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进行比较. 点评:(1)角的大小关系有大于、等于、小于3种情形;(2)角的大小关系和角的度数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2.叠合法要比较∠AOB与∠DEF的大小, 可以把∠DEF移到∠AOB上,使它们的顶点O与E 重合,边EF与OB重合,并使ED、OA都在OB的同一侧: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考测点导航 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与性质,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角、角的大小比较与分类,角的和差、角平分线,互为余(补)角、邻补角、两点间的距离; 2.会区别某些相似概念的异同,能运用基本概念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3.能从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关系入手,构造方程(组)来求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4.
在遇到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讨论,谨防错解、漏解,请看几例.例1在等腰三角形中,(1)已知一个角等于4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2)已知一个角等于9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3)已知一个角等于100°,求另两个角的度数.分析: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但本题中并没有说明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必须分成两种情形来讨论.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一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二是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解:(1)若40°的角是底角,那么另外两个角等于40°、100°;若40°角是顶角,那么另外…  相似文献   

5.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已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度量角的度数,可以使用量角器,根据度量的结果来确定角的大小.现在,我们学习按照角的大小将角进行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知识回放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度数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称为另一个角的余角.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的和是180度,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称为另一个角的补角.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分类,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分类的思想,在数学学习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分类思想”在解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例说如下: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求其他内角对于等腰三角形,只要已知它的一个内角的度数,就能算出其他两个内角的度数.如果题中没有确定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必须分成两种情形来讨论.分类时要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腰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相等.例1在等腰三角形中,(1)已知一个角等于4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2)已知一个角等于9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3)已知一个角等于100°,求另外两个角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度量指定角的度数。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度量角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相似文献   

10.
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角,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角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五部分内容: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一、重点内容 1.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1)重叠法:先把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再把另一边放在重合的这条边的同侧,通过观察另一边的具体位置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这是从"形"的角度来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3.
四、关于“角”与“平行和相交”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在“平行和相交”单元,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上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材在编写时主要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段磊 《甘肃教育》2009,(23):58-58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通过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这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学习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现谈谈本节中关于角的教学。 一、以射线概念为切入点,揭示角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角?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角的定义就是角的本质属性,它把射线和角两个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揭示角的本质特征,就必须掌握射线的各种特征。在教学角的概念时,除了抓住对角的定义的描述外,还应抓住: 1.射线没有规定方向和位置。 2.一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角的顶点则是两条射线公有的一个端点,角也只有一个顶点。 3.射线是无限长的,它无法  相似文献   

17.
学习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和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要求画出以下度数的角:95°、40°、120°、145°、100°。  相似文献   

18.
条件变化题在学习中屡见不鲜,其特点是在已知情况下,先确定或证明一个结论,然后将条件变化,要求我们探索原来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解答时,应仔细观察条件变化前和条件变化后图形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差异,灵活利用如下两种方法: 一、借“计算”之力 例1 已知∠MON=90°,点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动点,△OAB的两外角平分线AP、BP交于点P. (1)如图1-1,∠OAB=45°,求∠P的度数; (2)如图1-2,∠OAB45°,∠P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化,请说明理由;若发生变化,∠P的大小与哪些角有关? 分析:(1)从∠P+ ∠PAB+ ∠PBA=180°人手计算∠P的度数;(2)当∠OAB≠45°时,继续计算∠P的度数. 解:(1)由∠MON=90°,∠OAB=45°,得∠ABN=135°,∠BAM=135°. ∵ AP平分∠BAM,BP平分∠ABN, ∴∠PAB=1/2∠BAM=67.5°,∠PBA=1/2∠ABN=67.5°. ∵∠P+∠PAB+∠PBA=180°, ∴∠P=45°.  相似文献   

19.
1.P.91第11题。题目:“下面两个图(图1)中的∠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这是一道思考题。左图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搞清这两个图都是长方形,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长方形的一个角有一部份重合。然后推导:因∠1 重合的角=∠2 重合的角=90°,∠1=90°-重合部分度数,∠2=90°-重合部分度数,所以∠1=∠2,从而孕伏“等量减等量,其差相  相似文献   

20.
设计新颖而艺术的课堂板书 ,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构建知识网络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一则板书设计匠心独运 ,很有特色。“角的分类”一课板书设计 :注意点 :直角、平角、周角是特殊的角 ,它们的度数是固定的 ,而锐角、钝角的度数是在一定的范围的。这个板书的特色有三 :一是设计台阶 ,直观形象。把角的类别按度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在第一台阶到第五个台阶之间 ,使角的度数大小与台阶的高低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这样的处理 ,学生学习“角的分类”就像是在做走台阶的游戏 ,学习兴趣大增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图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