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知识、能力;第二层次,情感、意志、心理品质;第三层次,思想、道德、信念。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深刻教训也促使我们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才能解决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人文学科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忽视内化、不利于内化的问题。创造满足人文知识内化课堂教学的条件,在实践中必须做到:明确人文教师的职责,提高人文教师的素质;重视情感教学模式的运用,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人文知识内化中的重要功能;强化学生主体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文知识欠缺、道德素质滑坡、人文素养降低已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古代文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可以奠定大学生良好的人文基础;二是通过生活情感、爱国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是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心理、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人文个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重要思想,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为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把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提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素质教育,重点探讨了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从人文素质包含的三个内涵,分别阐述了进行人文教育的三个方面:正确处理好个人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就每对关系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是人性教育,是用人文知识对人的灵性、尊严、精神境界、审美情趣、情感、价值取向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对人性的培育有着春雨润物渗透滋养之效,目的在于培养出和谐的、科学知识与内心世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高职人文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是人文教育是无用教育的误区;二是人文教育的形式与制度的误区;三是人文教育是人文知识堆砌的误区。走出这些误区需要我们恰当地处理好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人文与科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高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人文素质以及高校在人文社科知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措施,加强和完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使个人的智力、情感、德行、体格各个方面达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意义与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诸多素质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技能、人文精神三个层面。高等教育在学生培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但是保证教育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学校应该通过专业性的人文教育,提供人文平台,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文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与教育意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假设是依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现实表现有选择的抽象,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为人”,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以先验的“伦理人”和“理性人”为取向的预成论人性假设容易导致片面的教育;教育“成人”,关注人性发展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必须从生成论人性假设出发,引导人的人性自觉和精神自由,促进人性的生成与丰富。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必须满足人的整体发展需要。但是我国现代专业化教育、人文与科学分离,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和生活的不完整,因此发展和谐教育,促进人文与科学的融合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和谐教育的内涵、不和谐的教育现状、人文与科学融合的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呼唤人文,人文导引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发展科学角度阐述人文对科学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科学研究的动机、目标、态度、方法和科学应用等几个方面说明科学必须以人文为主导。文章从界定科学与人文的概念出发,以理论分析和实例印证两个方面提出并讨论了四个问题。即:人文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人文是科学态度的试金石,人文是科学途程的指路灯,人文是科学应用的方向盘。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不同,学校管理者应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会不同,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并且还可能导致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受到影响。所以,深层次地研究人性假设问题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学校管理机构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人性论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金会  王淑梅 《巢湖学院学报》2004,6(2):110-111,116
中国文学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陷入发展的低谷期,原因之一是文化工业的兴起,大众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大众文化产品泛滥,对文学,尤其是高雅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原因之二是文学精品的普遍匮乏.而这两个原因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普遍缺失.因此,繁荣中国文学的根本之路是提升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培育大众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2世纪诞生于基督教母体的大学 ,使精神教化与知识传授获得统一 ,并为现代社会奠定了知识与意义统一的教育机制。大学作为创新科学原理与守护精神价值的策源地 ,特别以造就人格化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知识分子执著于科学原理与道义根据渊源于大学的终极信仰传统 ,此即人文精神。大学对主体认知、意志与情感的素质教育 ,最深层的素质乃是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著向往 ,大学人文精神从而成为对古典信仰教化的现代性转化与承担。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毛泽东主张教育要培养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青少年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在人的培养中要注重历史教育,对待人要持尊重、理解、关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西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在西方历史上,人文教育以人的心性完善为目标,注重理智的培养,率先在历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近代科学的发展促成了科学教育的形成,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并逐渐取代了人文教育的社会主导地位。然而,科学教育的过度膨胀带来了对文明社会的破坏,人们重新呼唤人文教育的复归。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相互排斥逐步走向相互融合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大学教育中,面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和谐现象,需要摆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各自的位置,寻求两者的互补;在人文教育的理念下加强科学教育,在科学教育中贯彻人文精神;构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也给人文精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现代哲学的功能主义方法,我们可以从价值、文化、心理和现实这四个角度来对人文精神加以分析和定位,并从这四项功能中,把人文精神确定为一种支撑人类在生存的实践活动中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