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渔的《十二楼》和冯梦龙的"三言"都塑造了许多父亲形象,由于二人的创作动机和文学思想的不同,导致二人作品中父亲的身份和家庭地位都不同。《十二楼》中的父亲多具有权威,尤其是在儿女婚姻大事上;"三言"中的父亲涉及阶层较宽泛,有官绅、地主富家、鬼怪、帝王、盗贼及众多的商人和市民,大部分父亲在家庭中不具有权威,一般都是女性家长做主。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文章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白取灭亡。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言"这部古代白话小说,对商人这个特定阶层可以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小说竟有五十多篇。小说描写了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背景,商人的经商活动和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特色和道德观念,特别是细致而翔实地描写了中小商人的价值观念,塑造了丰满的商人形象,展现了商人多姿多彩的活动画面,不仅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商贾生活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这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都大量描写了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塑造了形象丰满的新型商人形象.但二者在塑造商人形象上又有众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相貌形神上女性化、文人化与市井化、民主化之别,商贾之道上的重道德修养与重谋略技巧之别.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给商人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带来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典通俗短篇小说的佼佼者,描绘了众多复杂、鲜活的商人形象。尽管二者表现出的商人形象有许多不同点,但却都刻画了四类具有相同点的商人,即说教型商人、好色型商人、弃儒经商型商人、期盼仕途型商人。于此同时,一定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创作观念等,是形成这四类商人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白话小说集,由于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学术界历来对"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商人形象、士人形象、盗寇形象等,而对在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官吏形象则鲜有涉及。本文试图以"三言"中的官吏形象为研究对象,在对作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作品中官吏形象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叶以后,市民中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人欲得到肯定,人性受到重视。反映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三言"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一些篇章中她们成为核心人物。其中有遵守封建传统观念的"贞节烈妇",更有许多叛逆封建传统观念的女性,她们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同时还将"三言"中的女性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三言"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冯梦龙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冯梦龙编著的“三言”是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之作,小说中大量涌现了各种商人形象,这是在明代后期之前的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试图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城镇经济,江南独特的社会市井文化,冯梦龙创作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解构“三言”中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冯梦龙的《三青》塑造了大批女性形象,而其中最为生动典犁的当属教坊名妓(歌妓)形象。作者站在她们的角度,探讨了三种爱情婚姻模式:一是“心比天高”的悲剧模式;二是“身为下贱”的喜剧模式;三是“天上人间”的理想模式。为当时的歌妓提供了从良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经济伦理的中心内容,以儒家的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儒商,而这些价值观念就构成了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儒商及儒商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处得以形成,在“二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得以发展,它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道德的构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三言”是明代末年冯梦龙编纂的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作品成功刻画了许多散发着时代气息却又坚守传统封建道德的商人形象.比较全面细致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崭新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三言”的思想十分复杂。时代崭新思潮和传统思想并存。文章从涉及商人的文本分析入手,探讨传统儒家思想因素对“三言”商贾之道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炎由于在30多岁时身逢国破家亡之难,常行迹于佛道之门,作词时则以意象出己心历,个中鸟意象使用颇见新意。子规意象和鸥鸟意象交互使用,呈示了词人在自我调解中寻求新的平衡,具有自家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客商"由传统商帮发展成为今天跨国界的实业家组织,在近现代为国家复兴与建设作为了杰出贡献。"客商"不仅是"实业救国"和"实业兴国"的重要力量,而且也是近现代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支持者;"客商"为中国传统"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杰出贡献,是现代"儒商"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客商"也是近现代"华商"网络的倡建者和积极推动者。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要求当代"客商"同所有华商一起,共同弘扬优秀儒商文化,团结合作,树立爱国济世、诚实守信、自律自强的儒商情怀,提高竞争与发展素质,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自强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6.
晋商作为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 ,在“尚儒”而“鄙商”的社会大环境下 ,十分重视对子弟及伙友的教育 ,而且把经商和习儒巧妙地结合起来 ,形成其“以儒助贾、儒贾相通”的独特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泉州在海外贸易中居于重要地位,与海外众多国家有着商贸往来,居泉蕃商为数不少。这些蕃商不仅带来了海外奇珍,而且也带来了绚烂多彩的域外文明,丰富了泉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泉州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在世人看来,一言及商帮,无非是晋商、徽商和浙商的历史,冀商则在人们的视域之外,呔商更是鲜为人知。系统地研究呔商形成的历史缘由、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对于填补冀东商业史的空白,推进文化产业化,促进环渤海经济的新腾飞和培养热爱家乡、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时代新公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人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三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