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整个一个X"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类口语习用语,在语义上指"简直(完全)是、简直(完全)像"之义.考究该格式内部语义,发现其可变成分"X"语义多样,同时该格式在独立成句和充当复句中分句时也可表现不同的语义特征.由此显示出该格式语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口语表达中的"什么+引述话语"格式既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质疑.从语用上看",什么1X"格式可以凸显说话人的理解焦点,或者寻求自我解释,或者寻求对方解释.表质疑的"什么1X"格式和表否定的"什么2X"格式两者在引述性特征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在语音表现、共现成分、会话表现等方面表现出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连X带Y"格式中,X、Y可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且该格式可作多种句法成分.研究发现,该格式"连""带"应归为连词类,而并非动词、介词.  相似文献   

4.
"小X 小Y"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四字格式,该格式的语义关系类型可以分为四种:语义重叠组合型、语义加合型、语义增值型和外在的逻辑关系型;该格式按照整合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级:低级整合、中级整合和高级整合,处于不同层级的"小X小Y"对语境具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整合度越高,对语境的依赖越小,整合度越低,对语境的依赖越大;而该格式的语义可以分为静态的基本格式义和动态的个体性语义.  相似文献   

5.
“在X上”格式的多角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X上”格式中“X”的结构类型有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在X上”格式可以表方所、方面、范围、时间、机构以及同时表时间和处所。“在X上”中“在”的隐现受“X”的结构类型、“在X上”的句法功能、“在X上”的句法位置和并列结构四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由国外引入的新兴格式,"X门"进入汉语之后产生了"泛化",在此过程中,其意义和用法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导致使用范围不断扩散.由于其来源的特殊以及受格式认知原型的影响,"X门"有着特殊的表达效应并因之在新闻及网络中大行其道.但此格式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语义叠架现象、命名和表意上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以及使用上的滥俗.它们的出现对"X门"格式的使用前景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X门"最终能否从一个形成中的类词缀转变为得到正式认可的汉语语缀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一脚深,一脚浅"类并列短语,其实是"一量形1,一量形2"格式中,量词是动量词和时量词的情况.这类短语可以做状语、谓语、定语等句法成分,短语的内部成分及成分之间,有着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表现.  相似文献   

8.
韩笑 《文教资料》2008,(28):269-271
本文以575个实例为依据,考察了汉语中一种常见格式"连…带…".文章细致地描写了该结构嵌入成分的特点,发现"连…带…"格式有很强的包客性,并将能进入该结构的成分分为词和非词两大类,同时探究了语境因素对该结构强包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按照嵌入成分的类型分析了该格式丰富的构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VP"不具有引述的性质,那么"不就VP"就是个唯反问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该结构有4种句意类型:结果类、前指确认类、后指确认类、后指不屑类.句意类型不同,"不就VP"的重音模式也相应不同."不就是X"是"不就VP"的一种特殊情况.和其他的"不就VP"句相比,"不就是X"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可能是陈述性的,二是四种句意类型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  相似文献   

10.
"很+X"结构的语义制约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详尽分析了"很"与后续成分X组合形成的各种"很+X"结构的语义特征:X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与名词性成分等;认为"很+X"结构作为一种构式用来表达主观感受上的程度"高",其核心语义制约条件为"无界"和"层级性".  相似文献   

11.
"物感说"是我国魏晋文论中的重要学说,论述的是作家创作中"物"与"情"的关系.陆机在《文赋》中论述了作家有感于四时景物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刘勰则将"物"的内涵扩展为一切客观外物,并强调了"物"与"情"的互动关系,钟嵘则进一步将社会生活纳入"物"的范畴,并将"情"推到了至高的地位.同时,刘勰和钟嵘还进一步论述了作家如何写"物"以传"情".庄子的"至乐"说、《礼记*乐记》中的音乐理论、蔡邕的"肇与自然"说,是这一学说的理论基础,前人及时人的文学创作,也是这一理论产生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2.
"正当"和"善"既存在通约性,又有不可通约性。二者的"通约性"在于它们都有价值辞的作用和功能,"正当"具有"善"的部分特性,行为自身的正当性就是一种"内在善";相应地,"善"的各种描述性陈述也能提供用以判断一个行为正当性的标准,某些"善行为"也是"正当的行为"。二者的"不可通约"表现在:正当是评价人们是否履行义务的标准,善是评价事物是否具有价值的标准;"善"通常比"正当"有更一般的意义。在有些场合,"善"能被替换成"正当",但是不能将"正当"替换成"善";即使"正当"、"善"都用在行为中,"正当的行为"、"应当的行为"以及"善的行为"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最……之一"属于"……之一",它要求"之一"的前项必须是"多个……"。"最……之一"是可用的,但只有当"之一"的前项是"多个……"的时候它才可用,否则不可用。表达"并列最……"的人或事物时,能用"最……之一";表达"独个最……"的人或事物时,不能用"最……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并形成盛极一时的"谶纬"思潮,因而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谶纬",或单称"谶"。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谶"与"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谶"与"纬"名异实同。本文对"谶"与"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谶"与"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源于罗马法的一物一权原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质疑。一物一权原则应坚持其最初的含义,即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由此得出结论,一物一权原则只适用于所有权领域,不应再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的高频词,本文从它所处的句式、句法分布及与其他副词的共现分布来对副词“究竟”进行句法考察。副词“究竟”后常跟表疑问的词或词组,还能构成“NP究竟是NP”的句式;在句子中常常修饰VP,只能充当状语;它作为副词,还能与别的副词连用共现。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领略”一词,诸辞书及各类注本多以动词“领会”义解之。实际上,此处之“领略”是名词,犹“要领”、“关键”。这本是六朝时的一个常见意义,由于人们未曾理清“领略”的词义演变轨迹而多有误解。本文细作分疏,匡正了相关失误,并揭示出辞书遗漏的“领略”义项。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医"指从事管理、药物、治疗等活动的各类医务人员.本文的"师"是标志人的职业身份的名词."医"作为行业,是个大的门类,其内部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这些不同的专业人士,均可称"师",从而构成表示行业标志 身份标志的称谓--"X师".通检<四库全书>,医者称师计有:医师、侍御师、御师、针师、灸师、咒禁师、禁咒师、按摩师、药园师、采药师、药师等11种.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这些词语的语义、源流、理据及构成做了详细的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