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8世纪末期拉萨展开的吐蕃宗论,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关于它的内容和结局,《拔协》所记载的摩诃衍败北的结论仍然在学术界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建立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无垢友、毗卢遮那等人对宗论的和会,却为我们理解宗论提供了另外的视角。他们的行为说明,吐蕃宗论是当时的大师们为了弘扬佛法而演出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戏剧。这场戏主题深广,对人类智慧有无尽的启迪作用,千余年来一直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佛教是一个极其重视师资传承的宗教。佛陀临涅槃时,将所说一切教法付嘱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付嘱阿难,阿难以后,次第付嘱后代,一代一人,师资传承不绝,形成佛教的传法统系,是为佛法的正宗所在,为维系佛教命脉起了巨大的作用。佛教传入中国后,长期受到中国正统史观的影响,北宋禅宗的佛教史家释契嵩把中国传统的正统史观与禅宗的法统相结合,形成禅宗的正统史观,从此以后,禅宗各派尤其是临济、曹洞二派的佛教史家们,不仅以禅宗为佛教正统,还各认自宗为禅宗正统,在明末清初,出现临济、曹洞二宗互争禅宗正统的局面,造成禅宗的致命内伤。  相似文献   

3.
禅宗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拟就唐代禅宗对近古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之影响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它因主张以禅定概括佛教全部习修而得名。印度佛教只有禅,而没有掸宗。“禅”是梵文“禅那”(Dhyāna)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是印度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一种习修方式,在佛教中尤具有特殊的意义。禅宗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相标尚,据说这可以上溯到释加牟尼的“拈花示众”。据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采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此后,从摩诃迦叶起,传释迦牟尼“正法眼藏”,以心传心,传承不断。及至菩提  相似文献   

4.
邓文宽 《家教指南》2006,(6):97-102
本文再次论证了"吐蕃纪年法"始于吐蕃民族的观点.大概在唐代武则天末期,一种变异了的六十干支表由汉地传入藏区.约在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初前后,藏人木雅·坚参白桑据之创造了"吐蕃纪年法".对于吐蕃这种纪年方法,我认为是他们积极吸收汉族的干支纪年法并加以改造的结果,这套方法用于纪年始于吐蕃民族.本文还纠正了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纪年法为"汉族僧侣纪年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史上,外国来华僧侣在发展和壮大中国佛教方面,功不可没。而唐代来蜀的新罗国王子金和上无相,更是在四川开创了禅宗净众宗一派,影响远及当时的吐蕃,深入后世的中土禅宗和朝鲜禅宗。本文根据墩煌写卷、僧传、碑铭和方志等传世文献,对金和上的行迹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试论唐与吐蕃战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与吐蕃战争频仍,从公元714年到公元821年共发生了七次和盟事件,梳理唐与吐蕃战争与和盟的史实,分析唐蕃战争中吐蕃胜多败少但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湘东禅宗的传播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以来,禅宗在湘东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湘东禅宗对禅宗五派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明时期念佛禅从湘东辐射全国;清初以后湘东禅师促进了曹洞宗的传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摩诃摩耶是一个在残酷的封建思想素害下逆来顺受的落后妇女形象.封建门第观念不但浸染了摩诃摩耶的心灵,而且深入到她的骨髓,封建毒素已经内化为摩诃摩耶的个性和人格.摩诃摩耶的悲剧是人性的合理要求与封建势力施暴的斗争.她的悲剧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和广泛的代表性.《摩诃摩耶》恰恰是在摩诃摩耶的缺少反抗中表现出作品更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9.
吐蕃沙州都督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吐蕃沙州都督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吐蕃沙州都督军政机构中地位显赫,设正副二职,是沙州节儿之重要僚性,一般由吐蕃人或汉族世家大族担任。诸都督中以杜氏父子、安氏、索氏、张氏都督最有名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敦煌文书P.3568号<普贤菩萨行愿王经>的译者吐蕃沙门无分别进行了考证,认为他就是汉藏传世史籍记载的赞普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在位时期的吐蕃著名僧人朗巴弥垛巴(rnam par mi rtog ba),又称为南拨特计波.<普贤菩萨行愿经>在吐蕃、汉地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多件汉、藏文译本,对研究吐蕃佛教史、唐蕃交流史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中书写藏汉文字的T形榜子颇具时代特征,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的T形榜子更具研究价值,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作研究:1.为什么榆林第25窟T形榜子仅出现在八大菩萨曼荼罗造像中?2.为什么该T形榜子中未写藏文?3.为什么主尊T形榜子中汉文题名清净法身卢舍那佛,而与主尊本身的大日如来形象不合?  相似文献   

