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教育失衡主要是指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国城乡教育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城乡教育失衡问题不仅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有关,还与社会文化、教育价值观等联系密切。因而,应从文化视角考察城乡教育失衡问题,分析失衡原因,以探究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底线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应该如何解释?实践中存在着缺乏限定性、取向精英化、忽视教育的特殊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何以发生?政策、理论遭遇到复杂性实践、隐性制度化依然延续旧传统、评价失衡造成的发展困境等都值得检讨。实施兜底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合格均衡的评价取向、体验均衡的教育关怀、特色均衡的差异思想,有望推进一种底线均衡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加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减负”政策长期得不到落实。这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因素密切相关。要依法落实国家“减负”政策.在深化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消除过重课业负担的体制性根源。  相似文献   

4.
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我国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较为艰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公平关系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代领导人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阐述,为我国制定合理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有效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优质教育的推广,公平教育问题逐渐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对于城乡教育的不断重视,能保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是其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主要原因是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完全,资源配置制度不成熟以及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只有重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才能够更好实现其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因此,本文基于制度视角,对于我国城乡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进行探究,重点分析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在配置上失衡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旨在提高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均衡推进离不开政府充足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是否公平、有效配置将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公平的实现。当前我国教育均衡推进中政府财政供给失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区域之间、省际之间以及层级之间教育投入差异显著。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优化教育均衡推进中政府教育财政供给,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办好学校、教好学生的基础。资源的不均衡也是导致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在众多的教育资源中,教师资源理应是办好学校、教好学生的第一资源,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由教师掌握、使用和落实,因此,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优先配置好教师资源。这对农村教育尤其重要。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经费上应向教师资源配置上倾斜。  相似文献   

8.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其均衡发展。县域内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表现为城乡差距、学校差距和群体差距。应采取的对策是树立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然后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的理念;教育投入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均衡师资配置;规范办学行为,关注弱势群体;树立自然主义教育观,避免儿童入学的拥挤等。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区域、城乡以及学校间的教育投入不均衡,不同阶段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和享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为此要通过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高等教育的奖、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逐步改变政府强势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措施来提高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民所需要的优秀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是稀缺资源,造成了择校风严重。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充分的共享优秀的师资资源和教学资源,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我市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活动,来探讨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宁波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以宁波区域义务教育2006-2010年的办学条件、师资条件、生源、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为对象,研究发现,宁波初中办学条件均衡状况优于小学,小学师资条件均衡状况胜于初中,而危房占校舍面积比例有待于进一步降低。基于对影响宁波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支出程度和政策制度)的分析,提出深入了解区域内义务教育的现状、完善统计数据库、调整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落实政府责任和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等五项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Issues of pedagogy are critical in all aspect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is no exception. There is now a great deal of guidance available to teachers in terms of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sequen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re clearly identifiable. Issues such as building on young children’s prior‐to‐school knowledge; engaging children in general mathematical processes; and assessing and documenting children’s learning are some of the key aspects of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xtent to which teachers of four‐ and five‐year‐old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s in Ireland incorporate current pedagogical guidance in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education was explored in 2007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achers of four‐ and five‐year‐old children attending primary schools.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of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in relation to teachers’ self‐reported challenges, difficulties and priorities in teaching early childhood mathematics.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guidance and educational policy.  相似文献   

14.
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2009年,成都市名校集团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较好的阶段性制度设计与安排。基于循环累积因果理论视角来看,名校集团形成了增量式扩散型发展模式、增长极创新型发展模式和内涵式内生型发展模式。立足集团长效发展,需适度控制"扩散效应"作用,有效保障集团名校品牌质量,需进一步弱化"回流效应"作用,继续谋求集团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育场域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增加了农村教育资本,拓展了农村教育教学资源,重构了农村儿童学习空间,从而使信息时代的农村课堂教学变革得以可能。在信息时代,农村课堂教学变革需要相应的动力机制,并着力践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构建互联互通的农村教学资源开发管理机制,构建多方合力共办的技术支持体系等三大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6.
朱德全  冯丹 《教育科学》2021,37(1):23-30
"和而不同"是对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要义的精准定位,"和"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优质教育的按需供给,"不同"于"不同质""不同步""不平均"的教育发展。然而,当前国家、地方、学校、社会四大治理主体在义务教育治理过程中漠视优质均衡发展的"和而不同",仍然固守基本均衡发展阶段的治理逻辑,唯指标、唯效率、唯标准和单一化的治理举措,致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陷入"去和取同"的发展困境。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效用,可从治理主体所处"制度场域"的制度安排出发,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而不同"的新时代要义为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重构"和而不同"的治理逻辑,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农民工子女在义务阶段的就读问题基本解决,但这一群体完成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延伸等又成为新的问题。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给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后公平的教育机会,必须在制度调整、政策性扶植、引导公立高中接纳与认同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张其昀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儿童本位的中小学教育思想。他认为修身为一切教育之根源;倡导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之教育理想;主张社会中心教育;提倡公民教育与人才教育应兼顾并重,教育需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均衡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石,均衡发展的教育一定是公平的教育。因此,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为消除教育不公平而提出的一种教育发展的理想态势。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在经费投入、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均衡。因此,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可采取以下多种措施:完善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扶持政策,均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改变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合理调整和规划区域内学校的布局,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公平和社会民生问题而日益受到关注。均衡发展有三个价值视角 和行动导向:通过全市整体改善薄弱学校,市级财政调节等措施,不断改进办学条件,缩小硬件上的差 距,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入学;强调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用多把尺子衡量,引导办好每一所学校;积极 锐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评估方式和评估指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正确的引导有利于义务 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