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核心阅读:手机短信有“第五种媒体”之誉,当前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我们必将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从这个角度而言,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本文试图从手机的传播特性采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并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媛 《新闻三昧》2005,(12):52-53
近年来,手机短信发展迅猛,据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8.8%。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五媒体”——手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手机短信几乎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浅析手机短信迅猛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今传媒》2005,(4):38-39
自1992年世界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以来,中国国内的短信传播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猛。2002年整个国内市场总额超过19亿人民币,2003年这一数字己经涨了3倍多,超过62亿。这种发展成为备受瞩目媒介新景观。伴随着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手机己经被学们称为“第五媒体”,而不再仅仅是“移动电话”。这主要就在于手机短信功能具有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机在国民中的日益普及,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其中,青少年又是手机收发信息的主体人群。产业部的统计表明,从2006年起,中国每年的手机短信发送量都超过4300亿条。俨然,手机文化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实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有识之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手机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可称为“第五媒体”。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所谓“手机媒体”仍然属于网络媒体的范畴,手机仍然是“第四媒体”。本文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一下理由。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网融合及“云计算”等媒介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介技术带来了两个直接后果,一方面,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许多篱笆,催生了新的各种形态媒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比较热门的新媒体话题不下30种,如:数字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视、IPTV、网络电视(Web TV)、列车电视、楼宇视屏(各种大屏幕)、移动多媒体(手机短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等)、网上即时通讯群组、虚拟社区、博客(blog)、播客、搜索引擎、电子邮箱、门户网站等等],  相似文献   

8.
手机短信业务的出现晚于互联网。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由沃达丰公司通过GSM网络成功发送。短信引进中国已有五六年的时间。近两年短信的发展尤为迅速,聚集了巨大的“拇指一族”,促生了蓬勃红火的短信经济。很多学将继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手机短信称为“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作者认为:在讨论什么将成为“第五媒体”时,必须分清手机和手机短信的区别,手机短信只是手枧的功能之一,二者不能划等号。手机短信作为手机的重要功能,使得手机具有问鼎“第五媒体”的潜在优势。但手机在第五媒体的征途上还要走多远呢?这是此篇文章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业务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爆炸”式发展的趋势。专家预言:以后我们的“数字”生活将被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这三种屏幕所占据。“以移动电话为主的无线通信,会改变传播业的格局,而一旦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具有收视广播电视节目功能的信息接收器,传媒的生态环境将发生一场革命”。①手机短信对人际传播的丰富和突破其实,手机短信产生时,它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是人际沟通和交流。它符合人际传播的特点,具有人际传播的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突破着人际传播。用传播学的概念表达手机短信息,就是:“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作为主…  相似文献   

11.
对垃圾短信要围追堵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甲 《今传媒》2005,(4):39-39
手机短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公用平台上,并且具有独特的群发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传媒的属性,被誉为“第五媒体”,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短信中也不乏一些令人生厌的精神垃圾,大多数手机拥有者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骚扰。“躲都躲不掉”几乎成为人  相似文献   

12.
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具有受众对象更广泛、传播信息更迅捷、互动性更强、信息必读率更高、自主个性化等特点。手机短信可有效发挥其传播优势,积极发挥其舆论作战功能。研究如何利用手机短信开展舆论战,对于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打赢现代战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也应向“信息化”方向靠拢。或许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为什么还要向“信息化”方向靠拢,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有些新闻报道,有的根本就不是信息,有的虽然有一点信息,但含量却太少,官话、套话、废话连篇:还有些新闻工作者概念模糊,因此写起报道来信笔而行,随心所欲,所以新闻报道信息化就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这两年,短信在广播电视中越来越成为一种参与节目的时尚,并且很快渗透到各个类型的节目中去。短信被大量引入,缘于近几年来手机用户的大幅增长。手机被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独立的交流模式,以其无限移动、快捷、即时、充满人性化的特点,迅速被用户接受,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手段,这支被称为“拇指一族”的队伍正在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手机网络及其软硬件的发展,手机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其中短信服务的出现,迅速催生了一系列基于手机短信的信息服务项目,如:手机报、天气预报等。笔者认为,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档案馆,利用手机短信这个新的信息平台来延伸自己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手机短信服务的优点实时性:通过手机获取信息的及时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用户定制的短信服务信息,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新闻管理和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已被称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近年来,手机短信新闻发展很快。目前上海、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各主要城市与地区都已纷纷推出手机短信新闻,在上海目前的1500多万手机用户(含小灵通则近1800万)中,订阅手机短信新闻的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短信已逐渐渗入人们的普通生活.汽车上,商场里,办公室里,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对着手机按动拇指的人,满耳都可以听到手机短信的提示音,“信息已发送成功”成了出现在人们眼前最频繁的字眼。  相似文献   

18.
面对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传媒的兴起,面对国内外传媒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我国广播电视应该从“传者主导”向“受众主导”过渡.以受众为本.把握传者与受众的最佳契合点,把争夺受众与占领阵地.占领市场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传播范围.提高传播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引导受众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9.
构建高校德育信息传播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新闻爱好者》2010,(4):108-109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能得到最佳化运用已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联姻,构建了一种高校德育信息传播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机阅读由时尚到风行,曾让我们津津乐道的“开卷有益”或许有一天将为“开机有益”取而代之。尽管我们坚信纸质媒体不会因此而消亡,但这种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所聚集的能量,所散发“效应”的叫好“声”大有淹没印刷机器的轰鸣,尽管不是纸介媒体的末日,但的确是传统期刊社未来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