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能否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是目的,经济发展是手段,而房地产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也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可持续发展,就要杜绝资源透支,寅吃卯粮。因此,房地产业必须和可持续发展链接起来。  相似文献   

2.
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无宁。对个人而言,诚信是塑造人格魅力、促进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对企业而言,诚信是创造财富和生存发展的基石,是维系经济活动的纽带;对社会而言,诚信是建立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因此,加强社会信用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否定。自1949年10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50年代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一个国家,无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运行和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经济活动的和效率,包括劳动者工作的努力和勤奋,技术创新和进步,劳动者之间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各种要素使用的产出效率等等,这决定一个国家增长的动力;二是经济运行和发展。包括一系列结构创新中的平衡、均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现代高新技术和人的智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现代技术的基础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哲学,因此我们要想真正把科学和技术搞上去,就必须学习和移植代表理论思维结晶的各种哲学思想,而不能仅仅学习和移植科学和技术。此外,哲学思想也是孕育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罗明星 《科技与管理》2002,4(3):104-106
技术创新就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进步或发展,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发明或创造。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是连续性的,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展和永无止境。技术创新虽然有大小和高低之分,但无学科范围之限。技术创新的普遍规律是善观察,勤思考,广合作,多实践。善观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行为活动的起 点,是从事技术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战争,是发现者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是“快吃慢”的战争。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都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常常把二者并提为教育训练。当然,教育和训练也有许多不同点,训练趋向于重复化和常规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则偏重于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思考和综合。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农业是基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是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综合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差距,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采取得力的保障举措,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多生产一些名优新特农产品,以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才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人才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培养跨世纪人才卖关重要,它是培养和选拔跨世纪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关键。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计划”是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工作的重要举措。我校郑兰苏教授是首届跨世纪人才计划入选专家,这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教委对他的鼓励和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其科研事业的发展。现结合郑兰苏教授的成长和我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些做法谈谈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体会。(-)学校和单位领导积极创造条件,重视、关心和支持中青年学者的成长,是培养跨…  相似文献   

9.
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记录,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是一种信息,是人们从事各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在社会进步和科技飞跃发展的当代,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档案、使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必然与传统的档案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创新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标准的哲学解析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标准的哲学认识,有利于认识和指导技术创新。本文认为,标准是为了交流的部分信息,是信息稀缺性和效用之间的平衡。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人类利益各方的妥协。标准的作用主要在于它的网络外部性和锁定作用。企业技术创新应当遵循其客观性和主体性,应当重视对路径锁定的突破,对标准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基层”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形式,是转变作风,接近群众,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解决矛盾,稳定队伍,促进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实际体现,因此做好“三贴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学科发展是有动力的,而动力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正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形成的合力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其发展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是核心,科研是关键,经济是基础,政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3.
《科协论坛》2006,21(3):6-6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世纪初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首都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强大的科技,人才、智力和信息优势,完全应当而且有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所作为,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艳芳 《中国科技信息》2004,16(22):75-75,6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取代权利和资本,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而知识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的优秀人才,不仅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基地,是繁荣科研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它在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品德的修养、文化的积淀和学识的拓展等方面有一般机构和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应用和传统知识,提从高素质人才,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美国,芬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并提出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滨 《学会》2005,(7):53-54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业,也是学会的活力之源。通过学术交流,学会可以为繁荣科学和原始创新做出贡献。对于科技工作,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不但可以获得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而且也是他们展现学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同行认可的重要渠道。因此,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应该是学术团体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由物质和精神的多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即文化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是最有活力的要素,尤如系统中的“软件”一样,它可“外化”为制度和器物,而“内化”为价值规范。在文化系统中,精神文化,特别是价值规范,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起着核心的作用。价值观念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评价行为和事物所作出的判断,而行为规范则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只有精神文化的创新、扩散和融合,才能增进人类的开化、理性化和人性化,才能使人类社会进入高等文明…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7,(4):20-21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教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作为群团,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党政机关硬性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省级科协对地方科协都是业务指导关系。但科协工作又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尤其是开展一些大的科学普及、学术交流活动等,必须上下联动,目标明确,定位一致,才能体现科协的大团体形象和网络健全、人才荟萃优势。  相似文献   

19.
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劲松 《科教文汇》2007,(3X):77-77,82
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支柱。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DCS)是控制系统之一,随着微电子技术尤其是个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CS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改进,应用逐渐普及。文中阐述了分布式集散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性能参数,系统的设计思想,发展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