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业者个人特质、社会资本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建东  李强  曾勇 《科研管理》2010,31(6):65-72
摘要:考察创业者个人特质和评估其社会资本对于风险投资的项目决策至关重要。本文以110家高科技创业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创业者社会资本较之其个人特质更加可能影响风险投资是否参与投资,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政治关系对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创业者受教育程度和国外经历对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无显著影响,创业者人数越多,越不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2.
企业保护自身商标的原始出发点是更好地为市场服务,赢得更多的利益。企业申请商标注册,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苦心经营多年的品牌不被他人抢注或者当他人企图搭品牌便车时,有权利依据可以阻止对方;另一方面是为将来通过商标许可或转让方式,多维度运营注册商标进而为企业获利准备权利基础。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研发投入相比,风险投资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新型融资手段,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备受争议。为此,采用我国1994—2012年风险投资、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和PLS回归实证分析风险投资、研发投入等对创新产出的差异化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研发投入均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较低,研发经费支出额对专利产出的弹性系数是风险投资额弹性系数的2倍。尽管风险投资额对创新产出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创新产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以专利申请量和注册商标量分别为解释变量的模型中,风险投资额对注册商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这种结果的出现与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各项机制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   

4.
关于商标保护及商标在实践中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是区分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标志。商标代表着企业和企业的产品质量、信誉、经营状况。因此创立和发展本企业的名牌商标至关重要。在创知名品牌、保护知名品牌的实践中首先应认认真真地选择商标。不失时机地注册商标,诚实信用地使用商标。本文以诚实信用为原则,对如何争创知名品牌、保护知名品牌做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局近日公布了《2006年商标国际注册总结报告》,对马德里框架体系内的商标国际注册情况进行年度总结。2006年,商标注册量明显增长,较2005年上升12.2%,注册商标续展量上升102.8%。2006年以来的18个月中,随着商标注册量的增长,由国际局登记在案的注册保护、驳回决定和信函往来活动亦大幅增加。现对2006年以来商标国际注册最近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风险投资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以中国10488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产权属性与制度环境的双重视角,采用Tobi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通过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对于认识风险投资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风险投资业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宏博 《科研管理》2012,33(3):128-135
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05年间的投资样本,采用Logit回归的方法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的业绩主要由被投企业的质量来决定,风险投资的经验和网络联系并没有提高其投资业绩;风险投资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投资于成熟企业,将这些企业推向IPO市场上获得的。我国风险投资并没有体现出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商标和品牌的法律保护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人们现在创设品牌的观念、意识比较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取商标注册取得专用权的制度,所以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就成了我国商标保护中的薄弱一环,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受商标法保护的未注册商标仅包括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两种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商标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一些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真正利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笔者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作一些简单探讨,并结合国内的相关理论、实践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范超 《科教文汇》2009,(6):218-218
商标和品牌的法律保护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人们现在刨设品牌的观念、意识比较强。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我国采取商标注册取得专用权的制度.所以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就成了我国商标保护中的薄弱一环,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受商标法保护的未注册商标仅包括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两种这样就会造成部分商标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一些未注册商标权利人的真正利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笔者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作一些简单探讨.并结合国内的相关理论、实践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及代理成本增加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投资机构往往倾向于进行地理邻近的本地投资。通过Thomson Venture Xporter数据库搜集到1993—2012年间587家中国本土风险投资企业投资于2207家本土创新企业的共计3558个投资交易样本,以此为实证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市场层面研究了环境不确定性对风险投资本地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分割情境下,当控制了风险投资的战略选择及风险投资机构的特征等变量后,随着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降低,风险投资机构对本地偏好的依赖也会随之减弱。因此,对于后发地区而言,可以通过降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来吸引更多的外地风险资本而实现本地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所得税优惠政策是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效率是影响企业长期绩效的关键因素,现行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评价是政策检验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陕西省195家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能够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而对非高新技术类企业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在配对样本基础上,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现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不能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提出了强化针对性、实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昀  孙晓华 《科研管理》2018,39(6):140-149
