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市宣武区南菜园小学位于宣南著名园林大观园北侧,建于1955年。55年的建校历史,24年坚持不懈地开展雷锋精神教育;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学校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引领启智励行”,即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启迪学生智慧、规范学生行为,在培养学生成才、促进教师成长、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中,共享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2.
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方面之一,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表现。雷锋精神因守正创新而具有时代张力,即保持着其核心价值的同时还做到了与时俱进,彰显出时代的要求。雷锋精神超越其产生的历史时期,从坚定理想信念、规范伦理道德、助力文化建设推动实现精神富裕。欲继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在实现精神富裕的同时转化为现实物质力量,就要在文化自觉中、日常生活中、工作行动中、制度设计中实现雷锋精神的转化。通过人人践行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化论坛》2012,(2):131-13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从"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感人事迹中,深入领会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实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必须注重挖掘不同领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化以符号和仪式为表征得以传承,雷锋精神历经60多年的发展,在中华大地上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和价值烙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国特有的精神文化符号。新媒体时代文化符号意义彰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雷锋精神文化符号化转换,既是雷锋精神时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雷锋精神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基于文化符号的视角弘扬雷锋精神,要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推进雷锋精神符号化教育资源库建设,构建雷锋精神符号化数字平台,创新新时代雷锋精神教育实践方式,让雷锋精神在文化符号“建构-传播-再生产”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2016,(6):2
<正>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自1986年开展学雷锋活动至今已有整整30年历史。我们始终秉持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用雷锋及雷锋式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感召、引领师生生命成长,形成学校独有的文化魅力。学校确定"精神引领启智励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段制定了详细的"雷锋精神教育实施细目",编写了《雷锋叔叔伴我成长》的校本教材,建起以"先锋永在"命名的雷锋精神教育展馆……这里讲述着雷锋的故事,从小处、近处、实处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融注师生血液,形成"服务他人,悦纳自  相似文献   

6.
“后建设时期”城市精神的碎片化生态状况形成了对整体道德价值观的冲击。通过考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追问以文化冲突为焦点的城市精神生成取向,作为伦理生活观的雷锋精神形象重获新的意义。雷锋精神为过一种基于“好”的伦理生活的道德生活提供了形式引导和实质推进,通过塑造文化心理、改善居行方式和打造道德高地,完成雷锋精神向城市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范畴,也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锋同志仍然是我们的楷模,雷锋精神仍然是并将永远是感召和激励中国人民前进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8.
雷锋精神是历史和时代铸就的精神雕像,是被时代和人民尊崇的精神丰碑,在中国民族精神谱系中有着耀眼的光芒。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构建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需要雷锋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要通过营造弘扬雷锋精神的氛围、号召广大青年续写新时期雷锋日记、推动践行雷锋精神的常态化等路径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与中国》是一部深度解剖"学雷锋活动"的理论专著,从理学的角度阐述雷锋以及雷锋精神,在学术界尚属首次。本书理清了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活动的关系;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历史定位做出了比较公允的判断和评价。同时,也对雷锋精神进行了延伸思考与阐释,就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还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雷锋精神宣扬不断被弱化、学雷锋活动在部分人的质疑声中所处的尴尬状况做出了深刻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27周年纪念日.雷锋精神的发扬,在历史的进程中已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进一步发扬这种精神,以推进社会的进步.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先进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12.
林琳 《中国轻工教育》2013,(1):46-47,50
雷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运用雷锋精神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的历史条件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各高校必须通过吃透理论、积极践行,树立先进典型增强示范作用,学校与社会也必须为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各种保障等措施大力推动大学生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党员是党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在大学生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的意义重大。但是,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还面临着不能全面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学习雷锋的方式简单陈旧、活动流于形式以及缺乏相应的保障与评价机制等一系列困境,高校应针对难题采取措施,为大学生党员学习雷锋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雷锋精神的培育,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辽宁省高校大学生雷锋精神培育的整体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文章结合德育环境理论,从大学生主体、家庭、学校和社会角度分析当前雷锋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认为应从注重雷锋精神培育的全面性、创新雷锋精神培育方式方法、构建"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资源和精神财富。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勇前行,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坚持把继续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于指导青年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德育素质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越 《安顺学院学报》2012,(2):35-36,57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认为高校要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育人是关键,应该着重从雷锋精神及雷锋式人物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反馈机制开展育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长效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9.
在弘扬雷锋精神的道德主旋律中,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所反映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公民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昭示了社会个体自觉地追寻真善美的人生理想,是公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符合社会成员自主性养成、政治认同感养成和社会治理结构改善等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性,是涵养高职学生巨大的精神财富。由于新时代雷锋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育人功能高度一致,把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新的精神引领,将助力青年学生尽快成人成才和树立"中国梦"理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职院校通过赋予新时代校园文化新内涵、发挥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完善思政工作保障机制、加强雷锋文化常态化研究等方式,寻求新时代雷锋精神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精神新引领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