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三大运营商能耗数据的研究,引发电信业节能减排重要性的思考,总结共建共享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绿色采购机制、押金返回机制和节能量交易机制的行业优势,指导4G时代节能技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兴起和发展新常态下,如何从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出发,在对影响企业节能减排主动性、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剖析和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以促进政策工具选择为导向,探讨运用外部强制约束与激励驱动型政策工具和企业内在自律节能减排型政策工具鼓励、刺激企业主动开展节能减排,构建"内外力互动与协同"的企业节能减排促进机制,是隗斌贤教授新作《节能减排促进机制研究》一书旨在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读该书,较好地实现了研究目的,也得出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结论与观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节能量交易等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围绕推行节能量交易、完善节能考核体系、发展节能服务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制度、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省能源消费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压力仍将持续。节能工作必须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进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实现节能目标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本文围绕推行节能量交易进行了深入思考,明确了政府在节能量交易中的作用,提出了节能量分类交易、目标分配及核查的作用、工作重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对企业活动制定了不同的碳减排政策。其中,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是最常用的两种减排政策工具。文章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碳税、碳交易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两种减排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碳减排政策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减少碳排放,对传统的环境经济学框架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国外碳交易市场和国内的碳交易试点,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为此,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在中科院举办“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前沿和实证经验”国际研讨会上,从碳交易市场规则、交易机制效果评估、减排成本、国际碳市场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对碳排放交易理论和交易实践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对此进行综述,并提出碳排放交易理论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内蒙古节能减排的现状入手,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工具,进而对内蒙古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邱立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7):25-28,32
节能减排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等一般性政策工具和控制措施等特殊性政策工具以及间接引导性工具。通过建立节能减排政策传导的系统模型,阐述了节能减排政策体系中政策变量和目标变量的逻辑关系,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的传导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十一五"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政策工具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但某些方面由于政策的调节力度不够或执行不到位,"十一五"时期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与目标值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9.
现行电价种类繁多,形成的原因复杂,不能很好的反应实际电力成本,也不利于节能减排.运用电力市场调整机制可以积极引导和督促能源用户自觉节能减排,而价格机制又是电力市场调整与资源的配置的最好方式,论文研究了现行电价机制的成因与现行阶梯电价的实践,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公路交通是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为了促进绿色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公路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对于我国公路交通行业来说,利用影响分析方法来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体系,对公路交通上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巩固公路交通节能减排体系的基础。本文对公路交通节能减排体系进行了讨论,然后对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探究。分析表明,我国的公路节能减排工作有较大的加强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政策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广泛调研了近10年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出台的各种官方文件,通过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战略规划、经费投入、科研布局、组织机制等角度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能源政策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包括:自身资源禀赋是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多元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是各国能源政策共同目标,科技创新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最后,就我国抓住能源变革机遇、打造能源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电能源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电能源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对国民经济的优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电力能源统计报告的分析,从能源的不同类型、储存量等诸方面,采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现阶段发电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及经济性,进而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概述美国未来能源技术发展远景,介绍了美国在化石能源、核能以及电力传输方面所采取的技术研发规划和储备,在比对国内能源需求和发展能源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我国未来发展能源技术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和新论断,为我国能源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站在新的起点上,该如何准确理解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要义,新型能源体系包含了哪些重点建设任务,应当在哪些关键点寻求突破,又有哪些重要关系需要揭示和兼顾,文章基于我国能源领域当前面临的背景形势对上述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及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缓解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清洁能源潜力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决策。本文基于模型模拟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青海省水电势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5种主要清洁能源的发电潜力及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了青海省主要清洁能源发电潜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和数量统计特征。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2000—2018年清洁能源发电潜力呈逐年增加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发电潜力较稳定。从空间上看,青海省西部清洁能源发电潜力相对较高,东部较低;州(市)尺度上,玉树州、海西州处于清洁能源发电潜力高值区,西宁市处于低值区;生态功能区尺度上,三江源地区处于清洁能源发电潜力高值区,祁连山地区处于低值区。②从清洁能源结构来看,青海省水电资源潜力最为丰富,2000—2018年水电势能平均发电潜力达到2338.41亿kW·h,其次是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且在实际应用中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增大。③2000—2018年青海省清洁能源潜力平均价值为1887.75亿元,未来可获得的清洁能源的经济价值将随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长。本文为青海省相关部门了解省内清洁能源的现状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制定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云南省具备的资源条件和产业技术基础,提出云南新能源产业适宜发展的方向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光热利用、风光互补高海拔风电、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集中式沼气发电。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到202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量是44亿吨标准煤"的预测值提出了质疑。为满足2020年能源需求,同时又要实现单位GDP减排40%—45%CO2的硬约束,必须采取超强措施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提出了各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本文在概述我国当前能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阐明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能源压力,指出能源多元化战略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对各种替代能源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资源量、开发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能源多元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常规能源资源将不断减少,为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能源结构是必要的,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条可行的捷径。为了了解温州太阳能、风能蕴藏量和时空分布特征,应用温州各地的多年日照观测资料和风观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太阳能、风能开发项目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物理储能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储能方式,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剖析了物理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比较了国内外物理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明确了物理储能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发展建议,旨在为我国物理储能技术和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