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阿尔都塞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从阶级斗争视角来审视和研究艺术问题。在应用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性质和意义时,必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美学抵抗以外,东西方的批评理论有没有共同性?对不同批评理论共同性的探索是否会动摇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首先,应该把阿尔都塞的理论与阿尔都塞学派的简单化倾向区分开来;其次,从阿尔都塞理论本身来看,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结构原则忽视了艺术作品与艺术生产方式之间的历史关系,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立关系之间的中间性存在,较容易导致简单化的推论。阿尔都塞本人在他的论文中已经注意到这个理论缺陷,提出应开展对个别意识形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建立一种更为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西方新史学重要代表的年鉴学派成为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随之丰富。相对而言,年鉴学派的国际影响问题并不为研究者所重视,既有研究往往停留在笼统叙述年鉴学派在世界范围得到积极反响这一层面,不免有令人误解之嫌。欧洲、美国、苏联史学界对年鉴学派的消极回应甚至刻意抵触,说明年鉴学派走向世界的历程并非一路坦途,政治意识形态、学术文化传统等因素极大制约着年鉴学派国际影响的拓展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论的书信中.有一段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一直以来被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清晰明白的语言、定义的语式对"意识形态"的经典表述.但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发现,实际上它是对意识形态产生过程的说明,旨在揭露旧的意识形态产生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基础,并非是对这种意识形态本身"是什么"的规定.至于其中涉及的旧有意识形态"虚假性"问题,除了书信中所揭露的认识根源外.还有其相应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阶级基础.实际上.就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社会形态而言,否定性的经济基础总是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人类社会面临虚假意识形态的蒙蔽.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对救亡的意识形态批判所包含的革命话语的解构和试图开启的文化现代化目标进行详细地阐释与解读,进而梳理李泽厚与80年代文化逻辑的关系,同时将这一关系放置于50—80年代的历史逻辑中进一步落实。因而“五四”的文化政治、“救亡”意识形态批判、“五四之争”、80年代文化逻辑的转向等构成本文考察的基本问题域。  相似文献   

5.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终极关怀的思考。而关于宗教的起源问题,则历来是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视角。根据弗氏的观点,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而这些又是人类潜意识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实践理性与启蒙的关系问题是切入当代德国哲学史的重要线索之一。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界实践哲学复兴,其目的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继续讨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讨论实践理性在一种方法论的建构中让启蒙精神复归。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爱尔兰根学派参与到这一讨论中。爱尔兰根学派的研究纲要及其方法论可分解为三个问题:逻辑学与诠释学之间的关系,启蒙与理性的关系,爱尔兰根学派的建构主义哲学对维也纳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看法。一种新启蒙的契机是一种启蒙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综合,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尝试与努力。有系统的、可教可学的逻辑学与诠释学的融合提供一种效用,它能弥补早先各种启蒙样态的不足。启蒙表达了人类批判历史、批判现实的情怀,因此它又是一种思想生活。我们在这样一种思想化的现实生活中既可以追溯并分析历史的遗产,又可以获得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这是启蒙真正长远的、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比意识形态的生命更久远.我们似乎需要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然它是近代中西文化精华相融合的思想成果,那么它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与中国文化有新一轮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证明,凡是两者结合的适当,事业就会健康发展,一旦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尚需时日,但是,只要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精华、中华民族智慧的新结合,这一目标终将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卢卡奇始终关注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他一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有关“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又在意识形态理论上有所创新,强调了意识形态对艺术的“持久影响”和“先导”作用,并明确指出艺术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形式,探讨了意识形态的非自觉性特征和它在艺术中的突出表现,并对历史科学中发挥影响的那种意识形态也引起了注意  相似文献   

