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缘于对“文革”的反思,表现荒诞意识的方法可分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西方荒诞意识不同,新时期小说中的荒诞意识带有中国本土色彩;荒诞意识最终被默认,在新时期小说中经历了从问题到背景的转换,新时期小说不得不用日常生活来抵抗荒诞,这同时也意味着荒诞意识的“消失”。  相似文献   

2.
高志  赵静 《现代语文》2006,(12):57-58
郁达夫是一代小说宗师,不仅由于他的主情浪漫主义风格,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中蕴涵的个性自由、自我忏悔以拯救内在生命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可具体归纳为善恶意识、忏悔意识和救赎意识,这三大思想意识在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轨迹体现了其对内在生命的执着和精神的终极追求,这三大意识也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3.
政治小说的流行与以往小说相比,有一些新的特点:从艺术思维的角度触动了原有的小说意识,显示了当时的人民在小说体式变革方面的一种朦胧的、有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和文艺民俗学的批评方法,对贾平凹的小说进行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从性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民俗意识等角度对民族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解剖,对文化性母题加以发掘,这正是贾平凹小说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小说”,具有与西方小说大异其趣的民族特色。从形式方面看宋元之前的小说,其基本特色是小而杂,宋元以来的小说,又呈现出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在系统并存、共进、互润的物特色。从内容方法看,则体现出明确、自觉的劝善惩恶意识和志怪炫博的美学趣味。小说作的邓惩意识主要源于儒家教化思想对社会的渗透;志怪炫博淖说厌量产生的原因。除了人们共有的好奇求异心理之外,还与我国古 代小说概念外延之宽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王蒙、茹志鹃、宗璞、谌容等在小说创作中,率先引进、借鉴与吸收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技法,如意识流、荒诞与变形等,为此,打破了传统小说时序的叙述方式,促进了小说从客观的叙述故事向表现人的主观心灵世界的转型,使新时期小说在创作实践上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从佛教的角度关注现实,体现人生的“多苦”意识,是许地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本在对许地山小说创作“多苦”意识的成因、具体表现以及“多苦”意识与佛教中的“多苦现”之根本区别的论述后,指明了作家坚韧执着,积极向上、奋斗不懈的求存精神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死亡意识的出现与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历史、鲁迅的国民性研究、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小说死亡意识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化直面死亡的勇气,也使中国生命结构的组合出现了某种转折,是现代中国重建新的生命观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在小说实验的遮蔽下表现出了与以往小说大相径庭的风格,他对自身精英身份的确认使之深深的迷恋上了他自己。因此,在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表现了强烈的自恋意识。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一生是寂寞的,寂寞既是她的气质,也是她的诠释。萧红的寂寞意识决定了她的小说精神特征:童年母题、女性视角、生命主题。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来探讨萧红的寂寞意识与其小说精神特征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主体意识指导和制约着编辑活动的运作过程。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活动中要具备整体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科研意识、和效益意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学的自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作的自觉、观念的自觉和批评的自觉。在学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学创作的自觉。而学创作的自觉,仅仅是学自觉必须的一种条件而已。学创作的自觉,是学观念的自觉和学批评的自觉的前提条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说法,事实上则难将创作的自觉和观念的自觉截然分出先后。学观念的自觉应具备两个最为重要的条件,一是思想观念的解放,二是学作品的积淀。  相似文献   

14.
从科技期刊编辑实践出发,指出了科技期刊作者的问题意识与科技论文写作的联系,揭示了问题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同时,从心理学角度将问题意识分解为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成就意识,着重分析了这5种意识对科学研究与科技论文写作的影响;最后,简单讨论了问题意识在科技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认为,高校学报必须树立方向意识、时代意识、特色意识、规范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学术意识、读者意识等“八种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办刊质量,为在21世纪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他应当具有研究意识、生成意识、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唯有具备这些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校校报质量需要强化的四种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提高高校校报质量需要强化的四种意识:政治意识、读意识、精品意识、育人意识。  相似文献   

18.
推进村民自治,落实“四个民主”对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发挥村民自治对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的载体作用,可有效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等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电视受众与节目之间的媒介,主持人除了应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传播者意识,除了应具备相应的新闻意识外,还应有“自我定位意识”、“专门家意识”以及“终身学习意识”,而这些意识与作为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普遍意识,有着相得益彰的作用。对“节目主持人意识”的理解认识,关系到对节目主持人知识结构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学报的生命,而学报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报编辑的职业意识。文章从编辑的政治责任意识、信息意识、学习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阐释了编辑的综合素质,指出编辑只有不断强化综合的职业意识,才能提升学报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