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谐德育: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多元、开放的现代社会对德育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德育的构建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思路。和谐德育是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和谐发展对德育的内在诉求,有其独特的内涵、特点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个人、组织和社会群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隧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区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社区德育能沟通学较、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全民注重德育,关心德育、支持德育和接受德育。  相似文献   

3.
关于德育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和人的现代特征发生、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德育是为社会和人的需要服务的,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都必然要求德育现代化。而德育的现代化必然通过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来体现,使整个德育体系都符合现代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3,(8A):35-37
德育创新不能仅仅追求“新”,而首先要追求创新的“社会价值”。主体需要是否合理呢?主要看这种需要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即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德育改革是要革除传统德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方面,而德育创新正是要应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变化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世界各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德育,同样受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冲击。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德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尽管世纪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有所不同,但大家都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道德问题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许多德育理论走向融合,德育的策略和方法日趋接近,现代德育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德育事关天下安危和社会和谐,事关伦常次序和社会正义,事关个人生存智慧和幸福生活。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逐步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当今德育却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本文尝试建立一种行动德育的框架体系,以期破解德育的现实弊端,推动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与德育问题要讨论的是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首先必须弄清楚数学与德育有什么关系,阐明“寓”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挖掘数学中蕴含着的德育内容,为具体的“寓”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德育是什么?德育是各种社会共有的,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思维的发展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世代延续,年轻一代的成年相联系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自产生“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以来,德育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怎样在新的形势下,做好德育工作,发挥德育的作用,增强德育工作的效益,是一个实际而又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把德育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研究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制约作用,加强德育的社会化,使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值得德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大课题。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必须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保持一致性。德育…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变化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年时间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德育,同样受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冲击。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德育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者。尽管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生活上有所不同,但大家都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道德问题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许多德育理论走向融合。德育的策略和方法日趋接近.现代德育发展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12.
也议"美德可教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关于“美德可教吗”的话题一直议论不绝。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等人持“美育可教”观。西方近代德育观念与古希腊德育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回溯西方德育观念演变的思想线索,有功于中西德育观念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当代西方极为重视德育研究的国家之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德育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方法和"品格教育",是美国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德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美国这几种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来看,杜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影响很远,它不但对美国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威与赫钦斯关于大学通识教育之争始于二人有关通识教育理念问题的论争,在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演变为双方的持久论争。从1936年至1945年前后,这场论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涉及通识教育目标、科学与职业教育范式和名著教育价值等重大问题。杜威等人批评赫钦斯迷信“永恒真理”和古典权威,轻视经验科学与社会需要,更有否定民主之嫌;赫钦斯等人则回应这是对其观点的误解,竭力阐明名著教育的理智价值、道德意义及其与民主的关联。论争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对方的观点,他们的分歧主要在于通识教育的价值取向而非根本目的,其论争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推动人文学科获得了与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网络德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如观念滞后、资源不整、支撑无力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这既与教育者思想理念陈旧和网络德育研究不足有关,也存在德育资源匮乏和德育环境污染等客观因素.树立德育空间网络化的新观念、完善校园网络德育资源、打造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以及建立健全网络德育监管制度是提高青少年网络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更新观念,把人文精神作为德育的基础底蕴,把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德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日益弥漫全球的精神危机,遏制物质主义的泛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倡导者,对美国盛行的品格教育进行反思,以关怀伦理为基础,以为了幸福为目的,在理论和行动上掀起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股新势力,并日益显现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在21世纪的新走向。精神关怀道德教育的合理精神和积极的作风给予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囿于传统的教育章法,而应力求把创新思想贯穿其中,使之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这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赋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客观要求。在这里,转变德育观念是先导和前提,实现德育工作手段、内容的创新是基础,也是关键,建立起新型 的德育机制则是条件,也是保障。  相似文献   

20.
对于道德教育,杜威主张“间接的”,学生自治是这种理论的一大体现;同时它还符合美国当时的社会运动及政治主张,带有鲜明的美国色彩;此外,这种制度还能收获学生管理方面的便利。“五四”以后,杜威来华曾亲自传布,受潮流的激荡,风行一时,各级学校大都设有学生自治组织,然而最终却有些水土不服。因为没有自治习惯的学生,骤然得到了自治权,反生出许多无谓的是非,教师也没有相应的经验加以指导。今日的学校教育,寄希望于“直接的道德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困难颇大、且成效不显。历史的经验,值得深思,但须注意防止流弊,而且更应追求其精神,而不必苛求其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