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揭示父亲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与子女游戏上,父亲与子女建立有效安全依恋、父亲对子女生活的参与程度,对其探索外部新奇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父亲还通过孩子的母亲间接地影响子女的成长。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作用等三类研究,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存在显著高相关,继而探索加强与子女的游戏,重视与子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向子女提供更多积极反馈、解释或建议,同时克服父亲自己的过度焦虑等维护子女适度焦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同伴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499名初中生和高中生施测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结果:家庭教养方式、同伴依恋和社交回避及焦虑之间有显著的相关;逐步回归和路径分析均显示,同伴依恋对社交回避及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父亲教养方式,而母亲教养方式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所在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问卷和访谈等调查方法,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入园适应情况,深入分析家庭背景、教养方式、依恋关系和入园前教育等因素对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如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形成信任感和安全依恋关系,开展正面教育和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亲子关系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会忽视父亲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实际上,亲子关系中的父亲因素与母亲因素一样是不容小觑的一环。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孩子与父亲建立的依恋类型等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5.
早期依恋关系是个体未来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相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因父母缺位出现的“丧偶式”教养、隔代教养、保姆/早教机构代养等早期教养困境会导致儿童HPA轴功能失调或教养者催产素水平改变或儿童脑发育异常,从而对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为确保儿童早期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应采取温暖关爱、高敏感性、积极回应的教养方式,在重视父亲参与的同时,通过亲子共读唤醒儿童脑的情感依恋机制,通过亲子合作游戏改善亲子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机制,提升亲子依恋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而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体格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段。随着近年明星父子真人秀节目的热播,社会各界再度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研究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成果,主要涉及其重要性、现状和缺失原因三个方面,但缺乏质化取向研究。通过对一位实习教师的观察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父亲参与对幼儿成长有实质影响,基本上与前人的定量研究成果相互印证。今后需注意从父亲个人自身、家庭内角色分工、社会各界的支持等方面着手,以期改善当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2)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父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Ⅲ;过度保护Ⅵ)和母亲因子(情感温暖、理解Ⅰ、过分干涉、过度保护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影响依恋回避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惩罚、严厉Ⅱ;拒绝、否认Ⅲ),影响依恋焦虑的因子有母亲因子(拒绝、否认Ⅲ;偏爱被试Ⅴ)和父亲因子(偏爱被试Ⅳ;过度保护Ⅵ)。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成人依恋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对父亲参与教养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划分维度、理论和现实意义、影响因素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9.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受到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大量研究者对父亲参与教养作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更正了长期以来忽视父亲作用的观念。然后总结了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的划分维度、影响因素及现实意义,并对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访谈法对父亲对自身的角色态度及其与父亲教养参与之间的关联进行考察。质性分析的结果发现:父亲对自身的角色态度表现为具备一定的教养动机,认可自身教养价值,但认为缺乏教养天性,对教养技能的评价不高。父亲对自身角色态度的教养价值、教养动机及教养技能等维度既独立且相互作用着影响父亲的教养参与。教养动机、教养技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促进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可以从调整父亲对自身教养价值的认知,提升教养技能和教养动机的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11.
依恋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结。研究表明,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主要以依恋的研究历史为线索综述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提出在依恋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品牌依恋(brand attachment)概念是心理学领域的依恋理论引入到营销学中产生的,属于较前沿的研究课题。文章对品牌依恋不同的概念结构进行探讨,介绍目前主要的关于品牌依恋的测量方法,为将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 AAS 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 AAS 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接着介绍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16.
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的研究是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主导理论之一.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探讨广义依恋类型对认知品质及应对策略、人际交往(同伴、恋人、亲子)、人格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近20年来依恋研究在不断发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西门庆如同无厌地追逐女人一样 ,也无厌地寻觅长相漂亮的男童供自己玩弄。他有着足 (鞋 )恋倾向 ,尤其看重红色 ,不妨称之为“红鞋恋”。他主要是通过鞭恋行为与裸恋行为 ,达到性唤起的目的。“三恋”畸变心理的形成 ,恐怕与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
依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依恋研究史为线索综述了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在依恋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依恋理论与精神病理领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关于依恋类型和精神病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内部工作模式是依恋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整合了认知情感理论,对解释病理心理症的某些潜在原因有重要意义,Kobak、Dozier、Mikulincer等人提出的不安全的依恋策略开拓了另一种研究精神病理发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四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不论是家庭依恋还是朋友依恋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青少年依恋风格分布的稳定性与文化和个体自身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紧密相联;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两种不同的依恋关系在风格上存在着迁移性,但异变因素仍然存在;初三年级(大约16岁)是青少年阶段依恋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