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丧葬习俗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畲族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民族文化系统和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作用。畲族丧葬习俗在历史上发生过从悬棺葬、火葬到拾骨葬的演变,变迁之中有传承,这种演变与民族迁徙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葬礼仪式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历史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东、西方之间在丧葬习俗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基于它们对死亡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从儒家思想、基督教、宗族和教会的角度可以解析中西各具特色的丧葬习俗形顾的文化内因.  相似文献   

3.
清代满族风俗习惯发生重大变迁,丧葬习俗即是其中重要内容。文章以《吉林他塔拉氏家谱》为研究个案,通过地区代表性满族家族的丧葬习俗解读满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历史过程。通过综合考察满族丧葬习俗在葬法、墓地选址原则、停灵时间、墓地管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展示了满族丧葬习俗变化的大众主流与家族个体特点。这些变化的根源既有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更主要是由国家意志主导进行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匈奴生活习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的饮食居住,服饰、发饰、装饰,婚姻形态,丧葬之礼及其它生活习俗,充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之特色,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研究匈奴习俗对于了解古代北方民族之游牧文化大有裨益;特别是透过匈奴生活习俗还可以看到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异同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其丧葬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突厥立像习俗颇具民族特色。首先,从其遗留至今的石人雕像考察,它们在外表形象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其次,与中原陵墓所附设的石翁仲截然不同,突厥石人在民俗学方面有着独特的内涵;再次,突厥立石为像很可能源于刻木为像的形式,并经石桩等形式演化到石雕像,形成自己一部完整的立像习俗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民国肇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丧葬习俗是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种民俗,是了解社会变迁的窗口。民国时期山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变化给丧葬习俗带来了新的变迁。丧葬习俗的变迁可以反映一个历史时代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研究丧葬习俗变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河南省博爱县西庄村的丧葬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在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后,经历了一个由一次葬到二次葬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萝卜寨的羌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丧葬习俗就是其中重要的人生礼仪之一。通过其丧葬礼仪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羌族的葬俗是一种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及寿终之喜,实为倡导视死如归之理念;另一方面,羌族丧葬习俗羌民的广泛参与性,体现了生者重视对死者的临终关怀。羌族丧葬习俗是羌民整合社会的一种方式,给了我们无数教益与可贵启示。  相似文献   

9.
丧葬文化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渝东南土家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加强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丧葬习俗变迁的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保护和发扬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支系怒江勒墨人丧葬习俗仪式及其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勒墨人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勒墨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勒墨人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