市场势力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来自不同国家样本的实证检验得到了丰富而多样的经验证据,但学者们普遍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市场势力在企业和行业层面具有的不同内涵,以及二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差异性影响。本文创新性地从微观和中观两个层面,将市场势力分为个体企业拥有的加价能力和表征市场竞争情况的行业结构,从理论上阐述了加价能力与行业结构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机制,进而构建双层线性模型处理行业和企业的双层结构数据,以中国制造业二位码行业和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加价能力越强创新投入反而越低,并不存在预期的熊彼特效应;对于有研发企业而言,行业结构通过勒纳指数发挥间接作用,市场集中度的降低有利于削弱勒纳指数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作用,产生逃离竞争效应,而此种效应在大中型企业中更为突出,对于行业中的小型企业而言,市场竞争并不能起到激励研发投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强化其市场地位的一种重要选择。本文以联盟企业为对象,考察了出于市场考虑建立联盟的企业如何在专利策略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其战略目标和绩效目标。构建"市场动机-专利策略-企业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分别提出市场动机影响企业专利策略选择以及市场动机、专利策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假设,选取信息技术产业战略联盟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市场动机、专利策略及企业创新绩效间作用关系,得到:(1)市场地位差异导致联盟企业的动机及其选择的专利策略不同,市场地位不强的企业趋于在市场进入动机下选择专利防御和专利杠杆的策略组合,市场地位较强的企业则在市场拓展的动机下实施专利专有和专利杠杆策略;(2)联盟基础上的专利策略实施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市场进入动机下,市场地位不强的企业借助专利策略组合促进其创新效率及市值的增加,而具有市场地位的企业选择的专利策略仅作用于其市值,对创新效率以及专利产出均不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技术获取作为众多企业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原因,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然而,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作用过程。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引入专利策略构建"技术获取-专利策略选择-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考察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如何借助专利策略选择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选取信息技术产业的联盟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获取动机会引致企业专利策略组合的运用,实现了技术获取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技术获取引致的企业创新绩效因联盟意图及策略组合而存在差异,以市场进入为目标的情形下,企业创新效率和专利产出趋于增加;以市场拓展为诉求的联盟企业市值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on the use of trademarks by innovating companies is growing. Yet, large research gaps exis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trademarks beyond manufacturing and beyond specific service secto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CCIs) and argues that these industries represent a salient case to advance research on trademarks. After reviewing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CI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classify motives to trademark and motives not to trademark for firms in these industries. The paper offers original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elevance of these motives from survey results on a sample of 486 European firms in five selected CCIs.Results fr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re used to propose a taxonomy of firms with specific attitudes and strategies towards trademarking. All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sing trademarks as the basis for novel economic indicators of product variety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郭润萍  蔡莉  王玲 《科研管理》2019,40(2):97-105
如何战略性地整合专业化知识是高技术创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尽管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提到“战略知识整合”,然而对其具体模式及影响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中国4家高技术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探索性多案例研究的方法挖掘战略知识整合的模式类型及其与高技术创业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战略知识整合模式包含计划式知识整合和应急式知识整合,上述两种战略知识整合模式及其交互作用对高技术创业企业竞争优势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从战略形成的视角打开“战略知识整合”的黑箱,丰富和拓展战略知识管理视角和知识基础理论。此外,本文为转型经济情境下高技术创业企业如何获取知识的战略价值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赵炎  韩笑  栗铮 《科研管理》2019,40(1):61-75
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结盟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企业个体间竞争的模式正在向基于派系间竞争模式转化。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以中国9个高新技术行业2010-2015年联盟创新网络的数据为样本,对联盟网络中的派系类别及派系间联络企业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派系林立程度较大,跨派系融合度较低;研发优势派系、契约式派系及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派系间联络企业负向调节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派系的选择及派系关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rademarks as an indicator of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innovation becomes an ever more central iss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rms and world economies, so the need for improved assessments of innovative performance grows more urg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rademark analysis can contribute in capturing relevant aspects of innovation phenomena and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hange. We propose trademarks as a complementary indicator in the portfolio of available empirical tools of innovation studies and industrial dynamics. Our empirical exploration is based on a study of community trade marks (CTM),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grant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draws on recent research on trademarking trends in Portugal. Quantitative as well as qualitative data, including survey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Portuguese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firm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indicator.  相似文献   

19.
顾洁  胡雯  胡安安 《科学学研究》2019,37(9):1721-1728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临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以上海1966家云计算企业为样本,从地理空间集聚和社交网络嵌入两个维度,运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企业外部因素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空间集聚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呈现U型关系,结合上海云计算产业城市空间分布情况可知,空间集聚对上海云计算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目前尚未显现;此外,以董事兼任构建公司社交网络,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云计算市场,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呈现一致性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对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激励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标准联盟网络中所有车辆生产企业1999至2013年的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标准联盟网络结构洞位置和多样性构成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主导能力和跟随能力。结果表明:标准联盟网络结构洞对两类技术标准化能力均有正向影响;网络多样性负向影响技术标准化主导能力,但正向影响技术标准化跟随能力;网络多样性正向调节结构洞对技术标准化主导能力的正向影响,但却负向调节结构洞对技术标准化跟随能力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是对标准化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也为企业构筑适配的标准联盟网络以实施技术标准化主导战略和跟随战略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