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大科学计划/工程兼具科学属性与工程属性.组织实施该类计划或工程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国曾大量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不过发挥牵头和主导作用的却寥寥无几.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作出战略部署.本文在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的成效与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强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的概念、研究阶段、国际发起经验、我国组织实践与参与经验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方向,依序综述我国与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大科学工程相关研究的现状;并认为本世纪相关研究推进与建言献策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些研究与我国的相关参与及发起相辅相成,为我国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工程的发起提供助益.本文还整理了我国牵头...  相似文献   

3.
"大科学工程"的组织建设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核心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展现,是国家综合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迫切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和地位加入国际大科学合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管理的参与能力,完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国内组织机制,为国内下阶段"以我为主"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工程积累组织管理经验,笔者结合中国参与的ITER计划、伽利略计划等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经费投入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学数据共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最基本、曩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资源和一种战略性资源,对于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基础支撑作用.本文描述了科学数据的特征,以美国、英国和欧盟科学发展计划为主,研究了欧美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状况;以国际科学理事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为例,研究了一些国际组织推动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计划,介绍了世界著名科学数据中心的科学数据共享情况,以此对科学数据共享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社会各界对国际大科学给予了广泛关注。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国际大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的区别以及国际大科学的特点,简要介绍国际大科学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发展历程、目标以及中国参与ITER的历程、目标和任务,着重对中国参与ITER计划的得失进行分析,并为中国后续参与和牵头国际大科学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计划是由原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原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和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发起的为期10年的国际大科学计划。2009年,IRDR国际项目办公室(IRDR IPO)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功申办并落地中国,成为ICSU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国际大科学计划。IRDR计划通过10年实施,成为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旗舰计划,建成广泛的全球灾害风险综合研究网络,形成有效的国际科学计划管理机制,取得四大成果:(1)我国首次成功落地ICSU国际大科学计划;(2)成功运行IRDR计划10年,确保了计划圆满实施;(3)提升了全球灾害与风险科技治理水平;(4)促成“新十年”IRDR二期计划的设立。同时,利用IRDR计划这一项目平台学习了国际的先进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为我国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经验,为全球综合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孙键  陈奎  刘云 《中国科学基金》2009,23(3):160-164
本文阐述了大科学的特点及目前国际大科学研究的发展形势,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大科学国际合作政策,最后针对我国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5,(9)
我国科学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参与国际科学理事会发起的一系列重大国际科学计划。本文在对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历史、现状与参与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我国科学家未来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我国科学家参与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提升我国国际科学地位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讨论了大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对90年代以来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组织与我国的参与情况以及我国组织的大科学研究开展国际使用的现状与未来需求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了加强我国大科学研究开展国际合用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今,制订和实施交叉科学的重大国际计划已经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计划以其科学上的先进性和权威性吸引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参与,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经费支持和开展合作研究,从而引起相应科学领域的飞跃发展,例如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和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等。由科学发展水平和国力所决定,这些重大科学计划往往都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提出,通过设在这些国家的国际项目处(IPO)组织实施,他们主宰着研究方向的确定和计划制定等重大问题。迄今为止,发展中国家参与这些重大计划的程度还相当低。不少情况下,由于观测…  相似文献   

11.
在解读国际组织有关文献、总结国际组织关于公民科学素质有关论述的基础上,研究国际组织对公众科学素质的理解。结论是:国际组织对公众科学素质的理解具有结构化的、行动的、连续的和广艾的特点,并且可以用这些特点来解释国际组织时当前科学教育缺陷的判断和他们的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3,(2):8-9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在2018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提升我国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确立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获取科学知识,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这种知识是全人类共有的。依据投资和组织方式,大科学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型”大科学研究,需要集中建设大型科研装置,众多科学家利用该装置开展创新研究;另一类是“分布式”大科学研究,指围绕某一明确科学目标分散进行科学研究。前者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ITER)和欧洲强子对撞机(LHC)计划,后者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全球变化研究。大科学研究的投资巨大,有时一个项目的投入超出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大科学研究需要众多科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目前已经建成和在建的一些大科学工程的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归纳,重点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开展国际合作的影响。并结合欧洲核子机构(CERN)和欧洲联合环(JET)的财务管理规定,总结了我国大科学工程财务管理可以借鉴的经验。最后,提出了借鉴已有国际大科学工程财务管理经验完善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时间机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为破解宇宙黎明和生命摇篮的科学之谜提供了历史新机遇;"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致力于为人类供应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帮助人类为探索自身的奥秘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频现,一系列丰硕成果接踵而来。在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科学时代的今天,许多科学问题的范围、规模、复杂  相似文献   

16.
大科学的兴起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大科学研究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目标对应的实验规模和投资强度的不断扩大而逐步形成的。尽管各国对大科学并无统一的认识,但就现有国际科学组织和各国政府建立的大科学工程和研究计划的特征来看,通常都具有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规模巨大,科学目标宏大等共同特点。因而,往往是众多不同学科、不同国籍的科学家在一个大型科学装置上或围绕一个共同的科学目标有分工有协作地进…  相似文献   

17.
朱桂龙  李兴耀  杨小婉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79-1887
全球创新网络发展中,国际人才是组织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向内重塑组织知识结构,向外提升组织知识创新影响力。本文以人工智能为例,基于USPTO和WOS数据库,分析国际人才对组织知识创造的影响,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科学合作网络与专利合作网络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国际人才对组织在知识网络中位势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国际人才对组织实现科学新知识创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组织在知识创新网络的位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科学和技术合作网络视角验证了国际人才在新知识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并打开了国际人才影响创新组织在知识网络位势的黑箱,这对于我国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与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发起、组织和实施的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计划"大气污染与健康效应"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是基金委有史以来自上而下组织的第一个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标志着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1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项目的实施背景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是指国际双边或多国基金资助机构发起的、为解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或实现重大科学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投入大  相似文献   

19.
侯剑华  王仲禹 《现代情报》2016,36(12):126-132
国际科学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时代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的主流科学生产方式。研究大科学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的运行模式及其特征,对我国开展大科学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由美国牵头发起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是21世纪以来典型的大科学项目,在Web of Science平台检索依托这一项目的科学论文,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这一项目的国家和机构两个层面的科学合作情况进行分析,揭示了该项目的国际科学合作中以多边交叉型合作模式、双边交互性合作模式和补充型合作模式为核心的“外、中、内”3层合作体系,总结了大科学项目国际科学合作的基本特征,为我国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积极组织参与国际运筹学联合会活动,提高我国运筹学科的国际地位 1.成功承办IFORS国际学术大会 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IFORS)每三年举行一次学术大会,旨在交流运筹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至今已举行了14届.第15届大会(IFORS'99)已于1999年8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这是中国运筹学会首次承办的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