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卦符,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卦象,然后依据卦象判断卦意,否则便难窥其奥;同时要说明的是,六十四复卦每一卦的整体之象是大象,每一爻所显示的是小象.对<周易>的研究,只有抓住了卦数和卦象这两个因素,才可能有章可循,进而探究"弥纶天地之道"的深刻哲理.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这里的"行",我们认为,应取"嫁"义.  相似文献   

3.
人生之追求是学会思想.思想力是人的能力之本,没有思想,人就不会判断,不会选择;没有思想,就没有行为,没有教育;没有思想,就不会否定,就没有发展.因此,我们应加强学习,增加积累,发展内涵,提高思想力.  相似文献   

4.
任运昌 《江西教育》2006,(14):13-14
案例纪实 我们六(1)班有一个劳动实践的园子,全班同学和老师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乐园".在那明媚的春光中,我们信心十足地开辟了她;在这火热的夏日里,我们把她作为最好的毕业礼物献给母校,让她成为我们永远神往的地方;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将用她给予我们的一切,去指导、激励自己奋勇前进,从而谱写出一曲隽永神圣的劳动者之歌.  相似文献   

5.
一、德育中"有我"、"无我"之意义阐释 "有我"、"无我"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立的诗评理论.他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王国维是用"有我"与"无我"探讨诗歌的主体特性.这里我们不妨借来探讨在德育工作中德育者的主体个性.  相似文献   

6.
说"年"     
毕凤伟 《现代语文》2007,(9):106-106
过年是我们汉民族重要的文化习俗.我国古代民间就已有过年的风俗.现在为了在观念上与世界同步,我们把"年"改为"春节",不再以"年"称之.但人们在思想上对旧历的新年依然很重视.  相似文献   

7.
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假说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先天认知结构;二、先验综合能力.这留给我们疑问我们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先验综合能力从何而来?皮亚杰对大量儿童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对来源的追问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君字的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及封建社会封君制度的变迁,从上层社会和民间社会的文化互动中,可以窥见古代文化变迁之一斑.其中乡君、县君之封始于三国曹魏,可纠<辞源>之误.  相似文献   

9.
饭后小憩,见办公桌上有一本&lt;海明威小说集&gt;.信手拈来,打开书本,目光在字里行间流畅,思绪也随之涌动.无意中海明威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深深吸引了我.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我们虽然看不到冰山的整体,但却可以通过想象去触有它的雄伟和蕴藏的力量.文学创作就是用简洁的文学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舍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工作影响学生一生,作为老师,应该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平等之心、平和之心、欣赏之心、怜爱之心对待和教育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为学生的未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因为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滚滚而来,国际间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必须万众一心,发愤图强,大力振兴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先进国家之林.  相似文献   

12.
一、题目与要求:父母之爱,使我们家庭幸福,生活快乐,父母之爱,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但不要总期望父母给我们什么,更应该想想能为父母做什么。请以“至爱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情感,展开想像;2.多角度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相关,就符合题意;3.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二、话题简析从话题来看,要写出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自己对父母的理解。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表现父母已是老话题,要紧扣时代写出新意,写最让自己感动的事,事不求大惟求真,以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写出自己真切的感…  相似文献   

13.
一、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我们中华民族有大量优秀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其语言凝练含蓄,至真至美,可谓是语言艺术中的精品,也可谓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对于人类精粹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那融会在文章中的智慧、风骨、胸怀都是我们国人树立正确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它应该更是为了优秀文化的传承积淀,也是为了民族优秀品质的传递熏陶.  相似文献   

14.
树作为一种具体的事物,它的根、茎、叶、花、果都有其实在的含义.同时,树也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有其代表的意义.学校在建造时离不开树,学校的树木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成长,学校培养的人才也像学校栽种的树木一样茁壮成长. <管子·权修>中这样记载: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学校是"树人"的场所,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如何利用校园内树的文化作为教育资源,需要我们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朱宁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7-20,24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张志和<渔父>词中的西塞山是指浙江湖州之西塞山,抑或指湖北大冶之西塞山,历来注者多两地并举.考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西塞山确址当在湖州.  相似文献   

17.
以孟子的人格讨论他的文气,由此进入孟文的艺术境界.由仁者之心发而为深沉肫挚舒卷自如的气韵之美;由自本自根的心志主体发而为浩乎沛然之气势之美;简明有力、由博返约的裁断之美.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先后发布四道"减负令".这四道"减负令"的颁布可说在教育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赞同者有之,怀疑者有之.但无论如何这四道"减负令"倒似乎给现今的教育体制重重地打了一记耳光.它引发我们更多的是对现今形式下的教育体制的拷问,并让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思考中国所面临的教学改革及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面对越刮越烈的学生"早恋"之风,家长和教师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态度方法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唯有认真分析才能恰当解决.  相似文献   

20.
汉儒董仲舒博采儒、道、墨、法、阴阳诸家思想建构起以天、地、人、四时、阴阳、五行为主体内容的"天的哲学"体系,并在其"天的哲学"内部生发出以"天之道在生养"为主旨的"生"的哲学;以"天之道有序而时"为主旨的"时"的哲学;以"和者阴阳之平"为主旨的"和"的哲学;以"五行变救"为主旨的"顺"的哲学;以"人气调和而天地之化美"为主旨的"化"的哲学.董仲舒天地人一体互动影响的思维所包含的应时、和顺阴阳五行的自然倾向,为帮助我们消解面对当下自然生态问题所产生的困惑提供了一个合理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