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霞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43-146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文中, “China”一词特指“中国”。它是怎么来的呢?过去最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一词,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有关(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茶叶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3.
杨坚 《教师》2008,(13):52-53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是继唐诗之后诗歌发展的又一巅峰。 词在宋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历史阶段,综观两个阶段的全宋词,给人最突出、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充满浓厚的感伤意蕴,就总的倾向而言,“婉约派”“豪放派”虽然在题材、风格上有不同的特点,但都以感伤为基调,  相似文献   

4.
词学界李清照的《论词》虽不乏研究,但少有人认识到它为宋词发展奠定理论的价值,本文指出,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是“小歌词”的理论,作为中国词学的开山纲领,规范并引导了宋代词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是人们从周围所感悟到的一幅生动活泼的风景画,是一种舒服愉悦的感觉,是一次灵魂的愉快的沐浴,是一番心灵的无言的安慰,是凝固的精神,它需要用心去感悟,在感悟中我们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李清照的词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的宛转曲折,感情的纯真自然,建筑的巧夺天工,这一切都是美的。 一 情感美 “艺术就是感情”对于抒情诗来说,尤其如此。抒情诗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情感人,没有情就无所谓诗。而词这一形式,恰恰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典型最纯粹的抒情诗。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一个基本因素就是它的情感美,这种美表现在它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纯、  相似文献   

6.
谈谈炼词     
炼词,在我国古代的《诗话》、《词话》中叫做炼字。唐代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宋代文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炼词的两个范例。“僧敲月下门”的“敲”,它不仅表达了叫门的动作,而且表达了叫门的声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它不仅写出了春到江南,而且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从这两个范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炼词本是词的选用,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选用,而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用词语,使其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为生动。炼词的过程,就是根据“情境旨趣”来选取最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而又能表达得最形象生动的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8.
中日法律语言都有“裁判”一词,但日文“裁判”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中文“裁判”.因此,有学者认为“裁判”一词源自日本.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小说、词典等资料,考察了“裁判”一词在中日两国的使用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尽管西学东渐之前“裁判”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首创于中国唐代,尔后为日本发扬光大,又为中国所引进成为“回归词”.  相似文献   

9.
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文学魅力是独特而高格的。大凡每首词,其主旋律是以抒情为主,“抒情之于词体,可以说是它的专擅。”虽然抒情是词的“专擅”,但词体中的抒情一般是情不直抒、意不径吐,而是创作者们巧妙地借用一些最能表达主体情感的物象来完成。因此,自然界中的木石花草、鸟兽鱼虫等林林总总的实体,都被创作者摄入到作品中来递送主体的喜怒哀乐、悲欢愁欣等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这些自然实体实质上成了传达创作主体情感的符号。词家们在择选这些情感符号的时候,是遵照一定范格的:即创作主体以他独特的方式体验过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误以为“先生”一词为舶来品,其实它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在汉语里,“先生”一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中国特色。中国“先生”与外国“先生”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和词义的民族性,也体现了汉语的深厚内涵和华夏天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宋词继承唐诗发展而来,唐代艺术门类的融通之美延续到宋代。宋词中融入了音乐、舞蹈以及绘画艺术的美感,秦观词可以算是其中的代表。诗歌的画境艺术为宋词的画境营造奠定了基础,同时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也促使了宋词画境艺术的出现。秦观的作品多用清淡的文字描绘意境深远的画面,不拘于词的长短,情景契合的程度比较高,笔触细腻,读来有一种清新淡雅之感。  相似文献   

12.
要研究歌词的本体特征,必先从歌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入手,并结合歌词的自身属性来讨论。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歌词有区别于诗歌的特质:未完成性、群体性、意向性。而歌词本身又具有文学性、情感性、音乐性等本质属性,因此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的集合体,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研究歌词的本体属性,可以为歌词创作和声乐演唱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英文歌词翻译成中国古诗形式是近年来对英文歌词的一种创新性译法,其审美价值与读者效应极高。音乐歌词与中国古典诗歌都具有极高的艺术相似性,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境对等、风格对等和读者反映对等对英文歌词古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意境对等是对原作精神的领悟,风格对等是对原作审美上艺术的保留,而读者反映对等是对原作的观众效果的实现。本文试将从功能对等理论的以上三个主要方面对风靡全球的英文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古译版歌词进行分析,阐释这一视角在英文歌曲古译实践中所体现的可行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14.
对立与融合的可能——从现象出发论"新诗与歌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与歌词由于各自的特征经常被人们当作两个范畴,而新诗与歌词的“对立”正是在这种区别中产生的。然而,无论从起源上,还是从音乐性上看,诗与歌词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并可以适当融合的,同时,90年代以来的新诗与歌词各自存在的问题也促使了这种融合趋势的产生。本文正是在强调对立与融合的前提下展开论述的,至于其目的就是希望由此能为当前的新诗与歌词找到可以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宋朝诗词中的哲理意蕴进行了简略分析。从宋诗词这一特点产生的根源入手,提出宋朝哲理诗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充分论证了宋朝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独特地位和对后世的重大影响,指出宋朝诗人的创新是值得后世认真总结、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风对词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宫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对词的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婉曲而绮丽、深情而绵邈的总体风格以及与音乐的关系,都可以看作是词的先声。宫词对词风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表现手法、情感基调、结构方式以及与音乐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7.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邹祗谟与王士禛共同编选的《侍声初集》是明清之际一部汇合众流、备陈诸体的重要词选,对词坛繁荣起了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部选本性质的总集来看,其主要功绩在于搜罗保存一代文献,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首先,《倚声初集》的编选者将明清之际的词学发展视为一个整体,在明清之际词学的演进与发展中,探讨明代后期词的意义,并且认为清代的词学复起振衰,实始自明代的嘉靖年间。其次,由于编选者亲历易代之际,具有故国之思,故对那一段特定的历史具有了解之同情,对所录作品也有着一种特殊的命意。复次,《倚声初集》所选明末词作基本上是文坛风貌的真实记录,真切地再现了明清之际词学发展的历史。总之,清代词学是建构在对明代词学批判与继承基础之上的,《倚声初集》鉴于明代词学创作的一些弊端。于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与建构,对清初词学发展与词风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靳乾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4-128
从生命与死亡的轮回、都市与故乡的求索、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三个创作角度,探讨了胡海泉的诗歌与歌词作品的艺术内涵,发现其作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并富有哲学超验的元素。而且他的作品既传承了古典诗词的精髓,又迎合了现代人的心理。其诗歌与歌词作品互为参照,达到了诗性共融的境界,为诗歌与歌词艺术拓展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古典诗词在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歌手许嵩的专辑中的歌词为文本,整理和分析许嵩的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典故的化用、意象的使用以及意境的营造,理出现代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歌曲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