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车排子油田A井区新近系沙湾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4-6轮后,地层亏空持续加剧,高含水井增多,注采不平衡,递减加大。本次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从蒸汽驱筛选标准、合理开发方式、合理井网形式、合理转驱时机和注汽参数方面进行对比,开展了适用于本区的注采政策调整研究。研究表明,采取转蒸汽驱开发后,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开发效果明显优于继续吞吐开发。  相似文献   

2.
春光油田春10井区为典型的稠油油藏,目前采取蒸汽吞吐的方式进行开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较多问题。蒸汽吞吐生产效果受油藏地质特征、井参数、注采参数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应用统计法、灰色关联法、对比法、数模法等分析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后对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统计法、灰色关联法在本区影响因素评价中不适用,综合对比法、数模法分析结果,认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为油层厚度、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垂向位置、注汽干度。针对主控因素进行了数模及实验研究,得到了适合于春10井区油藏热采开采的最优化参数,为本区及同类油藏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注采特征曲线,对杜229块"十二五"期间新增可未储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研究蒸汽吞吐阶段增加可采储量的途径,一是利用水平井与直井组合进行二次开发;二是转换开发方式。"十二五"期间,利用上述技术途径,杜229块新增可采储量为151.77×104t,大大改善了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草4块Es2-3单元是具有较强边底水的稠油油藏,该单元采用蒸汽吞吐热采与冷采两种方式开采,具有良好的水驱油条件。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受水侵影响,含水上升率和产量递减加大,降低了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此,在深化该单元油藏特征和开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液依据,对吞吐降压开采的边底水油藏的水侵,采取提控液、堵调、增加注汽井点三种措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合理生产压差,降低边底水推进速度,提高无水产油量,延缓见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延长生产周期,从而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W块为深层薄层状特超稠油油藏,2005年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整体开发。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周期生产规律研究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地质参数及动态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油层厚度、流动系数、注汽速度及蒸汽干度是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德亚  唐武  陈勇 《内江科技》2010,30(1):79-79
稠油蒸汽吞吐热采是一种压降开采方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因而造成油井产量下降,油气比降低,油藏开采效果变差。2009年6月份,氮气隔热助排作为双管注汽工艺的配套技术在陈家庄稠油油田进行现场应用,此项技术通过注汽过程同时注入氮气,在向地层注入热量的同时向地层补充压力,从而提高吞吐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磊 《内江科技》2014,(1):128-129
<正>单83-014块稠油2004年投入开发,主要采用蒸汽吞吐方式。该块目前处于高轮次吞吐阶段,油藏受边底水和开发方式的制约,油汽比、周期产油量大幅度下降,含水率逐年升高,油田稳产难度非常大。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进行蒸汽驱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优化转蒸汽驱条件下的井网、井距和注采参数,来提高区块采出程度,预计汽驱15年内采收率将提高21.07%。新增可采储量65.3X10t。4  相似文献   

8.
排601稠油区块构造位置位于车排子凸起的东北部,属薄浅层超稠油油藏,采取注蒸汽方式开采,但开发过程中对注入蒸汽的流量和干度的计量却存在诸多难点。本测试仪采用分相分流的测试新方法解决了目前测量小流量、干度的技术难题,能够方便应用于目前稠油注蒸汽热采开发的现场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斌 《内江科技》2009,30(2):120-120
石油可采储量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物质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基本依据.因此可采储量标定结果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已开发中后期油田而言,可采储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童宪章图版法、水驱曲线法、递减曲线法和增长曲线法。不同的方法,标定出的可采储量会有很大差异,作者提出了可采储量预测方法和结果应该与油田实际开发指标相结合,从而选出正确的方法,标定出现阶段合理的石油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10.
王克兢  姚兰芳 《内江科技》2009,30(1):100-100
通过对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根据由藏性质特点.对注汽强度、千度、速鹿及注汽量等参数进行研究及优化.从而提高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王庄郑41块为例介绍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研究应用.从而为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一段油藏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地层压降大,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稠油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在对该油藏地质基础、开发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体部署,优化实施,稠油油藏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在单2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陈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4,(24):217-217
蒸汽驱开采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接着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必然的热采阶段,开展分层汽驱工艺技术研究是减少注汽时层间干扰,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和蒸汽驱效果的重要方法。辽河油田已经在利用两种新的完井方法,通过单井对多个油层有控制地注入蒸汽。利用这两种完井方法(即平行管柱注入法和限流量注入法)可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并且可减少新钻的注入井数。本文评述同心管柱注入法并介绍这二种新方法的概念细节。同时还介绍有关应用这些方法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4.
王风岩 《金秋科苑》2009,(20):76-77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中浅层低渗稠油油藏特点,确定蒸汽吞吐开采方式。通过优化注汽参数优选注汽和采油工艺,形成配套开采技术,并在2口井进行矿场试验,A21井油汽比0.48,A4井注汽1500m^3,产液1565.2m^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风岩 《今日科苑》2009,(20):76-77
针对三塘湖油田西峡沟区块中浅层低渗稠油油藏特点,确定蒸汽吞吐开采方式。通过优化注汽参数优选注汽和采油工艺,形成配套开采技术,并在2口井进行矿场试验,A21井油汽比0.48,A4井注汽1500m^3,产液1565.2m^3。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辽河稠油油藏历经30年的蒸汽吞吐开发,已经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亟待开展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研究。针对此项问题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拟研究,认识CO2等气体PVT性质,揭示不同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开发机理,建立气体辅助蒸汽吞吐数值模型,开展油藏适应性研究,针对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特点,完成不同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关键参数设计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开采效果,为中深层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坨82断块井间储层差异较大,热开发效果差异大的特点,试验研究特稠油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改善热采效果,减少井筒热损失,增加波及体积,控制底水锥进速度.在探索强水敏特稠油油藏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同时,提高坨82断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特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坨82断块做为一个典型的强水敏特稠油藏,开发中具有区别于其它类油藏的特殊问题。本文结合区块的特殊油藏特征,针对地质、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对蒸汽吞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从而改善开采技术,提高了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形成了一套适合强水敏性特稠油油藏开采的技术系列,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增辉 《内江科技》2010,31(4):102-102
目前,我国东部以蒸汽吞吐开发的稠油油藏大多已进入高轮次吞吐、高舍水、高采出程度的“三高”阶段,大幅提高采收率的难度较大。本文依据草20馆陶组特稠油油藏的开发实践,在总结近几年来提高采收率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提出该类油藏高轮次吞吐后期的潜力及对策,对该块以及同类油藏开发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驱曲线法是天然水驱和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实用方法,可用于水驱油田预测可采储量,当油藏全面水驱且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目前上报探明储量时多数油藏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而也有区块在经历了部分开发阶段后进行储量复核重新上报探明储量,此时油藏处于开发中后期,可以利用水驱曲线法进行动态储量计算,与容积法进行映照,提高计算精度。通过分析东辛油田辛斜151块开发特征,绘制水驱曲线,并预测该块的可采储量,经与容积法复核的地质储量对比,发现利用容积法计算复核上报的地质储量值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