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日夜书》由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知青生活的苦难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充满了苦涩与温情;知青当下的生活则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透露出全面溃败的迹象。小说寄寓着韩少功对文革时代与当下社会这两个时代关系的思考,对知青个体命运的思考,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彰显着韩少功试图用传统笔法和意趣来表现现代生活和思想的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日夜书》由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知青生活的苦难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呈现,充满了苦涩与温情;知青当下的生活则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透露出全面溃败的迹象。小说寄寓着韩少功对文革时代与当下社会这两个时代关系的思考,对知青个体命运的思考,乃至人类命运的思考,也彰显着韩少功试图用传统笔法和意趣来表现现代生活和思想的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3.
《日夜书》是韩少功2013年发表的书写知青故事的长篇新作。作为一种知青群的集体亮相、知青故事的再延伸,作者把笔触扩展到后知青时代的社会百象,探讨知青那一代人的精神历程。《日夜书》中韩少功所虚构的这些知青故事是以半碎片化的回忆叙事呈现的,从中我们能挖掘出更深的意味。而对后知青时代的集体精神后遗症,作者也进行了全方位地分析与诠释。在那个知青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到新时期之后的社会激变期,知青一代也经历着乌托邦的追寻与幻灭。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歌为故事的主线,用黑人音乐记录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音乐叙事在小说中有着记录历史、表达愿望、安抚心灵和重塑自我的功效,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黑人音乐的感悟并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焦虑。一方面,小说以"反官僚主义"的艺术姿态触动了当时人们敏感的政治神经,与毛泽东建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契合。另一方面,王蒙的小说原意对"小资产阶级狂热"也有着自觉的拒斥。这一"革命"的文本招致"反右"批判的命运,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的改写、批评生态及"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历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陕西作家贾启舟的长篇力作《柳叶船》,通过一群老三届知青在渭北的柳河沟姜女河队插队落户的经历,表现了一代知青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展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展示出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知青的命运,塑造了“这一群”活灵活现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群像。《柳叶船》是作对亲身经历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知青之梦的反思、升华、结晶。  相似文献   

7.
张佩  刘复生 《天中学刊》2011,26(4):13-15
《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这部书是木斋用情感来书写的,因此阅读此书就很容易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作者在书中用简单、自然、典雅、看似清淡的文字,呈现出了情感记忆中那段深刻、复杂、琐细的知青岁月。  相似文献   

8.
《狼图腾》摒弃所谓的"知青文学"之"宏大",在一个更高、更大的创作视野中进行一种小说化的文学、文化、历史、哲学探求;它构建一种非"文"(文学)非"理"(事理)的叙事场,采用永久性阐释空缺这样一种智性的叙事策略,选择一种多视角自体内视的叙述角度,打造一种瓦解"逼真"的宏观叙事环境。它的文学眼光穿过历史隧道,聚焦于知青时代和内蒙额仑草原,文化历史生成为这里的宏大背景,生态小说意识成长为一种文本现实。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充满了多声部对话的复调小说,但通过"符号矩阵"对其中人物的信仰及各自命运走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表面独立的复调背后又隐藏着作者的统一意识和宗教关怀。文章采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来分析这篇宗教小说,借以呈现该小说的另一种面貌。  相似文献   

10.
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被称之为"西洋三书",是作者跟随郑和下西洋亲身经历的记述。《镜花缘》作为一部涉海小说其部分内容与"西洋三书"有些相似。通过对"西洋三书"中暹罗妇女执事与《镜花缘》中女儿国"女尊男卑";"西洋三书"中天方等国"风俗好善"与《镜花缘》中君子国"惟善为宝";以及两者海盗现象,商品贸易的对比印证,可见"西洋三书"虽然记载了异国一些良好社会风俗,但仍将之归为"夫圣化所及,非前代之可比"是天朝教化所及而然,而《镜花缘》作者则将自己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投射到海外超现实的殊方异域中。《镜花缘》对社会风俗的思考显然比"西洋三书"更为深刻和厚重。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中国梦的可持续发展,是青年学生的青春梦想。中国梦希望在青年,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命运所系。中国梦这个主流意识下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和贡献社会,要从时代、个体、价值、现实和践行五个视角,重申、强调、坚守、提升大学生青春理想的理论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2.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粱启超与“五四”新青年们“中西文化观”的分歧,揭示其被放逐的命运,并以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角度切入其成因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涉及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等,它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有重大影响,表现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高尚理想、完善人格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重视生命美与自然美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追求"意境"审美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知青作家群不是只由少数出名的作家支撑的,它是由为数众多的具有上山下乡经历的作家,经过一段时间共同创造一定质量的作品产生的。究竟这一群作家是如何崛起的呢?下乡地点的地理分布如何反映到作品上来呢?究竟有多少知青作家有大学教育背景呢?为什么那么多知青同龄人渴望写作成名呢?这一连串文学社会学的问题,都不是笼统的描述能够说清楚的。论文试图采用一些电脑数字库的数据来考察知青作家群,特别是他们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崛起的现象,希望以此来纠正某些笼统描述的偏差,并且建立一个实证的研究角度,为这个特定历史环境之下产生的作家群,勾勒出比较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当代青少年理想问卷、成就动机量表对276名大学新生进行理想、成就动机与学习适应之间关系的调查。大学新生的理想对其学习适应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新生的避免失败动机在其理想与学习适应间不起中介作用,而追求成功动机在其理想与学习适应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潘金莲是一个被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文化压抑、逼迫,从而被扭曲异化的妇女典型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觉醒的女人,她不安于现状,她渴望得到幸福,但是在她所生活的夫权制度社会下不容许她有这样的想法和行为。她企图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却遭到重重阻拦,在追求中丧失了自我从而走向堕落的深渊。她为了达到目的,手段凶狠,但是在封建夫权制度下她又束手无策,必须得到男人的帮助她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点上她又很懦弱。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毛泽东主张教育要培养享受文明幸福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青少年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在人的培养中要注重历史教育,对待人要持尊重、理解、关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梁晓声的知青情结与他笔下主人公一样炽热、浓郁、缱绻,他的心胸苍凉而又宽厚,他的思想成熟而又充满活力,他的感情深沉而又眷恋。梁晓声对知青命运极为关切,写出了兵团战友的苦闷、彷徨、拼搏、追求与挣扎,写出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爱、恨、生命与生存,展现了梁晓声的心声和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