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晏骏  李朝旭 《武当》2013,(8):18-19
24式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创编出来的,其中拥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与传统杨氏相异的地方。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中,其对手指的要求是自然伸直,且呈现出"荷叶掌",在练拳时伸出的手掌犹如"照妖镜",五指肚要相聚。但在双手于体侧抱球动作,其要求则是不相同的。传统杨氏太极拳抱球,双掌心斜相对;而24式太极拳则说体侧抱球,双掌心相对。在行拳途中,下肢的重心转换更体现出了二者的不同。不妨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承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目光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很明显,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为"实转"。在24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平稳后移,逐渐使重  相似文献   

2.
赵连保 《武当》2006,(8):20-21
“中”在词典里的字义主要是指四周距离相等,即中心、中央。但在太极拳推手时,习惯用语“中”字,一般指重心。所以有“守中”即守住自己的重心,“失中”即失去重心,“得中”即控制住了对方的重心等说法。本文想从“无过不及”和“重心”两个角度来论述太极拳的“中”。首先是“  相似文献   

3.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有一句“立如平准”。“平准”也有写做“枰准”的,其义相同。什么是“平准”呢?近人解释不一。有人解释做“秤”,说“立式如同秤,称之准确”(姜容樵),“身体端正,要象秤准一样”(顾留馨)。有的解释做“天平”,说“‘平’即天平;‘准’即天平表示平衡的指针”(郭福厚)。还有人认为“枰”是一种可以旋转的赌具。等等。这些解释均系望文生义,所得结论难免牵强附会。因为“平”或“枰”都和“秤”无关;说是“天平”也欠依据,所以以上解释均非“平准”一词的最早出处。 我认为“平准”源于《庄子》,原文是,“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则乎的话与庄周  相似文献   

4.
易和 《健身科学》2008,(2):32-32
步法是指脚步移动的方法。太极拳对步法要求"迈步如猫行,行步如临渊"。步法的原则是:1提脚变步同样遵循三节运动规律,即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脚对应的穴是涌泉,膝为阳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陈式太极拳中的力学原理、人体重心线,从怎样引劲落空,怎样蓄发互变、化打合一等方面,对陈式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技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尤志心  孔小安  沈顺林 《武当》2011,(12):19-20
(接上期)一、活腕功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对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有独特练法。俗话说:"手活于腕","三年拳不及一年跤,三年跤不及一年手腕子"。活手腕的方法有:(一)立圆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演练的全部过程,就是阴阳互换,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做到虚实分明,首先要在身体松沉、动作连贯圆活的状态下,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做到下盘稳固,转换灵活。下肢每个步法的形成,一个姿势与下一个姿势的衔接,位置和方  相似文献   

8.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5-55
横拳是五行拳的母拳。横拳的要点在一个‘衡’字上。我们知道重心是五行拳的重中之重,只有身心平衡了,才能确保起势、出势的准确,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出手横拳势难招”。很多人横拳玩了半辈子,仍然是练时发不出劲力,更谈不上用时的“出手见红”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练横拳的人只知二五不知有一十。所以说,没从根本上理解横拳重心重于一切的深刻含义,是无法理解古人所说的“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见势而进,随势而退”的妙谛的。  相似文献   

10.
马原年 《武当》2011,(8):16-17
王宗岳在其所著的《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的观点。王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以小力可以胜大力,弱可以胜强。但其原理是什么,《拳论》并无解释。后人对此作了不少见仁见智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是"杠杆原理"。诸如《八法秘诀》就提出:"采劲意何在,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牵动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是"杠杆作用"。其中,"衡",就是衡器,或叫秤。秤的确是"杠杆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体力测定、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从单脚支撑能力和身体重心动摇量方面,探讨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睁、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重心动摇计上双脚站立20s、单脚站立10s等各指标平均值,40、50岁年龄组与60、70岁年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熟练者与初学者间,60、70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维持与提高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祝大彤 《武当》2001,(9):16-16
太极拳技艺讲究手、眼、身、步、心、神、气、意四法四功。步即脚,这是拳之根本。以吴式杨禹廷83式太极拳为例,83式拳由326个动作组成,其中有163个阴动,163个阳动。一套拳练下来,326个阴阳变化,在脚下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实脚为阳,为重心脚;虚脚为阴,为非重心脚。如何操作呢?即实脚要实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虚脚要虚净,须净得“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相似文献   

13.
穆子 《武当》2014,(6):16-17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其舒展大方,行云流水般的柔和,与潇洒的身姿体态,以及调控对方身体重心,借力打力的神妙技法,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使其成为稀世名拳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虎 《精武》2007,(12):35-35
动微则神全,动急挂一漏万。一心三观,万事同时存在。文武一道,书画同源。书法与拳法乃一性相通、都讲究重心分布和转换,虚实、动静之相互,都讲神、形、意、力、气,都讲其中三味。书法每一笔划最少要有三个以上的重心(指本人草书),其重心分布要成"之"字形,吐墨要分  相似文献   

15.
林泉宝 《精武》2005,(2):40-41
太极拳没有摔法的称谓。一般叫跌法或掷法。虽然在动作上与诸多的摔法有相似之处。但更着重于推手技法,从而达到引进落空、以轻制重。以此来牵动和破坏对方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正>太极拳运动以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开合有序、松柔连贯、刚柔并济、虚实分清、步如猫行等为主要特点。其中做到虚实分清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讲:“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这充分说明了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虚实分清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虚实分清要在套路中充分体现。其实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全过程都是在虚实转换当中来完成的。能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周身轻灵。太极拳动作要求是上身立身中正而下身在屈腿下蹲的情况下进行的,如身体的重心坐于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为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体操和病人的医疗体操。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能加强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1.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要求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以腰带动四肢而使动作节节相连,连贯圆活。下肢虚实分明,并将重心缓慢而连续不断地转换。各种步法的单腿支撑动作,均能提高腿部的支撑重心和平衡能力。据郭静如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腰关节活动性、髋关节柔韧性,以及股四头肌稳定用力等方面有显著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国玺 《精武》2008,(7):42-42
三换掌是陈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属活桩练法。此式两手只在胸前交替转换,是实用交手法中的快速换招方法。反复习练,可使周身上下相随,膂力大增。初时腿部可能感觉酸疼,数日后恢复如初。  相似文献   

19.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20.
张丹 《中华武术》2015,(4):52-53
跳远的助跑技术是由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快跑技术等部分组成。助跑技术总的要求是四字诀,"快、准、稳、直"。教学的重点是加速方法,难点是准确性,其教学的顺序是快跑技术,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跑的距离等依次进行教学。一、学习掌握快跑技术助跑中跑的技术,跑得自然放松,连贯而富有弹性,支撑腿用前脚掌着地,着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一脚半处,着地动作快速柔和。积极缓冲,主动用力,加速身体重心前移。一旦身体重心处在垂直面时,就爆发式地做积极、用力、快速、充分的后蹬:摆动腿以髋发力,大小腿折叠迅速有力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