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书育人》2004,(7):2-2
2003年,37岁的卢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当选的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值得骄傲的是,纳米专家卢柯是地地道道在中国打造出炉的。  相似文献   

2.
1988年,卢柯放弃去日本读博士的机会,留在中科院当起了“土博士”。这期间,他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修正了被引用10年的英国科学家斯考特等人确定的N i-P非晶合金晶化产物间的位向关系,并提出非晶态金属的新的晶化机制,因此于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这之后,一系列的荣誉不断降临到他的身上:2001年,被中科院任命为金属研究所所长;2003年11月,年仅38岁增选为中科院院士;2004年3月,当选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2005年4月,被有350余年历史的德国科学院增选为该院院士。中科院能放心地把金属研究所的帅印交给36岁的卢柯,…  相似文献   

3.
卢柯,1965年出生;1990年,他获得中科院金属所博士学位;1993年,28岁的他被聘为中科院研究员,成为中国材料界最年轻的高级科技人才;1995年,刚满30岁的他就成为博士生导师,并获得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他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3年,年仅37岁的他当选中科院院士,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一由于上学比较早,16岁时,卢柯考入华东工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卢柯所在的班有38名学生,他的入学成绩在班中排倒数第二。因为入学成绩低,他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要在一定的时间里赶上东部…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31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揭晓, 41名中小学生获得这一“荣誉称号”。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众人皆知,而“小院士”是一种什么称号?什么样的孩子能当“小院士”?  相似文献   

5.
侯桂新:中科院院士光脚穿布鞋做报告 刘巧兰:呵呵 侯桂新:春蚕到死丝方尽。 刘巧兰:哈哈 侯桂新:此人据说是海外名校毕业回国的著名科学家,是院士。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声称:“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此话出自中科院院士之口。不能不让笔者感到诧异。  相似文献   

7.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1,(4):10-10
卢柯院士荣获德国洪堤研究奖 近日,德国洪堡基金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院士荣获德国洪堡研究奖,以表彰他在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4):F0003-F0003
登高临泽河,佳气挹赵都,和着金秋十月的脚步,本刊学术顾问,中科院院士林群教授莅临我院,10月29日至30日,在学院院长,本刊主编辛彦怀教授的陪同下对我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学活动。林群院士祖籍福建,现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研究领域内著名的数学家,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9.
院士增选要严格把关、宁滥勿缺,要注重候选人学术质量与学风道德,要确保院士增选工作的公平、公正……在这些“旧条框”的规范下,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和新当选院士群体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甲  相似文献   

10.
从52岁当选中科院院士,到如今年过七旬的李德仁,已头顶两院院士的桂冠,从上世纪的不懈追求到今天对科研的依然痴迷,这场马拉松式的科研长跑,他已坚持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1.
沙洲职业工学院创建于1984年7月,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任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2.
我校创办于1905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100年来,学校始终坐落于卖秧桥畔盐铁塘边。菁菁校园中,走出了4位中科院院士和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在中科院新增院士评选中,两位颇具声望,分别掌舵清华、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施一公、饶毅教授双双折戟铩羽;2013年4月,还是这位施一公教授,因刚刚在美国当选科学院、人文与科学学院的双料院士,而将当年的“落选门”钩沉,重新引发了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4.
何聪 《教育文汇》2007,(2):15-16
朱清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岁末。院士增选工作落下帷幕。在29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3位为上海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复旦大学赵东元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段树民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经教授。随着他们的加入,上海现有的中科院院士总人数接近百名。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2006,(2):11-11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共同主办,中科院、工程院570位院士共同投票选出的“路明杯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今天在北京公布,其中两项成果来自高校。  相似文献   

17.
宋莹 《现代教育》2005,(1):9-11
2001年,中国科学院再次将中科院院士这一国内自然科学界的最高称号授予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陈洪渊教授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山东教育》2006,(5):63-63
最近,在复旦大学报告会上,已经担任了四年诺丁汉大学校监的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解读了他认为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命运的核心命题——“如何成就一代创新人才?”得出结论:“人生观、兴趣与机遇”是三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8日是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中科院院士肖纪美、艾国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大光、刘经南,共同出席了主题为“中国21世纪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明德院士论坛”。  相似文献   

20.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人。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是中国探月工程的发起人之一、该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