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必须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的关系;二是成人教育学科与除教育学科之外的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心理学最鲜明的学科特征是交叉性,主要表现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学科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内容体系,探索和弄清学科体系是学科科学学的重要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校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特点的比较,探讨它们在各自视野中的教育技术的特征,并尝试提出“学科教育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应该包括的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4.
囿于应试的数学教学不可能是真正的数学教学,更加不可能达到数学教育的境界。从学科与学科教育的角度思考高中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界定并把握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的距离,从而促进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界定数学与数学教育之间的距离,需要教师站在教育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需要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培养学生寻找至简数学语言的意识,与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科是一门有着独特知识结构与研究手段的自然学科。全面实现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并使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有机结合.方能更好地发挥出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功能出发,提出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必须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这是最直接的关系;二是成人教育学科与除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制度"与"制度化"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制度”和“制度化”的角度,理解和探讨教育学科自身的形成与发展是论文的中心思想。为此,论文探讨了教育学科中的“制度”和“制度化”概念及其功能、教育学科制度化的基本过程和历史简述,并提出了对当前教育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缺失的诊断及其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及对人进行思想教育的科学。该理论的学科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原理、原则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间的关系、理论基础,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综合性、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瓶颈促使其必须向学科规范建设阶段发展,而学科经典建设作为学科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予以重视。综合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自身的学科经典,究其根源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不强、学科从业人员的懈怠、研究缺乏创新等。因此,需要从树立学科意识并清晰学科边界、提高学术精神与学科素养、树立学科创新意识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学科经典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考察学科教育研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了"学科教育研究与高师教育息息相关;高师要办出特色,必须大力加强学科教育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了高师开展学科教育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学科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在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信息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提升对学科的认知程度,以学科为指导,开展研究生教育(包括课程设置、科学研究、质量评估等),使研究生教育工作主动适应学科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学科核心素养系以学科理解或思维为核心的学科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它在本质上是学科知识观的根本转型:由事实本位走向理解取向。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核心观念,让它们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使课程结构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让学科核心观念植根于真实问题情境,学生由此可以跨越不同年龄或年级持续探究并发展学科理解,这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第一要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科实践而学习学科,亲身经历学科知识的诞生过程,由此既理解学科性质,又发展学科实践力,这是信息时代学科教育的第二要义。这种新型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了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学科实践与生活实践的双向融合。我国学科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摒弃"间接经验论"与"双基论",走向"直接经验论"与"核心素养观"。  相似文献   

13.
分化与综合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从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为始,到对教育学科学化的追求,再到单数、复数形式的教育科学的出现,最终又以教育学的整合为终.教育技术肇始于社会教育,再融入学校教育,然后从教学论(教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又呈现出与教学论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遵循学科分化与综合的规律,教育学门类下可以增设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技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教育管理学是从隶属于管理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而来,教育技术学是由原来隶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升级而来.原来"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课程论独立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教学论重新分化为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理部分与教育技术融合形成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原则、方法与学科教学融合到教育技术学,形成学科教育技术.升为一级学科后的教育技术学仍姓"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了组建中小学学科教育师资智能结构的三组关系:整体结构的学科专业储备与教育科学修养、教育科学的理论水平提高与操作能力培训、学科专业的知识结论掌握与学科结构研究,针对以前者为重的现实问题,阐明了应予后者以重视的主张,兼及改革学科教育学课程、科学地组建学科教育师资智能结构的某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分类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应当以各门教育学科具体的研究对象作为教育学科分类的基本依据。教育学科可划分为三个系列:基干性学科体系;边缘性学科体系;教育科学学系列。其中,基干性学科体系最为庞大,已发生多层面的分化。如果要确定层级的话,那么,学科教育学应该与课程教学论一样都属于教育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并且,学科教育学本身也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富的学科群。  相似文献   

16.
刘立 《培训与研究》2002,19(3):43-46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法学的地位、研究对象等问题在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把它视为行政法学,有的把它归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有的把它视为交叉性边缘学科等等,对教育法学如何定性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归属问题,它框定了认识教育法学的本质属性、地位和体质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视角范围。本分析了教育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为教育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很有必要将跨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一个战略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实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跨学科研究并在较高层次上与其他学科达到"整合",首先,要明确哪些理论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属的,亦即其他学科无从替代的;其次,要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论探究为基础,形成跨学科的链接点;再次,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实际问题的探讨,通过互动协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并获取跨学科"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以普通中学和职业学校的、理及其它学科教师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其关系。结果表明:理科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在学生观上存在显差异;普通中学其它学科教师比职业学校其它学科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专制、放任等消极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其教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显;教育观念对教育方式有显的影响作用,且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关系存在一定差异,理科教师的遗传观和对学生的知能发展期望对其教育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它学科教师对学生的知能发展期望和个人效能感对其教育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师教育研究有助于拓展教师教育研究对象、推进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重构,为实现一流学科教师培养的目标提供学理支撑,有助于摆脱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自我矮化与双边缘化的困境,构建学术学科教育与科目学科教育的学科教师教育的互动关系。对此,提出学科教师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各学科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等阶段在内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教育,且具有跨学科属性的学科,具有作为中小学“教授科目”的教师教育以及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学术学科”的教师教育的双重学科内涵。本研究确定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对象,明确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关涉的学科间关系,构建了学科教师教育研究的三螺旋生成路径模型,确立了学科教师教育作为国家事业、专业实践、研究领域的三重价值属性。需要对不同学科教师教育开展长期持续稳定的研究,充分关注并对接国际学科教师教育研究前沿,吸收前沿科学技术与文理学科自身学术成果,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参与学科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做到: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