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带头人的杨叔子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在他出任校长期间,促进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的创办,推进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的实施,建立全国第一个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退休后,杨叔子先生将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转化为理论思想,全身心投入到人文素质教育思想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其中,他所提出的大学教育功能的核心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人文应该相互交融""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等核心思想,对我国推进并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这为陶行知先生的人文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文章着重探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为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以教人者教己"三大方面人文教育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把一生都倾注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上,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求真务实的教学理念为新时期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那么当代教师应如何弘扬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并将其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呢?一、爱满天下,发挥语文教学作用"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一个"爱"字贯穿他整个教育生涯。语文作为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校组织儿童诗歌少儿社团,开展小学生童诗欣赏与创作实践活动,清晰地体会到这是实施"人文教育"一个良好而有效的形式,可以整合成"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先生认为,"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向他们传递一定的‘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以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信念’"。  相似文献   

5.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园环境建设、学校人文管理及学科文化内涵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和参与。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小学(以下简称莘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中陶会实验学校,莘小的"师陶"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二十多年的学陶历程,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深入到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作为民族群体代代相传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其教育活动的社会人文基础,对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当今社会普遍存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进行思考:一、女性教育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处于不利地位;二、少数民族传统教育文化重人文轻科技;三、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受宗教观念影响深远;四、"工具理性"价值取向在当前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中表现突出;五、和谐之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的必然选择。希望对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英语作为人们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的同时,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国杰出语言学家罗常培(2004)先生指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语言传承、发展和创新着文化,富含人文性。人文性重视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为关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文之间不是耦合关系,而是合二为一的关系。教育最本质的使命是人文使命,在现实意义上,即是说教育要造就一个"人","立人"是教育的本体使命。教育存在的价值基础和意义空间,即在于以其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0.
金庸武侠小说艺术成就的获得在于它能以现代人文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它以"个体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作为文化重构的价值依据,进而暗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是“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核心精神。太行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太行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探索太行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优秀作家阿摩司·奥兹在其《忽至森林深处》中以纯净的笔调描写了一则童话故事,在故事中流露出自己对犹太民族苦难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奥兹用童话隐喻被迫害的犹太人伤痛与畸形心理反应:被欧洲化了的犹太人只能在心中保有对欧洲执着而痛楚的单恋;犹太人在面对排犹尤其是纳粹屠犹问题时有着深重的屈辱感并保持沉默;犹太人自闭性保护行为表现在"格托"与"精神格托"等现象上,这些"格托"现象背后深藏着强制性文化规范,隐藏着犹太人对自身生存、对犹太文化延续的深刻焦虑与强烈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3.
《女神》以其狂飙突进式的“五四”时代精神而斐声文坛,奠定了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本文从美学角度解读郭沫若的《女神》,分析了《女神》崇高美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培育高职生的职业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90”后高职生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勤业精神、团队精神、创薪精神和实践精神等六个方面的职业精神,这是除职业技能外更重要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在研治中国中古史时,尤其是在分析武周政权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走向影响时提出了“文化阶级”的概念。剖析“文化阶级”这个概念,对于了解传统史学向现代转型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文章在陈寅恪著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阶级”的提出背景、使用状况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再复先生违反一般常理,对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史和三国时代政治文化史进行曲解,否定代表中国文明的一大批经典著作,把中国古代文化史抹得一团漆黑;他硬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统治中国人心,把中国人引向“地狱之门”,以至于现在仍然生活在地狱之门;他批判否定夺取生辰纲的义举;他还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该把孔夫子作为批判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李劫在《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说,毛泽东“挟《水浒传》之风,怀《三国演义》之技”,“把梁山好汉的谈吐诠释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才明白原来刘再复是在借着文化批判之名替李劫的政治批判作阐释。  相似文献   

17.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8.
“文史互证”是陈寅恪先生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方面,还是在文学研究方法领域,都为后学留下了可供继承的宝贵遗产.结合其代表性著作《〈秦妇吟〉校笺》,可对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上海世博的精神内涵不仅传承世界博览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基本理念,而且蕴含着“低碳环保、文明共生、志愿奉献”的精神遗产。上海世博“进步、创新、和谐”的时代价值在于弘扬了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新理念。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充分利用好世博精神的教育资源,将世博精神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效结合,是继承和弘扬世博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临海出土的《宁国通判陈公墓铭》、《明后山陈先生墓志铭》和《明工部都水司员外郎潜斋陈公墓志铭》保存基本完好,志文清晰可识。三通墓志铭历史信息丰富,对于了解志主家族简史、研究明代台州名人谢铎、蒋禺贞、秦鸣雷、金立敬、应大猷等生平事迹以及钩沉区域书法史,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