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跳远起跳技术是由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两个技术构成,作为跳远起跳动作的重要技术构成之一的摆动腿摆动技术对整个起跳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动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IVC高速射像系统对参加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前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 JVC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子跳远比赛前 10名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动作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摆动腿摆动技术在跳远起跳过程中对增加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速度在蹬离地面至最大缓冲阶段角速度不断增加 ,蹬伸阶段角速度为零 ,其特征与运动生物力学有关原理相符 ;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相比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瞬间摆动腿摆动时机晚、速度慢、摆动幅度较小 ,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这是影响跳远成绩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的变化特点来分析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异同,高水平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瞬间,表现出相对较小的摆动腿膝关节角,角度变化曲线上表现为角度峰值出现在离地后0.02~0.03秒左右的瞬间,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腿着地、起跳腿膝最大屈、起跳离地3个特征时刻,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役4名优秀男子跳高选手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普遍存在H1值偏低,H3值偏大的现象;胡桐和徐欣过杆技术差;张树峰起跳腿缓冲幅度大、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好,蹬伸能力强,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摆动速度快,摆动腿和摆动臂整个摆动动作比较协调;徐欣倒一步的步长短,有倒小步的现象,上体过早抬起。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摆动腿在跳远起跳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起跳腿工作效果,因此分析研究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从动作形式上来看,一般把起跳脚着板,到起跳脚离板瞬间称为起跳阶段,但是从起跳肌肉工作,起跳的发力以及动作的连续性和运动员跳跃的心理因素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中摆腿技术有关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旨在从中找到解决跳远技术教学、训练的突破口。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择的对象是参加2004年5月20日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男子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运动水平均为运动健将,平均成绩7.73m±0.208。最好成绩8.11m,最差成绩7.55m。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信息处理法。结果与分析:1.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作用在起跳离地瞬间,人体有前旋的转动动量,根据运动生理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林明 《中华武术》2008,(3):45-47
一、摆动腿技术的重要性与作用 波利特(美国著名运动学专家)曾对跳高踏跳力量进行测定,表明60%的力量来自摆动腿,20%来自双臂的摆动,20%才是起跳腿本身的力量。当摆动腿向下加速靠近支撑点时,摆动反作用力向上,对支撑点(起跳脚)有减压的动作效应,减轻了地面给起跳腿冲击反作用力,在超越支撑点摆动向上加速时,摆动腿反作用向下,对支撑点产生加压作用,增大了起跳腿蹬伸产生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成绩在 6.30 m以上的 6名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优秀女跳远运动员摆动腿髋的水平速度与水平速度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着板时,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脚水平速度呈高度负相关;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中,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垂直速度持续升高,占腾起垂直分速度值的53.1%。  相似文献   

14.
抓好了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就是抓到了跳远技术的关键,而起跳过程中臂、腿的摆动是重要的技术细节。跳远起跳的臂、腿摆动动作是在起跳时,两臂摆动动作配合做急速的突停制动,同时摆动腿一侧髋带动大腿向前上方快速摆动。但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探讨静力性诱导方式下PAP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足跳的运动学影响,分析干预前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之间运动学的影响差异。研究方法:选取国家二级三级跳远运动员,以肌肉等长收缩后激活增强效应的诱导方式,1次5秒的超负荷静力性半蹲为干预方式诱导PAP,利用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采集起跳腿与摆动腿单足跳在不同恢复时间下单足跳高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经过1次超负荷5秒MVIC半蹲的PAP诱导刺激过后,即刻15s时段下显著性极高,起跳腿的增长幅度达到17.52%,摆动腿达到16.35%。研究结论:在PAP诱导刺激过后,有效时段为即刻15s-8min之内,且即刻15s时段到达峰值,主要体现于单足跳高度,峰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功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男子跳高选手技术特点。方法研究采用三维高速摄像与个案技术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王臣的助跑及起跳过程主要身体环节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现场拍摄与运动学分析,以起跳前水平速度,摆动腿离地至起跳腿着地过程,起跳腿着地至最大缓冲过程,蹬伸过程及起跳蹬离瞬间的身体主要环节空间动态变化关系对力学条件的影响进行重点观察与比较分析。结果所获运动学参数结果显示,王臣与世界优秀选手在技术参数上存在一定差距。结论由于起跳前身体内倾和后倾角度均较小,从而导致起跳用力工作距离较小,偏心距较大。因此,建议王臣适当地加大助跑最后2步起跳前身体内倾和后倾的角度,以增加起跳过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G823.114.62,G804.62 20021796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特征及对起跳效果的影响=Kinematics character of swing ofswing leg’s action of fosbury flop and itsinfluence to take-off effect(刊,中,A)/吴劲松,吕乙林,李秀卿∥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72-75表7参3(TY)背越式跳高∥起跳∥腿部动作∥摆腿∥角度∥运动学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参加第8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高比赛前10名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中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