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正英 《科教文汇》2009,(36):98-99
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都以塑造形象、创造深远的意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不同的只是两者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学是以文字为主,而绘画则是以线条和色彩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绘画艺术引入其中,即通过绘画艺术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把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表现出来,可以激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审美情趣,进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诗意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师生双方在快乐和谐的互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给了我们视觉美感,具有审美超越性,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净化。它是人类发展史中最普遍的艺术现象,以独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美的需求。装饰艺术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既涉及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领域,又涉及建筑、广告、工业造型、服装等工艺设计领域,并在不同的领域中传达着视觉上的美。  相似文献   

3.
装饰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给了我们视觉美感,具有审美超越性,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和心灵的净化.它是人类发展史中最普遍的艺术现象,以独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生活中美的需求.装饰艺术的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既涉及绘画、雕塑等纯艺术的领域,又涉及建筑、广告、工业造型、服装等工艺设计领域,并在不同的领域中传达着视觉上的美.  相似文献   

4.
彭耀军 《科学中国人》2014,(2S):107-107
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美术绘画教学,绘画艺术的关键是美术绘画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美术绘画技能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美术绘画技能和思维的形成关键期,绘画创作课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现与创造能力的途径,又是对学生能力素质及课堂教学的全面考察。中等职业学校的绘画创作课应通过对学生绘画创作能力和现状深入分析,在创作课题材、教学特点和形式上进行探讨和改善,在提升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世界的最求,在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上越来越高,在文学中影视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人们的审美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学进行具体化,在文学写作上运用影视的具体性特点,可以将抽象文学作品进行审美的具体化,对文学创作来说,影视文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创作。本文将针对影视文学的审美特点转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几点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影视文学在审美中能够很好的进行转变发展。  相似文献   

6.
闫丽丽 《科教文汇》2008,(17):190-190
中西绘画有着许多的不同,从中反映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在审美风尚上有着许多的差异。前者以天人合一为绘画的最高态,以恪守人伦道德典范为准则,以寄情于山水、花鸟的内敛方式来表达胸中意气;后者以真实再现对象,物我两分的精神境况进行创作,用宗教的寓意手法描绘、表达对象,以张扬真实的自我为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吕军辉 《科学中国人》2014,(8S):237-237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西绘画有着许多的不同,从中反映出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在审美风尚上有着许多的差异。前者以天人合一为绘画的最高态,以恪守人伦道德典范为准则,以寄情于山水、花鸟的内敛方式来表达胸中意气;后者以真实再现对象,物我两分的精神境况进行创作,用宗教的寓意手法描绘、表达对象,以张扬真实的自我为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9.
绘画与音乐     
艺术门类是相通的。绘画与音乐,一为视觉艺术,一为听觉艺术,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人们论音乐时常借用绘画术语,如音色、音乐形象等;论绘画时也常借用音乐术语,如色调、调子、节奏。节奏不但是音乐的状态,同样是山水画气韵生动的一种表现。从对绘画形式诸因素的视觉形象来说,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犹如音的节拍、高低和强弱;线色的组合犹如旋律与和声。绘画与音乐在和谐美这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在对立统一的层次上,艺术与科学具有共律性,在情感表现与发明创造之间,艺术与科学具有互补性,正因为如此,美术教育才成为沟通智力与情感的中介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绘画实践创造美,通过欣赏实践感受美、发生美、进行美的再创造。它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审美素质的催化剂。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不能划等号,在教学改革中,必须聚焦素质教育,追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经过内化,知识形成能力,升华为素质;而素质的  相似文献   

12.
薛然 《科技风》2011,(4):225
陈洪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晚明人物画坛变形主义的杰出代表。其绘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下,其人及作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陈洪绶一生坎坷,他既经历了个人的不幸,也目睹了国家的衰败。现实与期望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了他充满痛苦和压抑的精神世界与放任不羁、愤世嫉俗的性格。陈洪绶早年受到三教思想的影响,后来这种思想成为他潜意识中的精神支柱,并且表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晚年陈洪绶画风的变异,是其遭遇痛苦磨难后精神变化所致。他的审美理念和绘画艺术在明代晚期绘画艺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独特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李英蕾 《科教文汇》2008,(29):266-266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构成规律,它与美的形式不同,形式美有其独立的审美对象,不依附于事物,如节奏、韵律等。形式美不仅应用在绘画中,也是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形式关更是广泛的运用在当今的设计艺术中,总之,形式美不仅对艺术实践非常重要,对科研、品评绘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形式美在中国绘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孙红艳 《科教文汇》2007,(6X):116-116
本文拟从审美倾听、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感悟艺术和人生。  相似文献   

15.
赵风云  刘小虎 《科教文汇》2009,(17):110-110
朗读是文学鉴赏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通过教师的典范性朗读和学生的演示性朗读,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力、感悟力和鉴赏力。作品中对于人和客观事物的具体生动描写,是作家以审美的眼光感受生活的结果。朗读则可以弥补、延展与升华生活经验、生活感受、生活经历、生活视野的局限。朗读的水平是朗读者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既是作品情感的传播者,又是作品情感美的接受者和表现者。  相似文献   

16.
王雷 《今日科苑》2007,(2):82-82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中由于是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蕴含了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对审美相通性和差异性从不同社会形态、思维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寻找东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美育与艺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或专门的领域,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的理解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本文从美学的含义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出发,将美学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有机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歌唱艺术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腾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其审美功能与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常鹏  刘疆昕 《金秋科苑》2010,(24):150-150,152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代表性艺术之一,西方现代艺术在艺术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我们将书法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中国书法的艺术特性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有着很多的相近、相通甚至相同的地方。这些共性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挖掘、分析和总结的,在对比中所得到的有益共性将对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中可视的"形"与可感的"意"自然成为绘画艺术关注的焦点.因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角度之不同,导致中西绘画在"形"与"意"的关系把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是先"理性"后"自然",而西方人是由"自然"而"理性",因此,在中国产生了以传统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形式,追求"形意相生"的"意象美";而西方则形成了以传统油画为代表的绘画体系,追求"形意相融"的"真切美".本文试从感性与理性角度,将传统水墨画与传统油画之绘画观念、绘画形式及工具材料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利于中、西绘画艺术更好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