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现在已经成为每一个人都关心的话题了,但经济史却只是学者在书斋中研究的学科。然而,当我们在对今天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却不能不回过头去,看一下这一现象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也许就是经济史的意义。无怪乎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经济史学家,甚至是以经济史著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帮您阅读这一本描述和分析离我们有些遥远的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状况的著作,也许这对认识农业社会的经济情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经济史研究注重对经济史料的占有与分析,以确保经济史的纯粹性。非经济因素以及经济行为的特征与心态被排拒在研究视野之外,仿佛它们的渗入只会降低经济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于是,“目不斜视”成为经济史领域的一条戒律.众多的学人及其论著自觉或不自觉地走进了封闭的胡同。不过,也有一些警觉者从胡同里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论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给予很大的关注,有关专著、论文集、史料辑、部门行业史出版了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的鸿篇巨制《中国近代经济史》更具有代表性。该研究室将中国近代经济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研究和著述,已获得的成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上、下册)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2000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史1928—1937》和《中国近代经济史1938—1949》在继续研究和著述中,将陆续出版发行。届时,《中国近代经济史》将以一部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形成阶段,翦伯赞对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十分重视的,他的中国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表现出鲜明的研究特色,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特点和长处。他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经济史所进行的诸多尝试和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对今后深化中国经济史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即使和过去的半个世纪相比,也已经是沧海桑田。然而,揭开世界万千事物的表象,沿着其内在的特征,去追寻千百年前的形成原因和一路走来的发展轨迹,就是历史的乐趣和魅力,经济史的乐趣也在于此。作为一位经济史学家,《西洋经济史的趣味》一书的作者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揭秘和解答经济史上一系列神秘且充满隐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陶希圣通过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集结起了一支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史学流派。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既有史料搜集与整理的实绩,也有专题研究的佳作,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曾謇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旨趣经历了从阐明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到经世致用的变化过程,但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组织为重点的治史特色和广搜史料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的治史精神一直未变。曾謇的学术研究扩大了食货派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由武汉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历史系共同完成。全书共分六编50余万字,由著名经济史专家彭雨新教授任主编,汤明檖教授任副主编。 本世纪50年代末,李剑龙先生所著的3卷本《中国古代经济史稿》即已问世,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国经济史学界产生了影响。1980年,汤明檖先生的《中国经济史》(上册)也出版了,可惜的是,这本书在时间断代上仅止于南北朝晚期。在此期间,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史中的诸多重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成就斐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史学界从新的立足点和现实需要出发,对中国经济史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讨。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一变过去偏重考证而为史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史研究新成果———《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评介□崔玮由中国著名经济史专家、北京商学院院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王相钦教授主持,集一大批在经济史教学研究中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一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科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包括经济史在内的某一专门历史的研究,都毫无疑问地要涉及史学和相关学科的融合,尤其是走出了"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路径之后,传统史学与诸多现代学科的理论方法都相隔愈来愈远;这就使得某一专门史的研究面临着学科交叉带来理论与方法的困境:任何简单的移用都可能造成双面的硬伤.中国经济史研究也是如此.近期重读王棣先生撰写的《宋代经济史稿》(2001年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发觉其研究理路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2.
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是人们熟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大家,在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明清文书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他的《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是全面深入研究明清土地契约文书形式和内容的开山之作,他的有关明清社会经济史特别是福建社会经济史的数十篇论文,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力作。他在林则徐研究上的成就,也是声誉久著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于十月五日至十一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及研究人员共九十多人,收到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或科研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同志这样问:"我们想在经济史方面做些研究工作,应当如何插手呢?怎样才能搞出一点成果来呢?"每当思考这类问话的时候,对我自己来说,也象对经济史的研究工作经受了一次考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确非易事,必须通过一些科学的、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一点成果或效益.下面我想谈两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星教授从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职位辞退下来以后,听说患有眼疾,给文字工作带来不便,但仍耕耘不辍,写他一部夙志萦怀的大著。收到他签赠的《新中国经济史》,令我敬诧不已,深深感佩他那执着的坚韧精神。 写历史,重在客观、公正、真实,稍有主观不慎或偏见致谬,就会成为后世纷争不绝的渊薮。由后人单凭史料写历史,易犯失实臆断的错误。由今人写亲身经历过的历史,既有丰富的史料,又有真切的情感,自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像苏星教授这样位居高位的学者,更有明察入微的独到之处。我主张今人写今人史,免得后人钩沉索隐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经济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思考学科概念和问题概念的联系问题,即在选择一个研究题目的时候,是应该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问题的角度着眼,究竟该从学科已有的体系、框架、概念出发,还是从现实中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出发。如果以问题为中心的话,那么经济也就不仅仅是经济,经济史也不仅仅是经济史了。正如李零教授所提及的,在研究宗教及政治范畴的问题时,涉及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报纸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新闻出版史、思想史、文化史、经济史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文章以民初长沙《大公报》为个案,探讨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并重点阐述长沙《大公报》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成为民国时期湖南魅力持久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韩毅教授所著《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展》一书(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是一部近年来国内少见的专门研究西方经济史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问题,并对我国经济史  相似文献   

19.
文如其人,信不诬也。恩师陈支平教授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国学研究院的著名教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尤其在明清社会经济史与闽台区域史方面建树非凡。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可谓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无须赘述。  相似文献   

20.
曹巍 《现代出版》2005,(3):16-21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人民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先后主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日版)》等。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