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研究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系统地认识创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以及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范式。本论文通过把明清之际的小说创作心态分为七大类加以研究作品和心态之间的联系,从作家的心态的形成原因、表现到最后形成自己的作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了一些相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明清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也是海南文化鼎盛期。诗文小说《钟情丽集》是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大发展的产物。从明代中期开始,海南文化被内地文化“同化”的现象比较显著,其地域特色较少被关注,这在公案小说中有所体现。受交通制约,海南与内陆之间一直存在隔阂,表现在明清志怪小说对海南的描绘,往往掺杂神秘想象和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海南本土作家极少从事小说创作,这与小说的文化属性及海南文人的文化心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清代短篇白话小说作家李渔的作品,在"娱乐人心"和"维持世道"的入世表象下,呈现出玩世不恭的创作心态。具体表现在他对人和人的情感的轻忽,对自我形象的轻忽。坎坷的科举经历和明清易代下的精神裂变是出现这种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史和各种笔记文中,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妒妇"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嫉妒"成风,妒妇们大量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叙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妒妇形象,甚至有一类小说专以描写妒妇形象为主,并把"疗妒"当成小说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和创造这些作品的作家,把握明清家族家庭长篇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小说理论在明清文论家手里聊备大体。如果说明清以前的文论家对作家与对象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只是单向化地记述客体对主体的诱发的话 ,那么明清文论家则从肯定作家取材于社会生活、遵奉于生活真实的基点出发 ,强调作家将生活之真改造为艺术之真的重要意义。这就必须做到体验对象 ,投入对象 ,与对象发生亲和力 ,才能超越生活 ,进行艺术重建 ,创作不朽之小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性别分析入手,以女性的生存为重点对明末清初小说中的妒妇形象泼悍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女性对生存危机的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导致了妒妇的人格生成和泼悍行为。  相似文献   

8.
“妒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古存在,而作为一种文学形象也很早就在文人作品中出现,尤其是明末清初之际,“妒妇”题材的小说可谓蔚为大观。这种特殊的丈学现象也被当今学者所注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对近十年来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述,无疑将对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妒妇”文学以及繁荣当今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涌现了一批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新兴的流派自有它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笔者拟从作家创作角度出发,来探讨才子佳人小说产生兴起的原因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乡文化的对峙,导致现代作家的两种觉醒,进而形成现代作家的乡恋心态。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京派乡土小说作家“乡下人”自居的心态和其作品所再现的二元对峙的生命意识,表达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科举是明清时期文人惟一的进身之阶,它在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文人的一切社会心理、社会活动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文人集会、文人游戏无不与科举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大量的明清小说描述中可以发现,文人集会的成因、内容与文人在游戏中猜的谜语,无不受到科举及其主试文体———八股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同性恋蔚然成风,笔记、小说十分发达,因而涌现了众多的男风小说。以《弁而钗》、《宜春香质》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对比不同文本,从文本价值期待及叙事操作等角度,探讨明清时期以男子与男子之间的爱情为题材的男风小说中温文尔雅、情意绵绵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4.
徐灿,明末清初江南才媛之一.其词集《拙政园诗余》由于艺术成就较高而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述评文章颇多.而其诗作《拙政园诗集》却很少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但是该诗集由于编次付梓时间较其词集晚,且是言志之作,故更能全面反映徐灿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有利于我们对其全方位的认知.因此,笔者试立足于徐灿诗作,结合词作及相关史料,对她“始历恬愉,晚遭坎壈”的诗意人生加以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从宋元到明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其叙事视角、叙事体制、叙事结构、叙事精神和叙事态度等均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创作者迎合受众接受期待、重视"看官"内心体验和满足其欣赏趣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7.
成都的城门     
成都自秦末筑城,但有关成都城门的文献资料明清以前的所知不多,本文重点介绍了明清直至民国、抗战时期成都城各个城门的历史变化情况,以及导致变化的历史史实。成都城门的历史变迁是一幅生动的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为我们研究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8.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党领袖、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著述甚富,然其现存著作多系其门人及明清时人汇编而成,迄今未见有今人的整理本问世。笔者在研读高氏诗文集时,发现其中有他人作品误入的现象。文章对高攀龙水居诗中的《水居题壁》二首作了考辨,指出“涧水泠泠声不绝”一首实为署名九华山白衣人的唐诗,“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首亦系晚唐高骈《写怀》诗二首其一。通过考辨,以期引起对高攀龙著作整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明清微州妇女节烈现象是异常突出的。节烈妇女可以务出四个最基本的类别:节妇、贞女、烈妇、烈女。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在许多情况下相互转化,贞女、烈女与节妇、烈妇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妇女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殉烈之义与家庭责任之间’权衡之后的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由于赵匡胤出身低微而开宋基,自宋朝始,民间即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后来“飞龙”逐渐成为赵匡胤发迹变泰故事的代名词。宋元的相关笔记、小说,金、元、明的相关戏曲,以及明、清时期相关的小说、戏曲,脉络清晰地揭示了《飞龙全传》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