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学模式的内容,以期为同类高校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借鍪与参考,通过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以实验教学环节为改革突破口,提出"分阶段、交叉式、阶梯化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以化工基础实验中心为建设平台,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装置建设、教学方法、考核管理等方面,多环节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出化工"卓越工程师"专业实验教学的新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了我校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工业化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此来培养大批各类工程师.在对国内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分析,确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将培养标准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大纲.并提出了更新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要求,分析了地方高校在计算机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三峡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为例,探讨地方高校计算机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2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计划"试点单位,目前已经有2届"卓越计划"毕业生。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至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对参与高校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无疑对该计划的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卓越计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总体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需要的政策支持等八个方面,总结、评价和分析"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参与高校的实施进展情况,突出亮点展现、存在问题和措施建议,以期为参与高校继续实施"卓越计划"提供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参考以及解决问题和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大学依托教育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认证进行有机结合,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结构组织、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构建了完善的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一系列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工作取得了具有积极意义的研究成果,这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矿物加工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列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的西安科技大学为例,探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建立的思路与方案,通过拟定科学可行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有工程和国际背景的教师、融合一批有责任意识的企业等方面的探索,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能力是"卓越计划"试点高校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通过针对面向卓越工程师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现状,指出了高校面向卓越工程师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数字化设计能力培养的三个对策,以期为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先进制造技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依据、建设措施(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体系、校外实习基地的课程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质量的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了"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对其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均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理工大学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专业之一,《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是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认识机床、分析机床和选用机床的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在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和我校多年来《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我们在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的若干探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而教师缺乏工程能力与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是其中的两大核心问题。以"卓越工程师"为导向,探索适于师范院校电子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系统的实验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合格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优秀工程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教学目标、教学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情商的培养、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合作这几个方面对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基于此,通过分析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提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现有教师队伍,吸引企业优秀工程人才兼职等,从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以利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福州大学依托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借鉴欧美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培训认证相结合,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了完善的材料科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使得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培养工作富有成效,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讨式教学手段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讨式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以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问题更好的结合。本文通过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目的、特点和手段进行了阐述,结合东北石油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展的应力分析与Ansys应用课程,参照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开展了研讨式教学,通过课前工程案例—课堂研讨学习—课后总结报告,三种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讨式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论和具体应用得到了掌握,学习内容与工程实际更加贴近,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强,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促进工程教育实践环节创新,构建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解决较大规模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问题。通过强化共享平台内涵建设,突破传统单一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思维定势,发挥优势资源的共享效益,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综合实践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在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基于企业攻关课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构建"双导师制"带教机制,实施卓越计划.坚持问题具体化,目标定量化,在校企合作下产学研实践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案例-叉装车的研发设计过程,剖析卓越工程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为配合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以及信息化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研究一种全新且实用的信息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思维开创性和创新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