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曦 《新闻世界》2009,(4):51-52
多元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的进一步繁荣,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提供服务、娱乐大众,电视节目承担了丰富而多样的功能。在诸多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依旧是影响最大的节目形态之一。电视新闻节目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体的竞争力和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快,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民精神文明更为进步,社会变得更为开放,电视类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具备思想深度的谈话类节目也因此越来越受欢迎。据此,本文将从传播学视角切入,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特性进行总结,进而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探析,分析了其传播事实真相、引导社会舆论、构建沟通平台、提供娱乐服务的主要社会功能,希望借此对我国电视类谈话节目形成一定的启发与引导,以促进这些类型的节目能够在社会上产生正向的引导功能,发挥出电视节目应有的社会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闻、专题、文艺这三大类节目是电视节目的基本组成部分,各有各的优势,都在电视荧屏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当前,我们特别强调电视要综合发挥社会教育、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而社教节目在这方面恰恰是有独特的优势。从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集视听手段于一体的传播媒介,不仅为大众提供大量的新闻信息,同时也是大众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娱乐化的明星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以极高的曝光度和夸张的内容设置夺得大众的眼球,占据着电视节目的市场。本文将依据我国目前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现状,从定位、用户心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发挥文化节目独特的教育功能,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电视天生是娱乐媒体。但媒体是靠信息传播立身,娱乐的形式没有信息传播垫底,任何媒体都行之不远。新闻节目投资大,要求高,一些电视机构不愿靠新闻立台,对娱乐类节目青睐有加。不少电视台把那些不属于娱乐类的节目也用娱乐  相似文献   

6.
付鹤 《记者摇篮》2004,(8):35-35
服务类节目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类节目少了传统新闻节目的正襟危坐,又不像电视专题类节目那样在内容上过于单一,灵活、机动、丰富、轻松是电视服务类节目呈现给受众的传播特点,这也是此类节目成为最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凯  冯锐 《声屏世界》2012,(2):21-22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8.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新媒体行业中,电视行业显得更加重要。电视节目一直以来都是媒体传播的主力军,也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传播手段。我们平时可以在电视上观看各种娱乐节目,同时也能够收看新闻、了解相关的事件。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往往要经过很多的环节,必须经过层层把关,才能够确保电视节目的质量。电视导播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节目的策划、编辑、幕后保障,都离不开电视导播。所以导播在节目的传播与控制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导播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节目传播中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视作为国民经济的特殊产业,要走向和服务于市场经济,就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而电视的产品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就是电视节目。这里所指的电视节目,不包括电视台用资金购买的电视剧,主要是各电视台兴办的有自身特色的、为自己所独有的自办性栏目或节目,即新闻类节目、信息类节目、服务类节目、广告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文娱类节目等等。当今电视业面临的竞争,是受众的竞争,更是电视节目的竞争,尤其是自办节目的竞争。一个电视台节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对受众市场的占领,将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1.
帮忙类节目是新的竞争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成果,已经成为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重要节目形式。从帮忙类节目的发展可以看到电视民生新闻的方向性转型,即从演播室制作、播出到新闻记者、主持人走进新闻现场,从信息告知到解决问题的功能深化与拓展,从关注事件到挖掘故事的叙述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谈话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重要类型,它易于吸引电视观众,对社会影响巨大。它也在随着社会和电视发展而不断发展,满足受众需求。当今,谈话与娱乐,谈话与新闻,谈话与其它类型的电视节目常常融合在一起,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谈话节目也将一步呈新媒体融合,继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和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趋势,以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为对象,努力探索适合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谈话类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了40年的发展,我国电视已经有了自己的评论性节目:长于表现的电视在纪录与展现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集与传播意见性的信息;电视评论类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在内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出现不仅丰富和扩展了评论的体裁与形式,而且滋养和生长出新的评论理念与评论手法,实现了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一、娱乐类节目的发展现状电视自从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视节目就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大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电视节目在创作上也推新求异,种类日益繁多。在电视节目发展初期,娱乐类节目种类单一,传统类的综艺比较受到大众的欢迎,但是随着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黄霄旭 《东南传播》2010,(8):176-178
本文针对目前生活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透过其成长壮大的表层因素,用批判性的眼光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从新闻接近性、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媒介环境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负向功能,以及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活情感类节目的传播偏差和伦理背离。经分析研究发现,该类节目并没有将新闻接近性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存在娱乐化新闻的媚俗倾向;其营造的媒介环境必会产生传播的负向功能;而且多方面表现出与新闻伦理的背离。由此本文认为生活情感类节目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对生活情感类节目的规范和管理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社教类节目顾名思义就是社会教育类节目。而如今提到“教育”好像就让人反感,似乎教育就意味着简单地说教。意味着低估观众的认识水平,甚至有的人会问,在观众与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互动的情况下,社教类节目还有存在的必要么?观众还需要从电视中得到教育么?社教类节目的创作人员自己也似乎想很快摆脱这样的困扰.认为社教类节目应该抛开“教育”,走新闻化,娱乐化的路子。社教类节目的本质在这种认识中一点点丧失。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跟上受众欣赏口味的多元化,如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大前提下制作出丰富多样的新闻类节目,仍将是一个长期困扰电视工作者的问题。对电视文艺类节目表现形式、其他媒体表现形式和相关艺术门类表现方式的借鉴将是丰富电视新闻节目表现形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孟伟 《中国广播》2014,(3):8-11
本文从广播内容传播创新的角度,讨论广播当前和未来的传播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广播重塑权威性,特别是在新闻类节目的开发上,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梳理广播新闻信息的高品质标准;娱乐类产品的开发是市场争夺的焦点,广播遵循声音传播的特性,把短期的娱乐创新节目与长效的经典作品培育相结合;放眼未来把广播平台的商业化动员功能与服务粉丝和做好公益活动并举;广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需要渗透到节目的制作理念以及节目与听众的深层互动中。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性节目电视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日今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获取新信息.在当前商品经济影响下,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要,造成受众娱乐化心理的滋生,对电视节日的要求也趋向娱乐.在此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也日渐走向了娱乐化.而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也必然影响到电视文艺等其他节目的变化,稍过分寸,就有可能导致电视文艺的低俗化.  相似文献   

20.
一、现阶段电视收视市场的变化与特点:影视剧节目“王位不倒”,新闻类节目“趋势走低”,大众娱乐类节目“步入中兴”。大众娱乐类节目占有当前电视收视市场份额的约1/7。 电视传播是以时间为其展开形式的。因此,考察各类电视节目在人们收视行为中的结构性占位的状况,主要是通过人们赋予各类电视节目不同的收视时长来判断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