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粤北山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粤北山区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不了解的占53.15%;16~25岁年龄段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最高;健身活动时间随意性较大;学校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有较大影响;没时间参加健身活动占61.14%;场地器材缺乏是制约山区体育活动开展主要因素。为促进山区全民健身活动,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山区学校体育及开展丰富多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君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1000多名学生,只有2名专职体育教师。教师少,力量单薄,而学校的体育工作却是一派生机。那么,他们是如何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呢? 一、校长主抓体育,教师齐心协力自1986年以来,每学期的开学前夕,由校长召开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题座谈会,制定本学期的体育工作计划,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措施。发动全校教师督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协助体育教师开展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80%以上的小学在农村,这众多的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如何呢?最近,笔者对开封市属的5个县1600多所小学,抽样调查了100所学校,其结果实在不能使人满意。从问卷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农村小学课外体育活动虽有一定成效,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学校少。所调查的100所学校中只有8所学校组织了课外体育活动,仅占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对参加体育活动感兴趣,对运动技术、技能及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并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快乐情感体验的人。有可能成为终身体育。由此可见要提高全民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小学阶段就应开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大间课体育活动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试图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深入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健康、娱乐身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耀平 《精武》2011,(5):45-46
体育器材短缺是偏远山区小学开展体育活动面临的最大困难。本文作者评多年的教学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设施建设的状况以及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研究。探索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促进学校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本土资源合理开发为经济实用的体育器,以"就近取材,实现物尽其所,物尽其长,一物多用的功能"原则,让那些渴望欢乐、健康的孩子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走进大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7.
<正> 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认为,只要参加正常的体力劳动就可以锻炼身体,增加筋骨健壮。其实,体力劳动有别于体育锻炼,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和劳动画等号。其次,有许多体力劳动往往只是身体某部分肌肉和器官活动,动作单一,因此劳动结束后一部分肌肉比较疲劳,而其它部位的肌内则没有得到必要的运动。经常如此,就会出现肌肉发展不均衡。而体育锻炼恰恰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它是有目的地活动全身肌肉,使那些在体力劳动过程中不易得到或没有充分得到运动的肌肉得以锻炼。再者,人在劳动时多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对新疆维吾尔族社区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高,近1/4的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场所主要在社区。维吾尔族男生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明显好于维吾尔族女生。在各项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中,足球尤其受到维吾尔族男生的青睐。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已成为新疆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山区小学的体育器材、场地还十分缺乏,这对开展体育教学及各种体育活动非常不利。为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种适宜农村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小胶球系列活动法。器材:市场上售的各种各样小型橡胶球,大小轻重不限,以小学生能单手抓住为宜,色彩鲜艳的更好。场地:操场、野外、教室、走廊等皆可。活动形式: 一、拍球比多:原地或限定区域,进行拍球练习与比赛。此为最基本的球类练习,可为以后的运球等技巧打基础,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残疾人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城镇残疾人参加经常性体育活动的不足14.6%,而农村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者就更少,这与正常人体育人口形成巨大的反差,说明了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开展远落后于正常人.怎样引导残疾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减少与排除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障碍因素,是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快乐体育” 的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斌 《体育学刊》2002,9(3):89-91
通过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采取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策略,全面改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经实践后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模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里,体育的目的是和德育、智育结合起来,为培养党所要求的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的;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材而服务。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作息制度中的体育和校外体育工作(少年之家、夏令营等)等四种,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体育活动看作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能有所忽视。在开展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时,必须对课外体育的目的与任务有一个明确与统一的认识。根据小学教育与体育工作的目的任务结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改工作持续不断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体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就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同样需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发展,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引入更为多样化、更为丰富的训练内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基于上述所言,本文主要围绕着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农村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从农村中学课外活动的形式、内容、动机、方法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的满意度.旨在探索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并针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出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目前状况,农村中学生的人数远远多于城市中学生的人数。根据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及农村中学的一些基本情况,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成了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一、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强化终身体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没有用处,大大耽误了学业。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小学体质肥胖学生状况及其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等情况展开调查。重点探讨了广州市小学肥胖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频率、内容选择、体育活动场地选择等因素,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为小学肥胖学生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农村小学开展广播操比赛,它对促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学校气氛,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体质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作为2015-2016年度的支教教师,在安徽省定远县八一学校小学部开展了一至五年级的广播操比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下面以此次赛为例,谈谈在农村小学开展广播操比赛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胡星鸿 《体育教学》2008,(11):48-49
为使山区农村小学的小学生也能掌握高水平的篮球技能,体味篮球的魅力,推动山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我县从2000年开始尝试进行小学生低篮架、小场地、小篮球运动项目教学与竞赛的实验。实验开展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全县体育界人士和省市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正> 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在中共中央1984年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发展城乡体育活动,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点抓好学校体育,从少年儿童抓起。”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众多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小学在数量上是一个大头。要重点抓好学校体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必须重视农村小学这个大头。然而,偏僻分散的农村小学,当前大多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缺乏场地器材,学校体育活动多数开展得不好,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体育教师奇缺的困难,首先把体育课上起来。山东  相似文献   

20.
戴贤宾 《精武》2012,(8):61-62
为了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我市城区南片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就对本片的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以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意在提高学校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