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2.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能考察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阶段,作文就像是一个门槛、一道鸿沟,让很多学生在门槛外徘徊,在鸿沟边止步。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登堂入室、跨越鸿沟”呢?联系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实践,笔者认为应唱好作文指导“四部曲”,即:愿意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得好。  相似文献   

4.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课堂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即要: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一)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相似文献   

7.
张鸣 《生活教育》2014,(7):41-41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开锣,人们发现,在它们的语文试题里,居然出现了网络时髦用语。“北约”的语文基础试题中,居然有一道填空题这样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让经常上网的人倍感亲切。但亲切是亲切,要想填对,似乎也不容易,因为你可以在低调奢华后面填“有内涵”,也可以填“无节操”。所谓高大上的对面,  相似文献   

8.
谁是家长     
一个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的名字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9.
陈寿江 《中国教师》2008,(11):37-39
<正>我们这里说的"昨天的故事",是指在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受到人们猛烈抨击和强烈反对的语文标准化考试,主要表现在:语文测试唯教参、命题者拟定的标准答案是从,如:"雪化了是()",只能填"水",或"水蒸气",填"春天"就不行。根据  相似文献   

10.
语文怎么学?我认为“简简单单”就好。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相似文献   

11.
老师的缺点     
朋友是个语文老师,其所在的学校给全体学生统一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写一写自己老师的缺点,只能写缺点,不得写优点。为了让学生们放心大胆地写,学校规定,带回家去写,不用署名。第二天,学生们的“作业”都交上来了。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个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当教师们“上好一课”“狠抓一背(背诵经典国学等)”“加强两写(写字教学和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会难吗?展望那时,教师们娓娓道来:“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孩子们津津乐道:“学语文其实很简单”,而国人的文学素养就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了。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5.
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已经愈来愈得到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认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课标中多次提到读和写,这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然实践的两种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嬉笑空间站     
《新作文》2011,(1):76-76
小幺儿在填一张表格,她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作文“怎么考”,应从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 一、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的整合以往“语文应用板块”所检测的语文“能力”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偶然性。例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试卷的第六大题第15、16、17三个小题,分别考的是:改病句;抒情句仿写(“鲜花虽然娇艳,但经不起风吹雨打;小草看似寻常。却更能承受酷暑严寒”):拟新闻标题。不知道这命题的依据是什么:15题,能改两个病句,不等于就不会写病句;写不写病句,写病句的概率有多高,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和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也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  相似文献   

19.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它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味”,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多“读”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品”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写”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1963年说:“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很多年.我们也一直这样来解释语文.虽然叶圣陶先生作了如此明确的解释,但是关于语文涵义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可见他的解释难以服众,因而也只能算争论中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