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借助中国2008—2018年上市企业微观数据与宏观层面的财政科技支出变量,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支出—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关系。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进一步嵌入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够针对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优化,对于非效率投资水平较高的企业而言,财政科技支出展现出更大的边际优化效果。财政科技支出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并不明显;对"高科技企业—非高科技企业"有明显的效率优化效果,对于非高科技企业这种抑制作用更明显。有效的政府激励制度是释放财政科技支出效力的重要条件。在较强的政府GDP竞争激励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展现出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改进政府激励制度,以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地方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投资现象客观存在的制度背景下,测算了1998—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与企业效率,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带来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与国有企业短期绩效、企业效率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客观存在的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追求行为,会显著加重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企业效率增长有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而与此同时,过度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取决于显性收益与隐性收益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相对重要性。当显性收益更为重要时,过度投资将有益于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而当隐性收益更为重要时,过度投资将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过度投资将带来企业效率的损失。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国有企业短期绩效与企业效率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且也为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治理、实现效率提升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度环境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12 4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对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处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产权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同国有企业相比,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产权保护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12 4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对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处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产权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同国有企业相比,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产权保护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研发投资平滑是企业为规避调整成本,动用流动性资源储备为研发投资提供补充性资金支持,实现研发投资跨期平稳的策略性行为。在不确定性凸显背景下,探索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研发投资平滑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研发投资平滑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异质性条件下这种影响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研发投资平滑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相比,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研发投资平滑行为负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文章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研发投资平滑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6.
赵静  郝颖 《科研管理》2014,35(5):84-92
通过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活动的理论阐释与动机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却具有非对称性。(2)由于产权控制特征的不同,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敏感性交替最大化。(3)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是政府推动投资扩张动机整体抬高了投资率的结果。(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与市场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则具有负面的市场反应。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效应的非一致性表明,政府干预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滞后的一种制度性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7.
制度环境、募资变更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2000~2011年发生募集资金变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行衡量.然后,分析公司发生募资变更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发现募集资金变更会导致企业投资过度,但与企业投资不足关系不显著,说明募资变更后企业资金较充裕,致使投资过度,而不会产生投资不足.考虑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加入市场化进程指数、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等制度环境的衡量指标后,发现制度环境可以抑制企业投资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实施探索性创新活动出发,界定企业创业导向战略的并购行为,并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我国新创企业研究样本,将制度环境分为政府干预水平、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探讨制度环境对我国新创企业创业导向战略并购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水平对新创企业选择创业导向战略有积极作用;地区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创业导向并购决策正相关;而金融市场环境对创业导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情况愈发严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是如何影响,对非金融企业应对风险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2011—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企业金融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代理成本在企业金融化与风险承担水平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融资约束在企业金融化与风险承担水平中发挥了遮掩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紧缩的货币政策,企业金融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更加明显。非国有企业更容易过度金融化,导致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非金融企业应当加强实体主业,合理进行金融配置,防范过度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风险水平,保证企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7,35(1):93-100
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已成为公司金融领域重要研究热点。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7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货币政策扰动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货币政策宽松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渠道在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两方面均成立;货币政策扰动负向调节货币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弱化货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显著提升了当地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可能性和投入水平,但这一政策效果仅存在于企业主没有从政经历、处于低壁垒行业和处于东部地区的企业。进一步分析发现,缓解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减少政府干预以及改善企业主的主观感知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机制。这启示相关部门应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为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2.
水会莉  韩庆兰  杨洁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28-1838
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和内在激励促使企业加大基于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是保护环境、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政府压力与税收激励两个因素单独及共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我们发现,披露研发投入信息的企业数量和研发投入强度逐年提高,来自国家科技政策、节能减排、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研发活动存在促进作用,而来自污染治理方面的政府政策压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挤出效应;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较增值税更能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弱于政府压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环保约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拉开了中国“环保督政”的序幕,并对微观层面的企业环境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环保约谈政策的颁布作为研究契机,结合准实验研究与倍差法,重点探讨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创新这一“能动式”环境战略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显示:环保约谈为地方政府引致的生态治理压力,能够驱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进而产生价值创造作用;从制度供给的路径效应来看,被约谈的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普惠型制度显著促进了辖区内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然而选择型制度的路径效应不显著,但两类制度形成的政策组合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制度形式;从产权性质的调节效应来看,政府被约谈后,辖区内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绿色创新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的环境治理压力,并且对普惠型制度供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相比之下,具有“政策响应刚性”的国有企业未能利用绿色创新战略响应政府的号召,这可能与国有企业对被动性的末端治理战略的偏好性有关。本文不仅能够在绿色创新视角下完善中国环境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还有利于厘清环境政策对企业环境战略的影响机理,能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辉  周孝华 《科研管理》2006,41(1):98-107
产融结合有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系统考察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产融结合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数,但非发明专利申请数并未显著增加,说明产融结合只是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并未刺激企业策略性创新;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在政府干预较多、金融欠发达以及法治水平较高地区更显著。机制研究表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产融结合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才是企业价值的源泉,产融结合提升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效率,强化了实质性创新对企业价值的边际贡献。文章结论为合理评估产融结合所引发的微观治理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地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5.
史学智  阳镇 《科研管理》2021,42(4):147-157
规避与扭转微观企业的“脱实向虚”对企业创新的不利影响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背后动机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重点基于产业政策视角审视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配置金融资产主要动机是“投机套利”,且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在区分四类金融资产后该结果依然成立;且企业在融资约束程度较弱的情境下挤出效应更为明显;(2)产业政策则可以显著弱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体现为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挤出的“拦路虎”效应,并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行政管制两种路径发挥作用,且央地产业政策协同下在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显著改善了金融化背景下非国有产权与高新技术行业下的企业创新活动。本文的研究为实体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以及政府基于产业政策等激励制度安排引导企业“脱虚向实”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财税激励和研发投入交互作用下,企业创新绩效是否会受到影响。本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取西部地区5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此检验财税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从所有制和行业视角分析,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都通过研发投入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但享受税收优惠的民营企业,其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存在挤出效应。深入考察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发现:税收优惠与企业费用化研发投入交互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财政补贴与资本化研发投入相融后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也存在积极影响。最终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合理运用财税政策来优化研发投入的作用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浩  祝志勇  叶芸 《科研管理》2006,41(2):73-82
厘清行政环境(行政治理、法治水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本文系统剖析了行政环境优化、偏向性投资和技术创新间的作用机制,其次,以2005-2016年我国9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动态空间计量模型(SE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地方政府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西部地区最强;(2)行政环境优化对技术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推动作用,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最强;(3)十八大后,偏向性投资的挤出效应有所下降,行政环境优化的推动效应有所上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4)行政环境优化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经济政治人”诉求的机会成本,弱化了偏向性投资对技术创新的负向技术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中介效应可以解释行政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总效应的8.51%。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基层司法部门的省级直管是改善行政环境,进而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政府创新补贴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创新补贴逐渐成为企业研发资金的主要外部来源,但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仍然模糊。根据医药制造业企业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在考虑时滞效应的基础上运用STATA12. 0构建静态回归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政府创新补贴的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创新补贴会显著促进当期的研发投入,并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国企和小规模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创新产出呈正U型关系,这种关系在东部地区、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企业中均显著;政府创新补贴对未来一期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小规模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显著。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合理制定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和医药制造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