10.
治理理论:渊源、精神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治理理论是当代有关政府和行政改革的前沿课题,它的理论渊源应追溯至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极端自由主义思潮和公共选择学派。治理理论的根本精神是契约观念和效率精神,它对于我国的政治和行政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是其适用性并不是无条件的,由于它背后的意识形态倾向、中西方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政治化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借鉴治理理论时,必须要有所鉴别,有所抉择。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辽宁教育》2003,(9):34-34
“启蒙”是个有着多种含义的词,狭义的启蒙通常是指从17世纪洛克开始,在18世纪康德、黑格尔达到顶峰的“启蒙运动”。而近代启蒙运动的核心则是弘扬理性、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与蒙昧,强调“人”的崇高地位。在这一时期,一批知识界精英表现出对理性力量的最大信任,力图对欧洲的制度和信仰作出理性的分析。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称启蒙运动为“让光明照亮人类思想的黑暗角落”,驱除无知和迷信的运动。在这里,康德道出了启蒙运动的一个核心方面,即强调个人应该独立地进行理性思维,而不依附于任何学派、教会和学院权威。启蒙哲学家们表达…  相似文献   

12.
法律、道德与正义这一经典问题,在法学界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讨论。而英国新分析法学派代表人物哈特也把它列入对法学本性思索所必须解决的三个争论点之一,其对此争论点的分析阐述在法学界影响深远,生命力持久。  相似文献   

13.
《启蒙辩证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意蕴。启蒙理性在晚期资本主义下剥离了人的主体性,沦为一种统治支配:这种支配在文化领域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人进行意识形态的整合,造就了人的单向度性,在政治领域则对人重塑了一种虚假的主体性,最终导向反犹主义;非理性的人和一体化的社会宣告了标榜主体性的启蒙理性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对于宣传当代中国核心意识形态具有重大作用。基于这一重大关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树立主阵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何以能、怎么能"这一逻辑思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信心"。总之,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念、信仰、信心等三大核心问题的探寻和剖析,不但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作用指明方向,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霍尔从意识形态视阈出发研究大众传媒,他始终坚持将传媒置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范畴之中来发掘其意义和效果。霍尔对大众传媒的分析极富马克思主义批判色彩,为传播学的批判范式做出了榜样。透过分析,可清晰地看出霍尔的真正意图是将传媒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以左翼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眼光,洞察这一文化形式所负载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明治初年,福泽谕吉、津田真道、西周等启蒙思想家认为儒学不仅是落后于时代的虚学,而且也是一种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意识形态。明治启蒙思想家由痛恨儒学发展到轻视中国。在他们的笔下,清末的中国人被描绘成一个保守、排外、性格残忍的民族,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蔑视中国的风气。但是,福泽谕吉独具慧眼,对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加以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即由于中国社会的权力和权威都集于皇帝一身,所以人们头脑僵化,缺乏社会改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自文艺复兴末期以降的400年间,进步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这期间,技术以一种器物的形式把进步的观念演绎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的提高与改善,从而迅速获得社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启蒙运动的理念还未来得及完整展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并行局面快速退化为一种单纯的工具理性,这种思潮造就了十九世纪末的虚无主义与当下的犬儒主义的流行。启蒙在技术进步的掩映下,日益沦落为一种社会认知中的幻象。剖析技术进步的本质,恰是克服犬儒主义与恢复启蒙理念的唯一合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墨子名墨翟,鲁国(一说宋国)人,约生于公元前四六八——前三七六年。墨子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设有规模很大的私学,拥有弟子三百,并发展成为政治集团,成为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显学”。代表墨子思想学说的是《墨子》一书。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不仅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且在思想上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启蒙。这集中表现在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理论传播和具体实践。所谓“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作主”,再具体地解释则有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属于人民;二是国家由人民来管理。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仅对这两个重要问题首次作了较系统的论述,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才能使“国家属于人民”,怎样才能实现“由人民来管理国家”。这较多地体现在他们对“民”的新思考,提出要将奴隶式的“臣民”转化成主人式的“国民”;对“国”的新构想,呼吁要将专制集权式的“皇权”转变为民主参政式的“共和”。这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侵蚀人们的价值观,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意图达到其不为人知的政治目的。面对这一思潮的滥觞,从明、破、立三重维度出发,明确历史虚无主义在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载体三个方面的演变历程,破溃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观防火墙,加强网络监管的抵御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