12.
众生皆具佛性,去尘止妄,则自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之见性,即是体悟、觉知能够创造一切、明了一切的能或能力。不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其每一部佛经都是通向开悟见性的一个法门。中国禅宗的前五代祖师,是真正见性之禅师,而六祖及其以后的禅师,并没有完全证悟。尤其六祖后世一些弟子,还在执滞于空中。中国八宗之中,净土宗不能见性,天台宗尚未见性,禅宗、三论宗、华严宗、唯识宗均可见性。今人习禅,应以佛经教义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和民间传说对五世生钦活佛的身世众说纷纭,讹误颇多。事实上,卓哩克图汗布彦绰克图与福晋色勒特博勒噶丹仅有二子:长子布彦蒙库生于光绪十一年(1885),次子布彦克什克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他们是同父同母兄弟,并非同父并母或同母异父兄弟,更非生身父子关系。布彦克什克即为五世生钦活佛的俗名,他并非私生子,光绪十六年(1890)被认定为四世生钦活佛的转世灵童。光绪十九年(1893)他到西藏学经之时,师傅为他所取法名为“洛桑策楞车敏”。光绪三十一年(1905),流亡在外蒙古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最终承认其活佛地位,法名更改为“多布栋策楞车敏”,光绪三十三年(1907)返回新疆。布彦绰克图有四子、五世生钦活佛为第四子或私生第三子的错误说法源于《新旧土尔扈特诸汗和诺颜世系表》。五世生钦活佛是其母亲与西藏喇嘛的私生子之说乃是政敌的栽赃陷害和后人的无端猜测,根本不存在其母亲私通生子之事。布彦蒙库夫妇均系因病去世,弟弟五世生钦活佛并非谋杀他们的凶手和从事民族分裂的阴谋家,而是值得歌颂的进步改革家。  相似文献   

14.
朗费罗是19世纪中期美国久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中,有不少禅境、佛味隽永的诗篇,读之清醇澹泊,不沾一丁点儿的世俗气,带给人纯美的享受。朗费罗诗歌的禅境佛理体现在他的诗简洁押韵、口语化、通俗易懂,符合禅门提倡的"本色"要求,同时诗歌中闲适的人生追求和"空"、"寂"的意境设置,也体现诗人高、远、幽、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色为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面观音石窟气势宏伟,造像石窟完整精细“色彩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乐山造像最高水平。研究金像寺石刻对了解乐山佛教造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以诗歌阐述佛理弘扬佛法,在中国文坛佛界都很普遍。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有这方面的佳作。仓央嘉措诗作很久来一直被翻译成"情歌",但他的活佛身份宗教领袖的地位,让我们无法抛弃其佛学思想,本文从其生平和命运入手,分析了其诗作的佛学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泗州佛信仰     
泗州佛,是人们对唐代来自西域的僧伽被神化成佛后的称谓,是在泗州的灵异事迹与造福于民众、坐化后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奉为“泗州大圣”,进而成为“泗州佛”、“泗州文佛”。泗州佛信仰广传大江南北的江、浙、闽、豫等地区,无论是在其信仰的形成和由盛转衰时期,都伴随着对佛教与社会民俗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泗州佛信仰至今犹有其道德建设与开展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活佛转世的形成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至解放初有以噢尔加喇嘛、顾嘉堪布、智华活佛、长毛喇嘛等为主的十几个转世系统。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裕固族地区活佛转世制度产生了与蒙藏地区相同或相似之特征,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唐末五代时期,西蜀佛教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和当地民众的热情拥护,蜀地禅宗和密宗两派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西蜀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他们的奉佛信念和佞佛行为表现在建造佛寺、刻立寺碑、镌造佛像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对于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存在的合理性引起社会争议。文章以电影《观音山》中的吸烟镜头为例,分析了吸烟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而论证吸烟镜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应控制其频率与时长,并只出现在特定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