、人性之善以及促进社会整体向上的精神力量。每一个批评者都必须明白:文学批评不仅仅是批评主体的自我表达还是批  相似文献   

10.
反思平衡是在比较多种正义原则的情况下,在深思熟虑的道德判断、正义原则和背景理论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反思平衡是证明正义原则的主要方法;反思平衡是融合主义而不是基础主义;反思平衡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是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就正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群主义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认为个人不能脱离社群;批判了正义优先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能独立于善;批判了普遍性的观点,认为正义不是超历史的;建构了以社群观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认为个人的德性应该接受社群善的引导。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从目前的趋势看不会动摇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得看到社群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义的性质和正义的起源是连为一体的,互为说明的,正义是什么?正义从何而来?休谟认为正义不是人类最初就有的自然之德,而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人们设计的人为之德;正义起源于人的自私性,起地人泊无限与物供给的有限之矛盾冲突,正义是们为稳定财产占有而达成的一种限制人自利之危害的社会协议或契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正义观除了昙花一现的墨家外,主要是儒家对"义"(義)的宣扬和阐释,它相对于"仁"更偏重外在的制度设计,但其根源在于内心情感上的"合宜",是立足于自然亲情之上的天经地义的等级关系(礼)。与此相对照,古希腊的"正义"(dike)的特点,一是强调公平或一视同仁;二是强调对不公平的惩罚,不徇私情;三是在人间正义和神的正义之间拉开了无限的距离,使人间正义带上了神圣性,并承认从神圣正义的高度可以对人间正义的不足进行批判或纠正;四是由理性所建立起来的正义原则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理治"是古希腊民主制的基本原则。正是这些特点为西方现代民主制提供了最原始的基因,同时也体现了与中国传统的"义"的思想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4.
克拉克在探究高等教育系统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与高等教育正义有关的许多内容,同时他将知识和权力分析始终贯穿在高等教育系统状态的描述之中,另外他的观点阐释和研究框架也比较独到.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正义论,主要包括知识是高等教育正义的逻辑起点,正义是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权力是高等教育正义的内在理路,程序性高等教育正义、功能性高等教育正义、实质性高等教育正义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普遍主义是西方哲学追寻本体世界的一种方法论。近代理性正义论具有鲜明的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从本体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先验主义;从思维方式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承认存在一种永恒的、绝对的、普遍支配世界的正义法则;从人性论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一种适合每个人的自我保存性看作正义的根基;从价值观的视角看,理性正义论把个人及其权利看作一切社会价值的来源与标准。普遍主义方法论特征表明理正义论建立在一种抽象的哲学基础之上,实质上维护着“市民社会”中孤立个人的利己主义利益。马克思主义指出,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现“真实的正义”必须超越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是"关系主义"的出场语境。南帆的"关系主义"是一种阐释策略,是文学理论应对日益复杂化的中国经验与文化问题的一种论述策略。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而且还是一种知识立场,是一种"广谱的批判"。阐释者本身也是关系网络之一部分,置身于"结构"之中。在文学研究领域,"关系主义"迄今还属于一种少数话语,但在其它领域,它并不缺少同道。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诞生要归功于培根,他对西方现代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培根有系统的解释学思想,其意义不容忽视。不是玷污、虐待、中伤自然,而是重新发现、完美、提升自然,是培根解释学的重大贡献。自然解释学需要一整套客观公正、可靠准确和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来深入自然。培根在自然解释中奉行的是客观主义或冷漠主义,可是在人文主义的解释学领域中则充满了人道主义、幸福主义的温暖色调。培根的神学解释学策略是:让神学与哲学互相分离开,互不干涉;表明理性的地位始终低于信仰;使科学探究与上帝的话语《圣经》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现代知识范式的确立,教师解释亦有重新正名之必要。教材理解和教学讲解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形成一个解释学循环。在后现代知识范式下,人们应从描述性、阐释性和规范性这三个方面对教师解释进行分析。教师解释要尊重知识的原创性,其适切模式是实践智慧而非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依据批判理性主义哲学,逻辑地演绎出人文主义正义论的价值观和社会正义论原则,捍卫并超越了自由主义的在体性基础。然而,其哲学认识论本质上决定了其社会正义观不是一种终极性真理,而只是一种假设。波普尔留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批判精神,他为那些寻求正义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建设性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社群主义理论为我们在中国语境下审视教育政策的正义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社群主义的理论视野里,正义的教育政策既要保障教育资源的自主与公平分配,还要引导社群走向公共的善。正义是社群成员的共识,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是正义的教育政策生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